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明朝财政不积极——一个处于危难之际的王朝

03

嘉靖年间政治斗争的精彩程度,在波诡云谲的中国政治史上绝对名列前茅。嘉靖、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海瑞、张居正无不是洞悉人性、老谋深算的政治强人。

出身乡村士绅的张居正,以弱冠之龄踏入大明帝国的统治核心,浮沉宦海二十余年,对大明的体制积弊洞若观火。1572年,当他登上权力的顶峰成为大明内阁首辅时,已经没有力量能够阻碍他推进改革,他的目标也异常清晰,就是要解决国家“财用大匮”的问题。

张居正的思路简单明了:用“一条鞭法”来开源,用“考成法”来节流。

一条鞭法是对实物税的一次拨乱反正。张居正掌权时,实物税已经运作了很多年,部分官僚和民众开始接受用白银来折算繁复的实物税。1531年,吏部尚书桂萼提出了将税赋和徭役删繁就简合并用白银折算的“一条鞭法”。由于其简化了税收流程,便于操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但张居正在向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时,受到了强烈的抵制。因为实施一条鞭法的前提是重新丈量土地,这意味着此前用各种手段减税逃税的地主们,要重新面对清算。当时明朝有详细的户籍财产登记体系,每十年进行一次普查,记录在黄册、鱼鳞册里。但由于中央没钱,地方瞒报,统计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从上表可以看到大明帝国的人口数、户数的总趋势居然是下降的,但田亩总数却长期保持稳定。可见藏匿田亩和户丁已经成为常态。推行一条鞭法的最大阻力在于土地清丈和户籍登记,要收房产税,就必须先要搞房产登记。从上表中万历年间的翻了一倍的田亩数量,可以得知张居正做的相当成功。

斗争经验丰富的张居正明白“改革要成功,理论先搞通”,他将当时最优秀的人才组织起来编纂《万历会计录》。这本明朝财政的百科全书,完整的梳理明朝财政收入的各式细节,成为了一条鞭法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有了理论依据,土地清丈和户籍登记试点工作开始陆续展开。

1580年,皇帝诏告整个帝国完成了土地清丈,尽管这次土地清丈进行的并不彻底,但一条鞭法的改革却顺理成章了。

考成法的推动要比一条鞭法顺利的多,核心内容有三条:一是削减不必要的政府补贴,将驿站、宗室补贴、宫廷采办降低档次;二是提高行政效率,在六部之上建立六科,强化人事管理,做到“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三是整顿军备,启用李成梁、戚继光等名将,解放士兵屯田,缩减军费。

1582年,随着考成法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大为好转。这时兵部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户部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北京的存量足以支撑十年。但也就是在这一年,痔疮久治不愈的张居正去世了。在他去世后六个月,土地清丈工作就陷入了停滞。

黄仁宇在那本著名的《万历十五年》里,这样点评张居正:

“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它正在慢慢地陷于一个‘宪法危机’之中。在开始的时候这种危机还令人难于理解,随着岁月的流逝,政事的每下愈况,才真相大白,但是恢复正常步伐的机会却已经一去而不复返了。”

《万历十五年》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叫《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冒号前的部分翻译过来就是:1587年,无关紧要的一年。历史,往往就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中,出现了分野。

1 2 3 4 5 6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明朝财政不积极——一个处于危难之际的王朝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