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车辆的撞击声。
一声狗的悲鸣。
弗兰克·安德伍德支开保镖,独自一人,一边安抚倒在血泊中的小生命。
一段自言自语:
痛苦分两种,一种令你变得更强,另一种毫无价值,只是徒添折磨,我对没价值的东西也没耐心。
这种时刻,需要有人采取行动。做一些不好的事,但也是必要的事。
说完,他不动声色地盯着你。
扭断了狗的脖子。
好了,痛苦结束了
《纸牌屋》第1季第1集第1场戏,淡定地向你宣告:
竖起耳朵听,这是一个关于坏蛋的故事。
不需赞扬,也不需声讨。
它融化英雄滤镜,粉碎美好愿望,一字一句地教训你:胜利者,为了胜利都干下过什么。
狠,不是它敢冒犯现实。
狠,是它竟敢冒犯我们。
都盼着它能一狠到底,但到头来,还是放下屠刀立地自宫……
从“在你面前拧死一只狗”,到乖乖随大流喊#Me Too。
为了迎合正确,所有狠剧都得这个下场?
今天这部,偏不。
一个标签提前担保:改编自真人真事。
一坏到底,恶事做尽,甚至让坏蛋赢得最后胜利。
这是美国最大的音量,也是最大的“骗局”。
你捂好耳朵——
《最响亮的声音》
The Loudest Voice
首先。
给你三分钟的时间猜猜海报上的人是谁——
1。
2。
3。
时间到,答案揭晓:
奥斯卡、金球双料影帝罗素·克劳。
是的,紧随《至暗时刻》的加里·奥德曼,《副总统》中的克里斯蒂安·贝尔……罗素·克劳也加入高胆固醇自虐式演技豪华午餐。
并且体型这些年来有一去不复返的态势:
△ 2001《美丽心灵》,2016《耐撕侦探》,2017《战争机器》,以及新剧《最响亮的声音》造型
根据Sir的经验。
影帝愿意如此自毁形象的剧,必定大有来头。
改编自加布里埃尔·谢尔曼撰写的艾尔斯传记《房间里最响亮的声音》。
说的是美国新闻界巨鳄,福克斯新闻网主席兼执行长罗杰·艾尔斯。
什么货色?先瞅一眼履历——
全美排名第一电视制作人。
26岁打造全民爆款节目。
28岁成为总统尼克松的媒体顾问。
共和党战略家,三任美国总统顾问。
一手打造了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福克斯新闻网。
通过操纵新闻,多次直接影响美国大选。
啥是“最响亮的声音”?
美国评论家曾指出:罗杰·艾尔斯和他的福克斯新闻网,相当于美国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权”。
△ 左特朗普,右罗杰·艾尔斯
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白宫直接将福克斯新闻网视为“美国公敌”,并对其宣战:
我们将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他们(福克斯新闻网)。我们没必要仍假装认为这是合法新闻机构的行为。
够狂了?
很多人一说起外媒辱华,总是爱提CNN,事实上CNN在美国算绝对的左派媒体。
福克斯新闻网了解一下——
2008年,主持人奥雷利在节目中为反华势力支招,教观众如何“让中国人丢脸”。
2014年,主持人贝克尔日前在节目中发表辱华言论,指“中国佬”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2016年,主持人奥莱利街头采访唐人街华裔,讽刺华裔长者的英文水平,并询问华裔店铺老板“这些手表是偷的吗?”。
那些关于罗杰·艾尔斯的“个人”新闻,画风更加凶猛:
保守派狂人、性别歧视、种族主义、性骚扰……甚至是“土皇帝”。
这样恶名远播的人,成就了美国影响力Top1的新闻媒体?
现实,永远比故事荒谬。
但《响声》,并不止步于荒谬。
他不仅仅掀开了现实荒谬的幕布,直抵背后的黑色地带;更是要“活捉”罗杰·艾尔斯,这个“创造传奇的罪人”。
在一个个历史瞬间的拷问中,令他原形毕露——
你是一只狮子?
还是一只虱子?
看之前,你必须接受一个前提:坏蛋,从不会在脸上写着坏字。
一般坏蛋登场,都是怎么拍的?
