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一剑西去羽化仙,唯留江湖在世间

大师走了,在耄耋之年,留下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让后人悼念他。

作为陪伴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课余读物,大师的著作我们如数家珍,甚至很多都可以说是倒背如流。记得当初求学时代,偶得一本大师的全集(盗版),小五号的字体,密密麻麻布满整个页面。就这样厚厚一本,陪着我们渡过了枯燥而又乏味的学生生涯。哪怕是到了高三冲刺阶段,仍对大师的著作爱不释手。

鲜明的人物性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侠之大者的江湖义气……这些在大师的著作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金庸、古龙、梁羽生等这些武侠小说大师的内心,也许就住着他们小说中主人公。他们描写的那些江湖,也许就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们把自己的爱恨情仇,注入笔下,融入作品,通过江湖真实表达出来,就如小龙女、云中鹤一般。

大师写作,一大特点就是她们有着丰富的知识基础,尤其是那些武侠小说。不敢说每个人都有着严格的历史原型,但起码的历史脉络和人物都是有据可依,并非如空中楼阁般虚幻,这就让大师的作品看起来有着浓厚的历史真实感,让读者有着强烈的代入感。不同于当下那些小说,尤其是那些辫子戏,打着历史的幌子,完全虚构与捏造史实,甚至美化洗白历史罪人,只为博得更多的读者。

大师写作,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他的作品有着各种连贯性。单独阅读某部作品,可以有着不同的风格。但将他的作品整体串联起来品味,又有着不同的领悟,无论是时间线、地点线还是人物线,只要细细研究,都会有着不同的发现。这需要有着强大的逻辑能力才能办到,而这些,往往又是许多文人所忽略的。

正是因为大师有着独到的写作手法、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让他的作品充满魅力,让每一个品读过他作品的人都回味无穷。想必为数不少的拥趸们,对大师的作品拜读次数都不会少于三遍。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师的作品解读研究者众多,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次数也是数不胜数。

大师笔下,不管是国之栋梁如乔峰、帮会首领如陈家洛,还是身残志坚如杨过、市井出身如韦小宝,凡侠者,皆有大义。他们重情重义,敢爱敢恨,享受着江湖的快意恩仇,也激荡着江湖的腥风血雨。而与之相反的那些江湖中的“卑劣之士”,也都是个个有血有肉,性格分明。每个反派,都有着不同的“黑化”原因,甚至有些反派让人有些心生怜悯的感觉。

有人对金庸、梁羽生和古龙三位武侠小说的巨匠进行了评价,认为金庸的小说是一杯茶。茶是需要品的,而且是越品越香,这就是金庸的小说,开始显得比较平庸,而后面随着情节铺垫的展开,枝繁叶茂脉络清晰却显得无比的精彩与震撼。《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都是如此。梁羽生的小说犹如一杯热牛奶,热牛奶开始是非常好喝的,但随着热牛奶慢慢变凉,就显得有一些腻味了,这与梁羽生的小说非常相似。就好像《七剑下天山》开头是非常惊艳的,但后面却显得有一些才气不足,用我们现在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烂尾。古龙的小说像是一壶烈酒,从头到尾都跳跃着激烈的字符,从头到尾情节都在燃烧,用专业术语来讲古龙的书从头到尾都是爽点都是燃点,这点是非常难得的,《七种武器》、《边城浪子》都是如此。

而今,这三位巨匠都已经先后羽化成仙,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们热爱的武侠世界,离开了他们创造的侠义的江湖。可叹哉!

庆幸的是,三位大师虽然都不在了,但是他们留下的江湖还在。不管这样的江湖是一盏茶、一杯牛奶,还是一壶烈酒,起码我们还有江湖可寻,起码我们还有侠义可求。在这纷扰的世界里,阅读着大师的作品,追求着内心追求的爱恨情仇,感受着未曾感受的恣意人生,体味着品茗时的恬淡,让紧张的生活得到些许的闲暇放松,岂不快哉?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一剑西去羽化仙,唯留江湖在世间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