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很多电影,出现意难平这种心理活动的情况也不少见。
看《爱情公寓》大电影的时候 我意难平,为什么呢?因为我不爽自己的情怀喂了狗。
看《寻梦环游记》的时候 我意难平 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影是我目前以来看过的感受最深的,对我冲击最大的一部动画电影。(我唯一一次影院二刷献给了它)
而这次我看《哪吒》时出现的意难平,则是因为我很难用一个简单地好与坏来评判这部电影。因为现在网上对于它的好评真的是如潮水一般扑面而来,且不说严肃新闻的采访,光是三五天内好几次打开微博,《哪吒》电影相关的关键字都挂在热搜榜上下不来,而评论区或者舆论导向都是出奇的一致,不出意外的好评。这使得刚刚走出影院的我有些懵逼 真的有那么好吗?
我本人是一位电影电视类专业在读生,所以我从一位电影在读生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认为他是一部成功的国漫动画电影,但算不上优秀的标杆电影。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说《哪吒》的坏话,相反 我认为他是很值得一看的,我想指出的仅仅是它所拥有的不足和我的困惑。
人物设定过于偏激
哪吒 他是魔童,但他又极度想要获得村民们的认可,村民们对他的成见让他整日破罐子破摔,偷溜出去玩也是一副“好啊 既然你们那么怕我 那我就让你们更怕我一点” 的形象示人。
或许是内心的这种渴望和落寞让哪吒产生了一种病态的心理——极度自私化。
他知道世间妖怪横行 百姓生活艰辛,当他的妈妈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陪他踢毽子时,他只顾自己玩的开心 踢来毽子的力度大到分分钟可以置人于死地
当他去山河社稷图中修炼时,太乙教他斩妖除魔,可到真正模拟救人的测试时只顾自己打得爽,把白骨精和村民一并干掉。
哪吒在追捕海夜叉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不惜一路破坏村民房屋和若干个水缸,为了抓捕一个妖怪甚至要把整个村庄搭进去,他真的是在斩妖除魔吗?
这样的极端的自私的夸张化设定在画面的呈现上确实很抓人眼球,特效啥的哐哐上 可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却很不友好哪吒本意是要告诉观众打破偏见 不迷失自己 做自己的英雄前期的形象塑造给后期的转化加了难题 而后期的转化篇幅太少不足以彻底打消观众心中的顽固形象,就会显得有些突兀和“为了转变而转变”了
同样,娘娘腔的村民 啥事都做不好还可能是十二金仙的太乙真人,这样的设定或许能够为影片增添一些无厘头的色彩和笑料,但却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这样的设定其实很刺眼。
太乙真人的形象一出现 确实很好笑,尤其是那风骚的走姿和绝佳的口音(配音演员加鸡腿!)再加上圆滚滚的造型 这样的角色定位本应该很讨人喜爱的。可是影片结束后却很败好感。
啥事都做不好 你说他爱喝酒误事 人之常情我忍了
他人比较圆滚滚所以心也比较大 到影片的最后才知晓是申公豹偷拿走了灵珠 我也忍了
可是身为一个仙人,一个答应收哪吒为徒的仙长 却连好些个正经法术都不太熟练 说他是半吊子老师也十分够客气了 。我一直以为在电影的最后的反转或者其他比较重要的剧情中 太乙真人会拿出他的真正实力来惊艳我们一把 但是没有。
而且在关于他的台词设定上 让我感到有些匪夷所思的是 当他看到哪吒和敖丙在天雷中拼死抵抗,他说了句“没想到他们可以抵抗这么久 ….” 他说台词的语气就像是在说“他们要是抗不了多久我就不拿出法宝啦 没想到他们两个能抗那么久。”到这里 我所看到的只有贪官形象的完美隐射了。
全片中我最最搞不懂的一个地方在于娘娘腔村民的设定,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带有任务的,那么他的任务是什么?搞笑吗 他做到了 这个村民配音也是很绝(配音老师加鸡腿!)很好的肩负了整个村子的逃亡使命,娘娘腔村民每次都是第一个发现哪吒做出一系列反应的人。可是最讽刺的是 电影宣传的是 “我命由我不由天” “打破成见”,却依然出现这种带有脸谱化刻板印象的角色来满足笑料的堆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