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绝杀慕尼黑:活着一切都有可能

六月份时,《绝杀慕尼黑》刚上映,当时老乡约我去电影院看,由于期末考试,所以没去。

今天,忽然想看电影,鬼使神差就点开了《绝杀慕尼黑》。

电影讲的是1972年苏联篮球协会聘任了一个不知名的篮球教练来训练国家篮球队。这个篮球教练上任初期,便扬言要打败36年全胜记录的美国队。一开始并没有人相信他,但他用极致利他的真诚和卓越的方法使队员们相信自己。在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前苏联篮球队打败了保持36年全胜记录的美国队。在决赛结束的前三秒钟,美国队以一分优势领先。美国队已经开始提前庆祝比赛的胜利了,因为他们相信比赛结果已成定局。然而,就在那最后三秒钟,比赛结果发生逆转,整个篮球历史也发生了改变。

在电影中,我看到队员们高强度的训练,紧张的比赛。

再联想回现实生活,我感慨万千。

打了十多年的篮球,都是业余,对篮球又有了新的认识。

比起这群专业的国家队球员来说,我们的日常球赛,简直就是群魔乱舞。

也更加清楚打好篮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不断的投篮训练,不断的力量训练,不断的战术分析的结果。

在这之前,我对篮球赛、排球赛的理解是,团体赛,得团结一致,得相互配合,得考验心理素质,得拼体力,拼耐力。

直到看完电影,我才发现,篮球赛真的是对抗性比赛。

在电影中苏联队领先美国队时,美国队的教练一直提醒美国队这是对抗性比赛,需要力量。

于是,美国队打法越来越不干净,但偏偏又没有犯规。

他们一次次使苏联队的球员受伤,一次次试图激怒对方,想使对方犯规。

而我们平时的比赛,虽然也会受伤,但敌意和火药味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

我大学三年的篮球赛,每年受伤,膝盖是伤,手也是伤。

那时候我一度认为我是不适合碰篮球和排球这些的。

特别是在我手受伤影响日常生活时,我也曾想过从此不再碰篮球和排球。

但因为热爱,有时还是时不时再去碰,也会因此继续受伤。

但看到电影时,我震撼了,那些球员的拼命远超于我们的拼命,跌倒爬起,受伤忍不了疼痛就强打止痛针,就好像一个个都是不怕摸爬滚打的足球一般顽强。

我想,这说明的是,我们见识和阅历不足时,我们以为出现一点点挫折和阻碍是因为我们不适合做某件事导致,所以我们轻易放弃。

但当见识阅历增长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做好任何事,尤其是自己喜欢并热爱的事,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一点点的挫折和阻碍不过是这条路上挡路的蝼蚁而已。

同时,这部电影让我明白教练说的话的确在理。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尽管美国队有36年全胜记录,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无法被替代和打败。

只是,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队员们需要克服心中的恐惧,建立起必胜的自信才能有机会。

过去的记录代表的仅仅是过去,是历史,但历史代替不了将来。

历史是定局,是死局,我们无力回天。

未来是活局,会有无限可能,是我们的期望,是我们能创造可能的机会。

体育竞赛的残酷在于,很多时候不仅仅考验你的技术,也考验你的心态和心理素质。

你得足够强大,才能应对高压,才能在高压下正常发挥。

其实,不仅仅是体育竞赛,生活方方面面都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实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任何一方面不行,都可能造成失败。

就好像在最后那三秒的时候,每个球员心态都不能崩塌,一旦崩塌,这胜利就会是自己白白送给对方。

我记得今年排球赛的时候,我们女排和男排都因为一球之差,而与冠军失之交臂。

是我们实力不够吗?不,是我们心理素质不行。

在面对一球定胜负的时候,我们都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仿佛空气凝结,快要窒息。

电影中最使我认可的是它传达的体育精神:不到最后一秒钟绝不放弃,因为谁也无法预知结果,活着一切都有可能,所以哪怕是一秒钟也会去拼命拼尽全力。

说真的,超级爱这种体育精神,不仅在体育竞赛中是这样,平时也是这样。

对于我来说,每次球赛,我都会去拼命,去拼尽全力,直到比赛正式结束。

因为这样的体育精神,早已根植我心。

现在,我也正在尝试把它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觉得苏联队能赢得比赛,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教练,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问题,帮助他们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帮助他们找到球赛的意义。

教练把利他做到极致,所以他成功了,这是一个要成功就得先做到极致利他的鲜活案例。

电影以教科书的方式,给我上了一堂内容极其丰富的课。

这是一部给10分都不怕骄傲的电影,这是一部最少也得看三遍的电影,这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

我觉得应该强烈推荐,特别是爱篮球的小伙伴更是不容错过。

而且经常打球赛的小伙伴,看这部电影会更深有体会。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绝杀慕尼黑:活着一切都有可能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