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悲剧往往比喜剧更加让人印象深刻,让人自我反省

《哈姆雷特》这部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它是围绕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而展开的,他装疯卖傻,迷惑了所有的人,默默地策划着他的复仇大计,最后他成功地为自己的父王报了仇,只是自己却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还给其他人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比如疯掉的奥菲利娅、死掉的王后和雷欧提斯等。仇恨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剑,给人造成难以磨灭的伤痕。

哈姆雷特的复仇很明显是文章的主线。他在得知自己的父亲去世的消息时无疑是悲痛的,他对他的母亲说,“我的墨黑的外套、礼俗上规定的丧服、勉强吐出来的叹气、像滚滚江流一样的眼泪、悲苦沮丧的脸色以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的情绪。这些才真是给人瞧的,因为谁都可以做作成这种样子。它们不过是悲哀的装饰和衣服;可是我的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可见他对父亲是深爱的,对父亲的突然死亡是不能接受、耿耿于怀的。他对于他的母亲在父亲死后短短四个月就再嫁是怨恨的,他不相信他的叔父,直觉上觉得叔父和父亲的死脱不了关系。直到他见到了父亲的亡灵,倾听了父亲一切的遭遇,他开始下定决心,为父亲手刃仇人。他有多爱父亲,心里就有多少仇恨,这也就注定了结局只能是伤痛。

哈姆雷特对着昔日的情人奥菲利亚恶语相向,尽管那时候的奥菲利亚只是一个心地单纯、对爱情充满向往、希望和哈姆雷特永远相守下去的女孩。仇恨死死占据着他的心,让他在厌恶叔父的同时,连同叔父身边的权臣,甚至是权臣的女儿都感到厌恶。他一时间还杀害不了他的叔父,于是开始从波洛捏斯下手,虽然波洛捏斯算不上一个十全的好人,却也不至于要被哈姆雷特一剑杀害。

波洛捏斯的死直接促成了雷欧提斯的复仇,以及奥菲利亚的疯癫,无疑这是哈姆雷特自己埋下的祸根。面对突如其来的父亲的死亡、妹妹的发疯,雷欧提斯心里的伤痛不会比哈姆雷特少多少,同样是亲人遭遇不幸,就像哈姆雷特一样,雷欧提斯想到的自然也是复仇,在妹妹失足落水而亡后,这颗复仇的心更加强烈了。他现在唯一想到的便是杀掉哈姆雷特。雷欧提斯的复仇虽然是在文章中后面出现的,却是不容忽视的线索。

不同于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文中另一个人——福丁布拉斯的复仇是从国家大义出发的,他要利用老哈姆雷特国王去世的好时机,将失去的国土重新收回来,企图发动一场战争,只是后来被自己当权的叔父制压,不得不放弃这样一种想法,表示永远不进犯丹麦,这对福丁布拉斯来说,似乎是一种失败。

再看文章的结尾,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在国王自以为聪明的计划下进行比剑。结果,哈姆雷特、雷欧提斯、王后、国王都落了死的下场。在这场复仇中,谁都不是胜利者,又谁都是胜利者,他们杀害了自己的仇人,却也葬送了自己。至于后来来的福丁布拉斯,谁也不知道福丁布拉斯的结局是什么。可能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丹麦新的国王,也可能被丹麦子民驱赶出了丹麦,谁知道呢?只是,莎士比亚似乎在这出悲剧中安排了转机。在雷欧提斯死之前,他对哈姆雷特说:“尊贵的哈姆雷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而哈姆雷特也对雷欧提斯说:“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我也跟你来了。”所有满含仇恨的人都死了,但是他们相互宽恕,让仇恨不再是生活的主题。所有主角都以死落幕,让仇恨也归于死亡。

悲剧往往比喜剧更加让人印象深刻,让人自我反省,从而去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以及怎样避免。我觉得《哈姆雷特》表现的主题是让我们放下仇恨,相互宽恕,因为仇恨只能导致仇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只有仇恨归于死亡,才能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但是如果仇恨之死只能建立在人之死上面,那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中国有句古话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当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一切情绪——愤怒、不甘、委屈、抱怨等等都是正常,只是相对于报复,我们似乎更应该想想怎样让仇恨不再继续下去,但是又能让恶势力受到惩罚,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正因为这样,才更值得我们探讨。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悲剧往往比喜剧更加让人印象深刻,让人自我反省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