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生活是一个很分裂的事情。 尽管大城市灯红酒绿,型男靓女,小资们看着当季美剧,中产们吃着米其林,白领们用英语发着邮件,俨然已经一只脚踏进发达社会,但只要马路的一个拐弯,一个街角,立刻就有无数的例子在时刻提醒你,这是一个城市化还没有完成的国家,我们是一个半农民的社会,思维还停留在前工业化时代,没有一丁点现代社会的规则意识。
作者:肥肥猫
来源:肥肥猫的小酒馆(ID:zhihufeifeimao)
重庆公交惊悚坠江的车内视频被打捞出水,几天来的谜团终于被解开,出乎所有人的想象——是一个女乘客和司机对殴导致司机对车辆失控撞断护栏。
想想坠江的那一刻,车上的13名乘客眼睁睁迎向江面,该有多绝望。
视频一公布,王志安就发文表示质疑“公布的视频太短了,既然已经恢复了sd卡,为什么不能多公布一些内容呢?最关键的是司机撞桥栏和之后的身体姿势和神态,这能帮助分析出,变道撞桥坠江到底是司机的失误还是因为发怒之后的有意为之。”
我回过头去又看了一下视频,大概明白了王志安的意思:女乘客没抢到方向盘。前方路面空旷,司机突然打方向盘的动作貌似有点斗气的成分在,似乎是想故意制造交通事故来惩罚女乘客。但是没想到直接失控掉下桥了。
网上现在流传出的不知来历的信息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个说法。
如果是真的,那司机确实可恶。但这种诛心之论终究只能是猜测,也恐怕永远无法印证,我宁愿相信是司机是想转到边上停下,因为吵架,转的力气过大了。
而那个殴打司机的女乘客之可恶,恐怕是洗不脱了。因为自己鲁莽野蛮的脾气,让一整个公交车上的人都没了。
想象一下,如果我是乘客的家属,一想到只是为了一个傻逼搭上亲人的性命,我真的接受不了,一辈子都无法释怀。
坠下江面的一瞬间,她心底在在濒临死亡的一瞬间会想什么?
会后悔吗?
会想起自己的孩子和丈夫吗?
会想起自己年迈的父母吗?
会想起那些受害者的亲人吗?
经过这次重庆这个事情,以后大家看到有乘客攻击司机,不管是言语还是肢体,都不要犹豫,一定要动身起来最快速度冲过去隔开袭击者,否则这次公交事件上陪葬的乘客就是先例。一丝犹豫和麻木都可能让自己置身于极大的危险中。正确的做法,应该像下面视频这样:
让我后怕的是:二逼乘客怼司机,这种事情到处都有,太常见了,谁能保证下一次你或者你的亲人就不是那个坐在车后排的人?
其实光是这个万州区已经出过好多次事情了,随便一搜就是:
29日上午10时许,重庆市万州区城区22路环湖公交车行驶至江南新区南滨路长江之星附近时,疑因公交站台被社会车辆停占,公交司机欲过站停靠时,一位老者便上前抢夺司机方向盘,导致公交车冲上人行道撞上绿化树,致车头损坏。
12月12日下午1时许,重庆市万州区22路车上一位女乘客由于没有听到广播坐过了站,于是迁怒司机泼口大骂。司机忍无可忍还嘴,女子竟突然冲司机并抢夺方向盘,造成行道树被撞倒,车头受损,车上乘客也有不同程度撞伤。
不知道是不是和传说中当地彪悍火辣的民风有关,总之情节千篇一律,都是坐过站后要下车,司机不让,然后乘客和司机争吵争斗惹出乱七八糟事情,发生坠江之类的恶性事故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在国外,对这种事正确处理流程就是:公交司机挨打,马上打双闪靠边停车熄火,拔钥匙,下车打911。就完事了。
但在中国偏不,比如这次这个奇葩女乘客,前两站下车侥幸躲过一劫的乘客说车上的争执持续了很长时间。
也就是说这个女乘客宁可继续坐过站,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也要耗在公交车上和司机吵到天荒地老,你死我活,决一胜负。司机也是,非要变开车非对仗,场面一定不能输。
我看过有人还对此表示理解的,“很正常呀,吵架一定要赢”。
看到没,吵架一定要赢,坐过站事小,吵不赢事大。那就作吧,自己作死还要带走那么多无辜的人。
你说一个乘客和司机能有什么深仇大恨呢?非要搞到这样的地步收场?值得吗?这是什么心理呢?