背景音乐诡异惊悚,一席黑衣慢慢现身,爪牙分立两旁,一个特写打到正在狞笑的嘴。
嗯,满脸写着坏字。
但《响声》里呢?
它先给让你看的,是这样一个“老实人”——
一个美国沙县级别餐馆里,狭小的座椅间塞着一副臃肿身躯。
吃相上,就更没啥讲究。
高糖分、高热量、高胆固醇,一顿狼吞虎咽;吃完擦嘴,更是不忍直视,像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谈不上凄凉,也说不上气魄,看起来人畜无害。
△ 字幕来源:人人影视
这是55岁的罗杰·艾尔斯,因为丑闻被高层领导弹劾,辞退,已经板上钉钉。
下一场戏,甚至有点心酸。
狭小的驾驶空间,被肉体塞得严严实实。
他抬头,收腹,深吸一口气。
再次用出洪荒之力,解安全带,打开车门,把自己挪下车,花了将近半分钟时间,一不小心还让自己的肉碰响了汽车喇叭。
一个倒霉蛋。
大清早赶到领导家中,态度诚恳地请求领导网开一面:别把辞退协议写得太死,我还想在媒体行业混碗饭吃。
并再三保证:将不去任何现有的新闻单位任职。
领导同意了。
艾尔斯礼貌告别。
转过身去,野兽才亮出獠牙。
他根本不知道
他马上就要被我玩死了
快收起你的同情。
一片掌声之中,骗子坐上了新的“皇位”。
离职第二天,福克斯公司宣布:聘用罗杰·艾尔斯为执行总裁,打造全新的福克斯新闻网。
嗯,确实没去“任何现有的新闻单位任职”。
彻头彻尾的骗局,换来了大获全胜。
你说老东家?谁啊?我并不熟……
“MSNBC”?我不喜欢这个名字
听起来像个募捐项目
可以说,这样一起一伏的节奏贯穿《响声》全剧。
在所有艾尔斯的戏份,在罗素·克劳的表演与镜头切换相辅相成,用以营造强烈的视觉对比。
就比如,一个半身镜头里。
身材臃肿,动作迟缓,看上去一副佛相的样子,毫无攻击力可言。
而当切换至特写镜头,罗素的这张大脸不留空隙地填满半块屏幕。
威胁感、侵犯感,会瞬间向你扑面而来。
哪怕笑容,也仿佛一只狮子在向你靠近。
而当视线再次向前探伸。
镜头变得难以跟上这张狰狞、扭曲、无所顾忌的面孔。
当他宣告着自己的政治抱负,讲述着身为媒体人的“崇高使命”。
镜头里,只有暴戾与疯狂。
我们就能成为最响亮的声音
我们就能让这个国家
重拾公平与公正
一个善于打鸡血画大饼的无良老板?
呵呵。
Sir看到了一个独裁者。
和独裁者一样,进行着党同伐异。
身边的同事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索取绝对的忠诚,提出任何质疑都会被扫地出门。
和独裁者一样,他需要掌控全局。
在公司里四处安装摄像头,不允许任何人发出消极的声音,哪怕是一声咳嗽。
和独裁者一样,怂。
准确地说,是长期战备状态。
身边保镖24小时配枪,房子买到了西点军校对面,时刻提防恐怖分子、异见人士上门打击报复。
施工人员按照国家级的建筑标准,挖了一个12级安全屋。
但他并不满意。
再深点
怂成这样?
是做了什么亏心事?
艾尔斯唯一的本钱,是他对新闻的“独特理解”。
现实世界中,福克斯新闻网本就是媒体中的异类。
在全美20个主流新闻媒体中,福克斯新闻网是为数不多且旗帜鲜明的保守派。
在种族问题、移民问题、反恐战争等敏感议题上,福克斯新闻网始终反对自由派主张的进一步的开放与平等。
虽然国内网友说起“白左”的那套政治正确,总是一脸嫌弃。
但不讲政治正确是啥样呢?
