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抖掉鸡汤看《哪吒》的成功,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本文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读写思维,更多文章、音频内容欢迎微信搜索关注。

2010年,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部16分钟时长的独立动画《打,打个大西瓜》,就知道了这部片子的作者饺子。那个时候的他还叫饺克力,一个很洋气的名字。据说是专门为了作品参加国际比赛而取的。

饺子,本名杨宇,四川泸州人,为了像父母那样未来的生活能有个铁饭碗,上大学的时候报了医学专业。而他本身却特别喜欢画画,打小时候起就很喜欢看动画和琢磨动画。

大三那年,一个转行做软件开发的同学,闲聊间给饺子推荐了一款三维动画软件(Maya),并告诉他用这个软件可以把动画做出非常惊艳的视觉效果。

后来,饺子找了相关的视频看,非常惊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于是,他找来了市面上所有能够运用的学习资料,课余的大部分时间在寝室里埋头苦学。

毕业后,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敢于从头开始,弃医从画,去一家广告制作公司应聘上班,在那里从事和学习各种设计的经验。然而,入职一年后,认识到广告公司的规章和各种流程,很大程度的限制一个人的成长、提升后,于是,他果断辞职。

只是为了想创作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打,打个大西瓜》。

辞职后,没有生活来源的饺子,完全靠母亲每个月1000块钱的养老金接济。三年多来,每天除了锻炼、散步外出,几乎是宿舍、厕所、电脑三点一式的断网式蛰伏生活。

《打,打个大西瓜》剧照

所以,完成这部几乎零成本、画风粗犷、风格迥异的16分钟短片时,编剧、绘画、设计、后期全部由他自己搞定。片名出自小说《鹿鼎记》里韦小宝的台词,短片以“反战”为题材,来寓意“战争往往只是牌桌上的工具。

在各种动画展上一经面世,陆续斩获数十项国际动画奖项。视频上传到网上后,更是被网友们热捧,称为“国内最有内涵的动画片”,获得数千万个播放量。“80后动画鬼才”的称号,就此不胫而走。

但是,饺子并没有因此而大火,随着这部短片热度的消散,他的名字也渐渐在网上销声匿迹。他去了哪儿呢?

在创作《打个大西瓜》后,他成立了饺克力动画工作室,聚集了一群热爱动画事业的川地青年,给企业外包做广告设计、游戏、CG场景服务,从而积累自己的创作经验。期间,也打磨过剧本,提过方案,洽谈过商业投资,但都因为市场和时机的问题,一再夭折。

直到2014年底,大学时曾经看过《打,打个大西瓜》的彩条屋CEO易巧,飞到成都去见饺子,想要投资并邀请他一起花三五年的时间,干一票大的!被创作欲压制了6年的饺子,毫不犹豫的欣然接受合作。

于是,饺子开始着手打磨剧本,或许是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不服输,不认命的品质,所以把剧本的题材选定哪吒,这一写就是两年。剧本不断的修改、删减、颠覆重来,直到影片上映,一共修改了66个版本。他带领着20多个特效工作室,60多家公司1600余人的团队,5年来用死磕的精神做成了一件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这就是2019年在暑假上映,由可可豆和彩条屋共同出品的——110分钟动画奇幻长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统一简称《哪吒》)。

《哪吒》豆瓣评分 8.6分

《哪吒》豆瓣评分  8.6分

首映当天,1个小时票房破亿,首周第六天破10亿,口碑节节高升,网友集中打出了8.6的高分。无论是评分,还是票房,已经超出上一部2015年的国漫票房之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目前国漫评价最好的动画。那么,《哪吒》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它为什么能够从这么多改编的哪吒里脱颖而出?叫好又叫座的同时,有哪些值得探讨的点?《哪吒》的成功,给我们有哪些启示呢?

结合我的观影体验,主要从以下几点想和你谈谈:2019年,这部网友心目中的“国漫之光”。

 #杂谈 

1、(熟悉+意外)x突破=无限惊喜 

《哪吒》虽然是取自明朝超级IP小说《封神演义》里的故事大背景,但实质上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关于哪吒的新传奇。它虽然套着封神演义的壳,讲述的却是一个新时代命题下的故事:打破偏见,扭转命运。人们的成见就像是心里的一座大山,没有人能轻易搬动它。所以,无论是从饺子本人成长经历,还是国内动画行业的整体发展上来看,《哪吒》又有着一种“怀才立志”的行业使命感。

陈塘关、哪吒、李靖、殷夫人、申公豹等,这些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和环境,还有关于他们的故事,小朋友都能大致的讲出来。因为太熟悉了,熟悉的几乎没一点新意。

正是由此,《哪吒》凭借熟悉的人物场景,大跌眼镜的形象颠覆和故事改编,引来争议。观众们原本是带着偏见走进影院,看导演能拍出个什么鸟?电影本身和传统故事情节的反差,扭转了观众的刻板印象,你能在《哪吒》里看到亲情、友情、师生情、还能笑中带泪。更多的人感到的是意外,情节上的紧凑和突破,让人在情绪波动中,倍感惊喜,超出意料,越看越有味道。

好莱坞三幕式结构

这就是它为什么会如此成功,借助好莱坞三幕式结构,电影开始介绍了故事背景,从哪吒出场后,①满不在乎的在陈塘关捣蛋、②渴望认可的想要改变、③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袭成长。类似电影就像《我不是药神》一样,从撕掉成见到获得认可,在细节上,瞬间抓住观众的认同感。《哪吒》有一个非常完备的成长模型,在喜怒悲欢里将观众带入情感,获得炸裂口碑。

