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果然,没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

去年,在没啥宣传的情况下,国产首档烧烤纪录片《人生一串》突然刷爆朋友圈。

由此产生了一大堆让人垂涎三尺又欲罢不能的罪恶动图,不仅馋哭了隔壁家小孩,更让多少大好青壮年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一到晚上就想撸……串儿。

瞧瞧这一个个饿鬼投胎般的弹幕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有一句古诗总结得好:烧烤炊烟,法力无边。

左手一根大肉串子咬得汁水四溅,右手一杯啤酒顺着下巴颏子胡淌乱流。

冰凉的啤酒渗入喉咙,酸爽的感觉在体内叫嚣,瞬间到达夜晚的高光(chao)时刻。

啥?

啥事儿来着?

没看哥们儿正吃着小烧烤吗?只要不是天塌了,啥事儿都给我摁到明天再说——

人生一串 第二季

作为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怎么火的?

当然,得有好吃的。

对这种外焦里嫩质感的焦糖色的向往,是刻在人类进化基因里的。

你说怎么拒绝?

没办法拒绝啊!

肉叔看到图片,就好像听到油花在火焰上的滋滋声,闻到牛羊肉在烟火逼迫下热气腾腾的香气,以及深藏肉块里的风味因子氨基酸们、在逃亡时为口腔黏膜带来放摔炮般的味觉刺激。

肉,在烟熏火燎中,被激发地能弹崩你牙齿的胶原蛋白,混着沾满辣椒孜然的炽热油水,就好像是深夜里敲开天堂之门的利器,只要你敢大口吃,它就敢用口腔高潮,让你大踏步地Knock,knock,knockin’on heaven’s door,并只能发出这样一声喟叹:

啊~~~~~~~~~~

作为《人生一串》的看家本领,原班人马复出的第二季,当然丢不了。

烧烤得有鱼。跟烤肉相比,烤鱼有更丰富的层次。

二旦家的烤鲶鱼,就是一绝。

有多好吃,看看这位这位大哥放的狠话就知道。

我们吃完估计只剩头了

这二旦烤鲶鱼究竟有什么厉害之处,竟能让一群人抱团烧烤?

答案就在这绵密的酱料。

酱料由大蒜、洋葱、葱姜和独特的郫县豆瓣酱熬制而成,是二旦的独家秘方。

各种佐料融合的口味,大快人心。拌一拌就已经香气四溢,光是闻一闻,都有幸福眩晕的感觉。

用精心调制的酱料煮出来的鲶鱼令人回味无穷,鱼肉嫩滑,鱼皮焦香,达到了味道和口感的平衡。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显现出二旦烤鲶鱼的绝佳美味,它和其他妖艳贱货不同,还有一股独特的香甜后劲。

这奇妙味道的秘密就在于邙山上的蜂蜜。

二旦的好基友马爷经营着一家蜂场,收集了不少新鲜的枣花蜜。

做生不如做熟,二旦干脆就地取材,用马爷自家酿制的天然枣花蜜混入酱料,神奇的味道就此诞生。

待到鲶鱼烤至冒油,均匀刷上酱料,甘甜的蜂蜜与主料充分渗透,不仅提供了一丝甜香,更让鱼肉嫩滑入味。

来一点葱丝压轴,再撒上一点料点睛。

就这样,被酱汁浸润的鱼肉和裹着孜然辣椒的葱丝一起入口,简直是人间极品。

这玩意,要命了。别说只剩头了,就连骨头都不放过啊!

当然,如果只有吃的,《人生一串》还算不上一流选手。

《人生一串》从茫茫的美食纪录片中脱颖而出,真正靠的是什么?

这么说吧:

别的美食纪录片,你看完之后想去旅游。

它们是你记在小本本上未必能达成的未来欲望。

而《人生一串》,你看完只想去你家楼下速战速决。

它是你立刻现在马上就要高潮的即时需求。

想起来陈晓卿亲口说的一个段子。

当年拍完《舌尖上的中国》,一堆大老板找上门来,想弄舌尖美食街,他们出钱出地出人出力,陈晓卿只需要负责联系各地美食就行。

但陈晓卿全都给拒绝了,理由特别简单——

很多东西,离开那块地方,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人生一串》的导演就没人找。

烧烤在中国人心里面,地位都差不多嘛

不分东北和南方吧

说白了,烧烤就那几样肉菜,佐料跑不出辣椒孜然盐巴三件套,再怎么也弄不出三套鸭、烫三丝、蓑衣黄瓜那些花样儿。

好吃不好吃,只基于你熟悉不熟悉。

《人生一串》里肉叔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母子。

小朋友仰着下巴颏吃着吃着,突然奶声奶气地大喊一声:

妈妈你看!星星!

信不信,很多年后,这个小朋友最喜欢的烧烤,就是她看星星这天吃到的味道。

在未来岁月某天的不经意间,她一定会像这个小姐姐一样,无非就是馋了,于是穿着睡衣趿拉着拖鞋,熟练地跟老板点几根小串儿,玩着手机吃完,无事发生般接着回家。

吃的是花样,品的是味道?

不是。

此时此刻所有的味觉体验,都只有两个字——

熟悉。

就像第二季中的。

泉州秘制烤鸡翅。

闽南人独爱香中带甜,烤鸡翅刷花生酱,提味增香,是泉州独有的小骚情。

鸡翅让花生酱久等,为的是相逢一刻的缠绵。

每一次轻轻舔舐,都是油脂间的再次碰撞,激发出双倍的甜香。

最后撒上芝麻,让香味具备了颗粒质感,增加了入口的味觉情趣。

而这都是家乡才能吃到的最熟悉的味道,食物不愧是慰藉乡愁的一道良药。

他们喜欢在小宅子里面做,冬暖夏凉,让客人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悠闲舒服。

对于西南交大峨眉校区的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月牙山烧烤。

这是藏在校园内的夜宵基地,也是学校饭堂的头号劲敌。

就像这位发型像流川枫的小哥,最忘不了的就是月牙山。

工科学生,偶有一种颓废的气质。

何以解忧,唯有五花肉。

就连毕业了的同学都要来回味一下才回家。

青春岁月已老,而我们还在烧烤。

最关键的是——

《人生一串》没主动去扛文化传承的重担,不搞那一套高大上说教。

有的纪录片吧,吃的拍得不咋地,神叨叨的倒不少,又是历史传承,又是饮食文化符号的,恨不得拍个馒头都要从人类驯化小麦开始拍起。

肉叔为啥特别不喜欢这路的?

想起来陈凯歌一个段子。

拍《黄土地》时,有段担水的戏,演员走了几次,陈凯歌都觉得缺了点什么,想半天想通了,缺了“文化”,于是给扮演翠巧的演员说戏:你肩上担的那不是水,是中国民族五千年的文化。

你猜结果怎么样?

嗯,本来无非是走得不太好。

现在成了不会走了。

美食纪录片啊,也最怕这些大道理。

贩夫走卒、街坊四邻怎么吃,你怎么老老实实拍就行了呗~

想家的时候,除了想我妈

想吃肉,那么一大坨坨的肉

对于做鸡架的斌哥来说,寻常的冬夜却是和兄弟相聚的难得一刻。

还那味儿,这辈子反正活的

酸甜苦辣都尝到了,没白活

多年以后,当你感到生活不易

你也许会记得

那几位和你一起撸串的人

也把梦 留在了这里

哪里还用讲什么大道理?

有酒有肉,有烟有火,对面马扎上还坐着几个吆五喝六端着啤酒的好朋友。

根本不用画蛇添足般的明说。

都是来人间走这一遭的人,谁会识不得画面里的真味——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果然,没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