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赵本山老师说过一句话,他这辈子小品成就的最高峰,就是“昨天 今天 明天”。那是1999年春晚,他和宋丹丹的一场对谈。那一年,全国人民刚熬过不得了的98年,正准备齐心合力跨世纪。这届春晚之后,李嘉诚投资港币1600万元,拍了一部40集的公益广告,题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公益广告,在央视播出。当河南省唐河县教师马景武介绍着他的扫盲教具和“识字歌”,与袁隆平、张艺谋等名人一起出现在电视上时,观众一片哗然:这个老头是谁?什么,50年代的扫盲模范?
中国人对扫盲这个字眼,已然有些陌生了。历史的车轮一直在向前。曾经被周恩来赞扬的祁建华的注音识字法,在改良成汉语拼音后就一直留在《新华字典》里,成为现在小学生们识字的必修课;写下过万首诗歌的门头沟,盖起了一片片均价5万的楼盘;2009年初,成立了56年的中国教育部扫盲处被撤销建制,各地区的扫盲工作组也分散到教育、民政等其他单位。有人问曾任扫盲处处长的王岱:
是不是国家不重视扫盲工作了?
王岱一乐:
这证明我们的文盲快扫完了啊。
不过还没高兴一会,教科文组织对于新世纪的文盲有了新的定义,不会使用电脑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将成为“功能性文盲”。如果按这个标准,估计一些发达国家的文盲率也要攀升了。
听起来,中国倒是不用担心。在错过了前三波国际化浪潮之后,中国没有错过第四波互联网的发展。文盲的减少,也间接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市场。
人人都识字的中国成为了一片智能手机的海洋,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街头巷尾,到处是低头摆弄手机的年轻人,处处是刷快手的身影和拍抖音的傻笑。
但是,已被遗忘的历史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和几十年前区别不大。
1991年,中国首播了美国半个世纪前制作的《猫和老鼠》,成为几代人的回忆。
这27年里,《猫和老鼠》重播了无数遍,中国仍然做不出一部能与之媲美的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