 2、敢于颠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哪吒》之所以具有争议,够火,立得住。最大的原因就是:敢于颠覆。它颠覆人物、颠覆情节、颠覆传统文化元素等等,给这部电影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从而让荧幕上一贯文质彬彬的哪吒整体上更加立体,有烟火气。

比如说,电影中对人物的颠覆:哪吒的少年邪气、烟熏妆和丑帅萌;殷夫人一改传统的柔弱印象,带兵会武还懂法术;豹子精进化的口吃申公豹,太乙真人的土肥圆和一口蹩脚的“川普”,哪吒与敖丙的友谊,都是对深入人心的传统形象极大的颠覆,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改编,如果在故事上没有突破性推进,不连贯,就很容易翻车。但是,从网友的反馈上看,《哪吒》的改编很成功。

然后就是颠覆故事情节,在封神演义里,我们能看到的关于哪吒的典型事件(闹海屠龙、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几乎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换了新药——敖丙为了友谊,和哪吒一起挑战混元世界,共同成为莲花化身。在顾及孩子观影体验的同时,能对糟粕文化有甄别的取舍和创新,这是电影人应有的态度。

最让人惊奇和称赞的就是颠覆文化元素,山河社稷图中,通过一只画笔的挥斥,在奇幻瑰丽的仙境里,放飞遨游;哪吒儿时的游戏——毽子,随口哼唱的押韵打油诗,看守哪吒的两个有趣的结界兽,太乙真人充满高科技的坐骑猪等,在电影里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印象深刻。

深海龙宫的颠覆是电影最大也最意外的解读,它超出了我们对《哪吒闹海》《西游记》上映以来几十年传统意义上龙宫的想象力,【深海之中,链锁群龙】无疑给故事埋下了最大、也更神秘的梗,龙族的概念颠覆了我们对传统龙王和龙宫的定义,这是令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改编。也成为影片结束后期待值最大的看点。

颠覆是改变大众成见,注入新认知的翘点,成功了铸造经典,失败了就是先驱。

3、匠人精神——死磕的意义。

从导演饺子花3年的时间,单打独斗搞一部16分钟的短片来看,他就有一种匠人精神。如果说在做《打个大西瓜》时,这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在做《哪吒》时期,就是一种不确定性的考验。5年的时间,带领1600多人的团队,去打磨一个只有110分钟的视频,它本身释放的信息,都让人感到震撼。

由于国内动画产业链的不完备,各种特效、后期制作与合成是相当棘手麻烦的事情,几乎是史无前例。所以,中国没有一家特效公司能承包一条龙服务。《哪吒》的后期和外包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

有的公司擅长做水,有的擅长做火、有的擅长做龙,那么,就把它一个个外包出去,分给20多家小公司,最后再把这些成果一点点拼接起来。用微博网友的一句话形容就是“《哪吒》根本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影片最后字幕上出现的一个个让人心潮彭拜的工作室和公司名字。

《哪吒》幕后视频截图

请不起动作导演,饺子就亲自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的给动画师示范演绎。

一个申公豹变化成人性的动作,推倒重来,反复设计几个月。像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让员工几乎崩溃,甚至离职。

所有的努力,都来源于饺子对完美和极致的追求:要做就做到最好。饺子说,5年来,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生病,一生病就无法顾及到每一步动画的进展。

就是这样一个极度接近疯狂的追求和态度,成就了《哪吒》的今天的成绩。山河社稷图里的奇幻仙境、哪吒陈塘关冰柱对峙敖丙时的恢弘场景,深海龙宫的【链锁群龙】,这些都是《哪吒》后期场景可圈可点的出色案例。

4、铁打的剧本,精进的文案。

我们都说好的故事,离不开好的剧本。出色的剧本以及台词是一部片子的心脏,它能直抵人心,让人经久不忘。《哪吒》就是这样,无论是旁白,还是哪吒、李靖、太乙真人和申公豹这些人物,每个角色都有丰富的戏码,每一句话,都能精准的表达每个角色的性格、内心,站得住,立的稳,这是电影最通透的地方。

作为一个创作者,对于写作,《哪吒》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个简单而接地气的文案。“我命由我不由天”、“生而为魔,那又如何”、“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一张图片,一句简短的话,清晰地表达,就能让人深受感触,请不自觉的转发。

所以,好的文字,总是简练而口语化。

#读写思维·老木说 

《哪吒》严格的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哪吒故事,它以古人的方式,讲述和反映的是当代命题下,每个人面对【天命】时,所应有的一种态度。就像哪吒在影片最后对敖丙说的:“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但说到主题“打破偏见,扭转命运”,作为官二代哪吒的【天命】,似乎又比我们每个普通人好太多。家庭殷实,父亲是总兵,生来又有上天护佑,所以,他的人生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最终有一个好的归宿。

而作为一个现实世界的普通人,我们对出身、少年时成长环境这样的【天命】,终究无法摆脱。生活阶层的固化,并不是每个人的起点都是公平的。有些人就算一辈子努力,也未尝能够真的“翻云覆雨”扭转自己的命数。

但,倘若不想,不敢,不做,连翻身的机会也不曾有过。导演饺子若不是大三时候的一次准备,毕业时候的一次抉择,哪会有今天的《哪吒》呢?

大多数人的一生里,也不过是前半生拼命摆脱世俗的偏见,后半生又在无意识的圈养偏见而已。然而,如果想摆脱这种成见圈里的收割者,就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格局看的更长远。就像有人说过:我认命,但不服输。

打破成见,终身成长,至少给自己争取一次赢的机会。

这是《哪吒》给我的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抖掉鸡汤看《哪吒》的成功,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