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的今天,我还是记得当时在酒吧里一个人看《四月物语》的那个夏天的午后。
多年前我一帮朋友闲着没事,开了个小小的酒吧。音乐浅浅的,灯光暗暗的,墙上贴着大幅的电影海报,一切都文艺极了。当然,这个调调也吸引了刚刚上班又没有女朋友的我。所以,我只要闲着没事,就去坐坐。跟老板们闲聊会儿天,看看片子,听听曲子。日子就如他们在路边收养,名叫“兔子”的流浪猫一样安逸和悠闲。
某天下午,我翘班去闲逛。正好值班的老板要临时办个别的什么事,别的老板也顶不了班。他就抓了个壮丁让我看着店,临走的时候甩给我一张碟;“刚买的片子,没事看看。”
我发誓:当时如果不是松隆子那带着一点婴儿肥的可爱脸,我是绝对不会把碟片放进机器里的。这缘于我对他们没事就按着我看文艺片的恶俗趣味的抵制:从《四百击》到《浅草》,从《卡比利亚之夜》到《我父我主》。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多年后看张艺谋的同学,北京电影学院的院长张会军的回忆文章:“那时候的我们没有很好的条件,只能在学校外边找个空地放艺术电影,附近的老乡都会来看,虽然看不懂拍的是什么,但电影对于他们可是稀罕物件。时间一长,老乡们还会跟我们在放映前聊两句。一看到我们挂幕布,老农就牵着牛过来问:‘今儿放戈达尔啊还是特吕弗?’。”看到这里热泪盈眶:我和农民伯伯唯一的区别就是手边没头牛。
片子时间很短,也没有什么中心思想:松隆子饰演的榆野卯月从遥远的北海道考到了东京。跟所有远游的日本学子一样:搬家、拜访邻居、送小礼物、报到、注册、加入社团……唯一可以称得上亮点的就是经常去暗恋的学长打工的书店偷瞄学长。
片子拍的都是平平淡淡的人,平平淡淡的生活,可就是耐看!被艺术电影摧残得七荤八素的我还是老老实实地看完了。
平凡与平淡赋于我们观影者一种区别于编剧强加给我们的幸福和感动。而这种平淡生活的背后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东西,不是吗?
毕竟美好就是美好本身啊!一如樱落如雪的街道上缓缓而来的自行车和车上的少女。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