我猜,多半是双方互骂的用词当中有不少侮辱对方人格和家人的成分吧。
这一点,很多地方的方言都难辞其咎,没得洗,我们都知道方言里骂人可以多恶毒,多脏。所以到最后已经不是下不下车,过不过站的问题了,变成对人格和尊严的侵略和抵抗。
这让我想起社会学家孙立平先生几年前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底层沦陷。
所谓“底层沦陷”指的是:价值是要以尊严为支撑的,当尊严得不到维护时,弱者对弱者的伤害可能会达到一种残忍的地步。很多事情看似都是“偶发”,但此种弥漫于整个社会的“戾气”却是普遍的。
戾气,源于不幸福。不幸福,源于匮乏感。资源的匮乏、生存空间的逼仄,会从根本上扭曲一个人。这是中国今天底层越来越让人没有安全感的原因,也是诸多乱七八糟事件背后的推手。
底层往往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爱,没有笑容的环境中,因为争夺资源变的冷漠,看谁都逼着一股子气。很多人内心偏激积攒了太多压力愤怒不甘,一找到渠道就会以各种不理性的手段发泄出去。
一个人不会无端发火,尤其是当自己不占理的时候。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有一股火早就憋在他心里了。
弱者之间的欺凌,比强者对弱者的欺凌更可怕。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写过一篇《被忽略的底层之恶》,对这方面做过很精妙的总结。,因为公众号审查敏感的关系,我对这方面不想做太多阐述,这篇文章我存了,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底层”可以读到。
我在知乎上看过一个说法:越是富贵的人,大抵上越能控制自己情绪。相反,越是贫穷的人,往往脾气会暴戾。
有钱人大多处事更圆滑,甚至能拉下颜面赔礼道歉。相反,贫穷人没有多少可以倚仗的资本,并非那些琐事真的对他至关重要,而是因为那一点小钱,就是他仅存的一点颜面,在那背后,就是他小心翼翼捧着的自尊,他不能丢。
记性好的人还记得去年有过一个武汉火车站因为一碗面发生的血腥事情吧。
一碗面标价四元,卖五元,人家问一句“为什么”也在情理之中。
涨价并非不能解释,比如春节期间适当涨价,但老板硬是不解释,还口出恶言。
说起来一个面店老板,也只是普普通通底层生活的一员,但对于另一名更苦逼的底层青年,不是体谅与理解,而是轻而易举地戳破了对方的自尊。
于是,对方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讨回了自己的自尊。有人说这特么不就一碗面的事情么。
还真就不是一碗面的事情。你不是底层,你不懂这里面的道理。
互不尊重,互不理解,互无耐心,底层互掐日益严重。于是就有了武汉这个事情和今次的重庆坠江,都是相似的悲剧。四个人都是普通人,却偏不好好说话,都是一点就燃的火药桶,用尽生命的全部能量去激怒对方。
四人既是加害人,又都是受害者,何其相似,何等讽刺!
底层的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和包容的心态往往较差,自大而顽固,他们无法以和气的方式满足基本欲望。
国人还尤其缺乏管理负面情绪的能力和意识,甚至于把戾气和没教养当成自己的耿直和率真,“纯爷们儿”。导致现在浮躁,娇纵的巨婴横行。
我们必须清楚的意识到,也让我们的孩子意识到——我们正身处一个高风险、不安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充满暴戾之气的社会之中。
我们必须告诉我们的孩子,生活中有些垃圾人会通过争执将自身的垃圾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点,并学会保护好自己。 如果改变不了,我们只能先绕开这些人,尽量让自己远离危险的可能。
我在文章《总有些事情在不断提醒:我们依然是个半乡巴佬国家》中曾经写过:
在中国生活是一个很分裂的事情。 尽管大城市灯红酒绿,型男靓女,小资们看着当季美剧,中产们吃着米其林,白领们用英语发着邮件,俨然已经一只脚踏进发达社会,但只要马路的一个拐弯,一个街角,立刻就有无数的例子在时刻提醒你,这是一个城市化还没有完成的国家,我们是一个半农民的社会,思维还停留在前工业化时代,没有一丁点现代社会的规则意识。
这些话回过头来看,依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