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姓名里,藏着我们的过去。
前段时间有老师吐槽:这届新生的名字真令人头大,死活绕不开梓、辰、轩三个字。
来段报菜名,哦不是,报姓名,你们感受一下:
中国人的名字是从什么时候起,从小明、小红变成子辰、梓轩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短短的姓名里有着大讲究,还有共同的民族记忆。
如果以“姓名“为主题,画一个坐标轴,你会发现,在不同时期,中国人的名字高度集中于某些词汇、某种意向的表达。
无论生于几零年代,我们的名字里都写满了时代记忆,那也是半部共和国的历史。
生于3、40年代:美感与诗意齐飞
日常如果见到“江疏影”“白敬亭”这样的名字,着实是股清流。
前者取自《山园小梅》里的“疏影横斜水清浅”,再加上“江”姓的加持,整个名字就如一副水墨丹青,别有一番清雅的劲儿。
后者出自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碰上“白”姓,似乎眼前立马出现了一位孤傲冷清的翩翩公子。
这两个名字的出现,证明了中国人的名字真的可以很美。但若论诗意和美感,恐怕还是老一辈的名字,平均水准更高。
豆瓣有个热门帖子叫“想扒一下祖父母们的名字”,网友们纷纷回帖。
先来看几个高赞回答:
@哗啦呼啦圆陆鲨:爷爷叫廷谦
@FancyMark:家里老人有叫元修,遐思
@账号都忘了:我爷爷叫奕声,感觉好好听!他哥哥叫奕琛,也蛮好听的
这其中,有充满诗意、犹如氤氲在一片江南水乡的:
@对啊就是我:我外公叫 莫怀雨
@二莉:祖父叫 苏望亭
有一听就是翩翩才子的:
@莉莉丝:爷爷叫傅香读 觉得蛮书生的
@讲故事的人呢:语文老师的爸爸叫 墨彻
@葱葱那年:爷爷叫同书,字写得特别好
还有颇具风骨的:
@十八:爷爷 佑平 奶奶 竹青
@天鹅不会舞:朋友的奶奶叫怀若谷,取自成语虚怀若谷。
跟帖里,网友们对着祖辈的名字由衷赞叹:好听。而那一辈人的名字,好像特别大气、文艺、有讲究。
@暖暖:外婆 增岳,这个名字格局真的好大
当我们这一代人求助于取名网站,临时翻大部头找有寓意的字的时候,爷爷奶奶辈的名字早就实现了对古籍诗句的完美消化。
网友“风早”的爷爷叫周景明,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算是轻轻念到这个名字,仿佛都能感受到春风和煦,阳光正好。
网友“姜小熊”的二姥爷名叫夏亭晚,出自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一个冷落清秋的身影,在离别时节格外脆弱。
“读读”的祖父叫谢起云,化用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初读名字,便有一种天地间悠然行走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网友“临江仙”的爷爷是个老书生,名叫清安,出自李白的“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这样的名字,是战乱年代的里最贴心的一道平安符。
这一时期的名字脱胎于名著古籍,用字非常雅致,也不会为了追求独特而用生僻字。
由于有统一的文化根基,所以即使祖辈们的名字交由我们这些后人来品鉴,也能一秒钟产生丰富的人格联想。比如:
兰云德,听上去端庄大气,很有主事人的气概;
彭元斐,何颖卿,像深门大户里走出来的教养有度的大小姐;
刘松兰,徐时芳,一看就是书香门第出身,颇有才情的大家闺秀;
段美媛,朱玉蓉,像是娇宠惯了的千金小姐;
王绿柳,钟曼华,化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大方又不落俗套。
来自网友“周钵钵”
祖辈们的名字,瞬间把人拉回到那个时代,那里有浓郁的书卷气,和遗留的文人风骨。
如果生在名门大家,根本不需担心名字取不好。因为民国时期留下的文学氛围还在,诗书的精神还在延续,手边放着的是古籍典故,内心遵循的是孝悌信义。
如果生在乡野农家,他们的父母大多会去找老秀才、教书匠等有文化的人来取名。再加上那时还严格遵循族谱,继承祖上排下来的字辈,名字里的门道多且讲究。
还有一小部分人长大后,走出农村,受了教育,把自己曾经的土名改了。
@hengwujiushi:我爷爷他们的名字都是去找村里很有文化饱读诗书的老头子取的,不像现在很多小孩子的名字都是父母假装有文化凑的……
风雅和底蕴,是那个年代的名字独有的韵味。
汉语的厚重和味道,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