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既然把地动仪删了,麻烦把这些也改改。

作者:肥肥猫

我们从小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地动仪”其实是一个叫王振铎的当代人在上级有关精神指示下,在1951年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造出来的。古书上描绘的地动仪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实物,那个仿造的东西也完全做不到古书上描述的功能。

直到最近被历史课本删掉,很多人才刚刚知道这个东西是经不住推敲的。但恐怕很少有人还知道,我们在教科书上常见的“司南”,也就是这个东西:


这个东西也是上面那位王振铎的手笔。

司南的标准图案(一个天然磁石做的汤匙)在我们小学课本里就有。但是迄今并未发现任何古代的司南实物,这个图案实际上是王振铎在20世纪40年代假想出来的。该图后来上了1953年的纪念邮票,于是成为定论:中国人在战国时代发明了司南。

这个汤勺形状的司南完全就是个扯。现在博物馆中陈列的这种司南,通常都是合金制造的,然后高潮来了:你要用用电磁线圈对这个汤勺充过磁,它才能指南。

至于真正的司南,符合古书的司南,在哪里?当年王振铎报告说他已经用天然磁石复制成功司南,但是这具司南从来没人见过,至今下落不明。

这种东西,不删掉还留在课本里干什么?既然王氏地动仪删了,麻烦把王氏司南也删掉。

注意,我这里并不是说“司南”这个东西不存在,而是要指出这个历史书上讲给我们的勺子状的司南很可能不是历史上真正的司南。稍微有物理知识的人就知道,磁石和南北极排斥的力是非常微弱的,所以指南针要做的非常小才能有反应。司南那么大个勺子光是自重都多少了,而且也没两级,咣当咣当转一下勺子把就能指到南?

而且我们祖宗又不傻,能用针搞定的事情,非要搞个勺子转?

中国关于指南针的历史文献记载都是相当晚的,但一讲司南,我们就把它的历史提前到先秦。许多人甚至在《韩非子》中找到了证据,认为战国时期就有司南了。其实这个功劳有什么好争的呢,磁石的指南现象在很多地区都能独立发现,给予足够长的时间任何文明都会发现,并不需要多高的创造力和智力。

倒是地动仪,如果按照史书上的记载,那真是很有价值的东西,这就不止是“发现”,而是“发明”。可惜古书上就是只言片语,没有任何技术细节描述,也没有大规模应用的记录。若真的实用,为何会失传?若真的存在过,那后人的史书中为何仅找到凭传说记载的58个字?

所以我是支持疑古派的,中国的古书尤其缺乏细节。什么东西就怕较真,往细节里扣,你说地动仪能感应到震动我能相信,但你就在屋里放盆水,找好角度,跺一脚,也能看到水纹的震荡。怎样分辨千里外的一次大地震和几米外有人跳一下这两者中的区别?这才是关乎技术核心的细节,对于这些细节,就凭那语焉不详的几十个字,要想说服后人相信,恐怕很难。

不是说我不相信老祖宗的智慧,而是我们在编选历史书的时候,要客观一些,对于没把握的事情不要说的那么满,一个东西既然有争议,那就告诉大家有争议,又怎么样呢?让学生知道,这东西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不存在,这才是严谨的态度。

1 2 3 4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既然把地动仪删了,麻烦把这些也改改。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