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坏爸爸?好爸爸?

这两年走心的国产好电影越来越多了,除了“主旋律”的《流浪地球》外,像《无名之辈》、《疯狂外星人》还有纪录片《四个春天》都带给观众很多惊喜。前几天才上映的《银河补习班》也没有辜负大众的期望,电影亮点很多,表现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剧情编排不走寻常路线、时代背景跨度大、空间转换尺度超越了地球的范围以及生动幽默的对白等方面。电影最具杀伤力的是跌宕起伏的剧情,人物的命运就象坐过山车一样,前一秒还在人生巅峰,下一秒就坠入深不可测的谷底,让人揪心不已。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种意外情况出现,不论好坏都是对人心智和毅力的考验,有人大喜过望,也有人痛不欲生,像电影中的父亲那样能够保持正常心态,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战,以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对儿子进行言传身教,确实非常人所能及。

从世俗的角度来审视,邓超所扮演的父亲是个“坏爸爸”。作为一个建筑工程师,他大公无私到承担所有责任去坐牢,以致于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期,老婆也改嫁他人。出狱后,他顶住经济压力和别人异样的眼光,坚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培养儿子,不在学校寄宿,不逼着他做作业,临到期末考试还带他出去看航展,返回路上遭遇洪水,父子二人差点就天人永隔。不得不说,他对儿子的“放养”是剑走偏峰,和传统的应试教育格格不入,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培养方式。在这种不问过程只看结果的社会评价体系下,对人都是通过定量的要求来定性的,用考试的分数高低和工作的业绩大小来评判人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和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按照世俗的标准来打造,大多数人是中规中矩的“合格产品”,少数人是超标准的“优良产品”或者质量不合格的“劣制产品”。教育和创业很相似,必须要有风险意识,不管决策理念是传统还是激进,过程稍有偏差,得到的结果可能就和预期完全不一样。就像电影中的父亲,他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也是步步惊心,能把一手烂牌打好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运气。

从儿子成长的角度来观察,邓超所扮演的父亲是个“好爸爸”。他给了儿子思想和行动上的自由,有意识地培养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尊重和支持他的兴趣爱好。在儿子眼里,父亲是个不会“塌”的人,他专业技术能力强,个性坚韧,能屈能伸,积极乐观,对待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虽然他们在别人眼里都是“问题”少(中)年,一个是刑满出狱的父亲,一个是逃避学业的儿子,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互相信任,儿子相信父亲的鼓励,父亲也相信儿子的能力,最终一起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能带给人很多启发和思考的电影。对家庭和学校来说,应该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是当成健全的人来培养还是当成能熟练应付各种考试的机器来培养?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做对题还是做对人?如果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解决不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这究竟该怪他自己无能还是该怪老师和家长没教育好?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对生命敏感”。如果教育只是简单地灌输各种知识和所谓的大道理,是很难激发出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当然也就谈不上对生命的敏感了,只会越学越麻木。把学习当成任务和把学习当作兴趣,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教育的功夫不是在校内,而是在校外,是除了知识以外剩下的东西。

我这段时间正好在看《院士思维》,书里提到的两百多位院士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虽然他们的家庭出身、成长和求学的经历以及专业成就各不相同,但是在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当我在电影中听到父亲教导儿子“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你的脑子要一直想,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时,感到特别亲切和熟悉,这不就是那些敢想敢做、取得非凡成就的院士们所遵循的理念吗?

不管你怎么看待这部影片或者影片中的这位父亲,养成独立思考、热爱学习的习惯总不会有错。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于无解中找到有解,是最考验人的地方。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坏爸爸?好爸爸?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