你恐怕更接受不了。
除了开头说的福克斯被冠以“辱华”的新闻。
片中也还原了一幕——
面试印度裔女主播,当面他极端敷衍地说了一句:
你的英语说得不错
同事都听出了轻蔑的讽刺,忍不住翻白眼。
而他却只盯着离开的面试者臀部看,问,谁让你们找来这个印度妞的(pussy masala,极端不雅的称呼)?
哪怕她很聪明,业务能力强,在BBC任职过。
但外貌,就决定了她被pass掉。
因为她年轻、女性、有色人种,得不到中部地区收视率。
中部地区是什么样的人?
保守,传统,白人中下层,铁锈地带工人,《乡下人的悲歌》中描绘的群体,据说是支撑川普获选的重要力量。
而中部地区,更愿意相信什么样的新闻主播说的话?
白人,男性,老成,且夸夸而谈。
正是采用这种固执、偏激、尖锐思路,福克斯获得广泛基层群体的支持。
也引起全美精英媒体乃至白宫反对。
一切事情的始作俑者,就是身为保守派的罗杰·艾尔斯本人。
电视台尚未成立时。
艾尔斯就为福克斯新闻台,定下了战略方向——
而在具体战术上,艾尔斯无所不用其极。
一条一条招数,完全无视新闻操守。
博眼球。
女主播必须穿短裙,不露美腿怎么能行。
暗箱操作。
勒令制作人,为己方立场的辩论嘉宾安排菜鸡对手,刻意制造差距。
不良引导。
在911事件后,利用不实信息煽动国内群众对伊拉克战争情绪。
呼应小布什政府的战争主张,最终,美国发动了历时7年,造成大量伤亡,却怎么也没找到大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战争”。
小到一件短裙,大到一场战争。
就像第1集的结尾暗示的那样。
依次点亮的电视机银幕,汇聚成了一面美国国旗。
声音,就是这样响亮了起来。
误导、欺骗、对立、煽动……
正如豆瓣网友@张宏旭 所说——
应该译成《最吵闹的声音》
这叫新闻?
公平、公正、客观呢?
对艾尔斯而言,新闻最重要的,是能够——
给人们他们想要的
即使他们不知道那是自己想要的
艾尔斯用最响亮的声音,唤醒并左右着原本沉默的民意。
并利用民意,成就美国激进的政治对立。
在一次会议的演讲中,他将美国的现状,看作一场大病。
过去的50年里,这个国家的左翼政客活动企图控制新闻的叙述角度。
他们把大政府主义,保姆式国家强行塞给美国。
一段激扬慷慨之后,他看向自己的下属:
“你们知道这创造了什么吗?”
创造?
是的,他看见了一片“民意”。
无关职业操守,这是等待被唤醒的沉默。
无关政治理想,这是等待被点燃的仇恨。
这才是他的目的。
答案很简单——
创造了机会
容易理解的例子,《鹿鼎记》。
陈近南想拉韦小宝入局,便向他坦白:
“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
陈近南:“清朝一直欺压我汉人,抢走我们的银两和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
韦小宝马上醒悟:“要反清就是因为他们抢了我们的钱和女人,是不是?复不复明不过是脱了裤子放屁,关人鸟事呀!行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了解!继续说。”
陈近南点头:“总之呀,如果能做成功的话,就有无数的银两跟女人,你愿不愿意去呀?”
现实中,艾尔斯曾在采访中大方交代:“人们认为我继续活跃在政坛,是因为我希望保守派统治世界。实际上,我只是为了钱而已。”
钱和女人。
为此,艾尔斯为着同样的目的,喊着同样的口号。
你迈进这座大楼
要带一个国旗
你上直播,也要带国旗
你在廉价旅馆招妓的时候
也要戴国旗
口号、旗帜、理想。
它们让谎言穿上了“真相”的衣服,成为了更新一轮的真相。
荒谬吗?
但是你好好想想,是谁让他们获胜的?
“真人真事”,如同一支不断回响的警钟,看剧时不断地冲击着Sir的脑壳。
《响声》不光揭露着,胜利者们为了胜利,都干下了什么。
更提醒了我们——
我们,为这些胜利者们,都贡献了什么。
我们应该警惕些什么?
谜底,早已经写在了谜面上。
小心那些,整天喧鸣在你耳边的声音。
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