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看去,全国仅剩浙商好像还有点实力,所以各地都来招商。最近晋省一众厅官来到杭州搞了个「山西之夜」,诚意满满。
当地省报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冷餐会上,现场烹制的来自山西11市的特色菜品既养眼又美味,沁州黄小米寿司、忻州沙棘香梨羹、静乐藜麦冻、晋城双色凉糕、闻喜苹果馍……满足嘉宾喜爱清淡、甜食的饮食偏好。
但广州一家媒体的报道却是「让领导先吃」:因为领导事先吃了东西,正在台上讲得唾沫横飞,而空腹的浙商们忍饥挨饿,却只能看着美食流口水。
看起来浙商似有不满,但放在南宋以外,这不是很应该的吗?领导没动筷子,哪个虫儿敢作声?
尤其北方一些地方的官员,大家是有些成见的。比如这次招商的晋省,就曾让温州人吃尽了苦头。
温州讲闽南话的平阳、苍南两县,土地贫瘠,民众外出谋生者多。他们有个打井绝技,因此于上世纪90年代被晋省招去开煤窑。
谁知窑挖好了,煤价太低无利可图,于是当地拿煤矿抵了工程款,相当于温州人炒股炒成股东、泡妞泡成老公。
谁知过了几年,尤其进2001年加入WTO后经济腾飞,煤价大涨,当地眼热反悔了,于是以整治小煤矿安全问题为由推行煤改,温州煤老板的煤矿一夜之间被强行低价收走。
那是2008年前后,浙省派人与晋省官府联络,希望能谈谈,结果被拖着不见。
家传创始人朱子一那时还在媒体工作,跑到晋省去采访,领导们态度很好,但 就是拖着不见。擅自去煤矿采访,险些被狗咬。
晋省表里山河,其实有很悠久的晋商传统,姑娘也长得好看,按理说不该这样。但自从1900年山东义和团传入后,这地方也就很山东了。
现在离2008年才16年时间,有些东西可以忘,有些东西难以忘怀。但人总要向前看,此番招商,相信当地也是有诚意的。
但一不小心,就暴露了晋省太原作为全国「体制内强度指数」第四名城市的底色:
「体制内强度指数」是个较新的观察角度,数据来源于一个地方体制内人员(包含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缴存公积金人数占当地全部缴存人数的比重。
这个数据的排序,差不多就是营商环境、民企发展指数的另一种说法: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民营经济越活跃,体制内强度指数一般低于33%。
排名最前的城市分别是苏州、常州、杭州、东莞、无锡、深圳、佛山、上海、宁波、大连。
反之亦然。排名最高的是陕西榆林、哈尔滨、烟台、太原、徐州、襄阳、洛阳、唐山、郑州、南昌。
是不是跟有些地方「以官为本」的印象完全一致?
对于工作人员要求的「让领导先吃」,我觉得很对,化用毛主席的话说,对就对在暴露了本质、教育了老板,不然有些不看天的老板还真被几个美女、一顿美食就给花言巧语弄走仙人跳了。
借用冷餐的提供方山西机关事务局会务集团梧桐公寓董事长王强峰的话说:「“山西之夜”冷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各界嘉宾全方位享受了一场山西盛宴,更让各界宾客更加了解山西、喜爱山西,进而投资山西,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写了300多部家传,发现许多成功者,其祖辈要么是读书人、绅士,要么是企业家地主。
当然,也有平民家庭出一雄杰,通过读书等方式逆天改命,从而实现阶层跃升。
举凡发达国家,学生入学先讲家传,次学国史,为的是真正认识自己。
人是意义的动物,讲述关于我们的世界、关系和自我的故事、写作家传,是人类创造意义的基本方式。长按下面微信二维码,识别加我好友,一起抢救和传承家庭记忆:
家传编辑部系列,点击关注
浙江人为什么从小学习好、会做生意?早在南宋就义利并举、农商互藉了,而其他地方还在小人喻利、歧视工商。我写的这部以浙江为主的家风作品,9月上市当月就登上浙江省好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