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浙江义乌的静默期仍在继续。全市总共14个镇和街道,只有2个解除了为期三天的静默管理。
义乌的疫情是从8月2日开始的,临时管控已过半月。整个城市工厂停工、物流暂停的状态也已经将近一周。
作为一座贸易城市,整个义乌的运转就是建立在工业和物流之上的。
上半年,有42亿件快递业务从义乌发出,占了全国总快递量的8%。虽然只是县级市,快递量竟然做到了全国第一。全部的快递收入加起来就有122亿元。
另外,全市的工厂销售了近800亿元的产品,出口的商品金额超2000亿元。
如果以这些数据作为参考,并且经济损失以20%来算,静默一周的义乌也至少会损失:
20亿。
作为“世界工厂”,义乌的很多贸易和物流,引领风向的指标意义是全球性的。而眼下,世界杯开赛在即,又叠加了开学返校季和圣诞交货季。这些时间节点,对义乌老板们而言,都是转瞬即逝的商业机遇。
为期三天的静默期,已经是当地企业代表与政府谈判交涉后的结果。但三天过去,静默的期限仍没有出现一丝结束的迹象。
因为担心静默太久,欧浩在义乌苏溪镇上的首饰工厂决定只生产货品毛坯。毛坯成本低,就算物流出不去,订单被客户取消,直接报废也不会损失太多。至于加工成品,欧浩打算先观望着。
欧浩的工厂之所以能够开放车间,是因为他的员工吃住起居都在工厂里。在当地,停工并不是一刀切的:
只要工厂具备员工闭环管理的条件,就允许生产。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静默管理带来的经济损失,这座被称作“适合搞钱”的城市,也正在展现不一样的宽容。
欧浩的首饰工厂有四个部门,600多号人。在义乌,已经算是规模不小的饰品加工企业。
饰品生产,是义乌的老牌支柱产业,年产值能占全国饰品业的70%以上。这里的600多家生产企业,撑起了全行业200多亿的销售业绩。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规模几十人的小加工厂。
这些小加工厂的老板为了留住订单,赶货亲力亲为。在隔离的酒店里,他们又是包装手链又是穿珠子。在疫情爆发的早些时候,很多人已经见识到了这股拼的狠劲:
义乌老板最后的倔强,是边赚钱边隔离。
但即使如此,越来越多的订单也正在从这些小厂老板的手中溜走。
欧浩告诉社长,最近这段时间,有多年没下过单的老客户,把10月以后的订单再次交给了自己。
这些订单都是从小厂那边取消,转移来的。客户们还是担心疫情影响小加工厂的效率,跟不上交货日期。虽然小厂价格更低,也无法留住他们了。
做内销业务的小成本饰品,工厂还具备闭环条件,让欧浩成为少部分幸运的生意人。
但对于大多数外贸工厂而言,依然面对着巨大的危机:
多年打拼得来的客户和续约订单正在被动摇。
外贸订单,大都需要提前至少半年下单。和外国客户做生意,生产稳定是合作的基础。相比全球其它已经稳定复工的制造业地区,疫情导致的停摆会让客户失去等待的耐心。
义乌的外贸厂家们都知道,出口订单一旦被取消,就意味着订单和客户彻底告别,就算解封也于事无补。本来就不是高精尖产品,替代性极强,对方很容易就能找到其他供应商。
为了避免不确定因素影响生意,外贸厂家们其实已经最大程度地做到了未雨绸缪。今年的圣诞订单,厂家们做好已经:
将近一整年。
这些做好的货品早早地存放在了仓库里,就等着8月出发的海运货船。但现在,船不等货,晚一天发货,就多一份风险。
叶斌是一家成人用品工厂的老板,他在阿里巴巴1688网站上做着批发的生意。因为义乌的人工和场地成本逐年在涨,他把工厂搬到了隔壁的东阳,而义乌就保留了发货的仓库。
和叶斌一样做出类似经营策略的义乌老板,还有很多。现在的义乌,制造原产地的优势正在褪去,物流运费低廉带来的仓储优势占了上风。
在义乌,各大快递公司为了争夺巨大市场,价格战几乎到了贴身肉搏的地步。不到300克重量的货品,价格一度达到了最低的1.5元。
对于一家月均发货量超20万的商家而言,细微的价格变动都能带来巨大的利润差距。尤其是单价不超10元的小商品。
每天,都有近3000万票快递从这里寄往世界各地。极低的物流成本让义乌成为全国供应商的仓储中心:
打个喷嚏,全国电商界都要感冒。
义乌的静默管理让老板们不得不把发货地改为设有仓库的其他城市。叶斌在山东还有一个仓库,这几天他只能让货品全部由那边发出。
但对于更多电商创业小公司来说,他们是把全部身家放在了这座城市里。后台每一个新增的退货单,都在考验着他们的承受能力。
卖日用品的淘宝卖家丁明,为了店铺日常稳定运营开通了持续投入的广告业务。因为无法发货,进来的客户最后都退了货。广告打了水漂,加上昂贵的房租,每天的损失都是大几万。
卖纸模型的商家王玲,面对网店流失的生意,每天都很焦虑。睡觉都只能靠助眠药剂。即便毫无解封的迹象,她仍然需要艰难地准备好货品。
换上商品的新链接前,卖化妆工具的小雅做了很多推广和优化的准备工作。但现在,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小雅不会想到,疫情三年后自己第一次离开义乌,竟然会是集中隔离。拉到丽水隔离的10天,也是她网店停止发货的整整10天。
新链接夭折,老链接半死不活,曝光权重流失,这些对于初创电商的打击,每一个都是致命的。
小雅是80万义乌商人的缩影。在疫情之前,几乎每天都有近1500位老板怀揣着一颗掘金梦,踏上这片造富的土地。
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守住小店的事业,甚至做到了整整三年没有离开过义乌,就连老家都没回去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