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娃娃看动画电影已经成了习惯,看完哪扎之后,娃娃只问了我三个问题:妈妈,他们不是好朋友吗?为什么要打架?妈妈你哭了?
那个印象中穿着红肚兜,扎着小揪揪的哪扎成了逆天改命的魔童,还好终未入魔,长枪而立,更像孙大圣的勇者无惧。
是什么改变了那个被定义为天生成魔的粉嫩娃娃,除了点滴的善意还有把魔童养成大圣的三大武器。
1.理解娃娃的口是心非
3-4岁的娃娃,开始寻找伙伴和友谊,那是认知世界的另外途径。可怜堂堂的总兵少爷,没有幼儿园可上,甚至连大街都出不了,更不可能交到朋友。
年少聪颖,只好逗逗守卫,溜出去踢个毽子都被扔一堆石头,可还是忍不住去捉弄欺负他的乡村少年们。也许不打不成交的,就成了朋友呢?一片大笑过后的形单影只,让人忍不住心疼。
如果娃娃总是隐藏着内心真正的愿望,让人去猜测,去琢磨,不能光明正大的说出自己的愿望,那是因为他被拒绝和否定的情形太多了,需要以这样的方式保护内心那一点点傲娇和自尊。
对孩子说太多的这不行,那不行,他会以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或者什么做不了。有点抗争精神的孩子像哪扎一样,会想用自己的方式达成目标,他的抗争精神,很有可能被我们认定是叛逆,越不让干越要尝试,越压反弹越大;性格稍微乖巧些的孩子会乖到绝对服从指挥,毫不独立,干啥都需要被允许才敢干。两个极端,是环境浸染的原因,更是父母过度保护或者过于严苛。
不放纵孩子,也意味着可以有些代替说不的方式:比如给予简单的提示,描述看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换成是“问题是,可是”的表述,换个词也比总是被否定强的多。
挑剔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娃娃受到外界的评断已经够多了,家里应该是给予更多善意的地方。我们需要克服轻而易举地指责,改变出口成“不行”的习惯,让孩子能真正表达的自己或者正确或者错误的想法。
敢说才能敢干,连说都懒得告诉你,偷着干了酿成的大祸,你有陈塘关李总兵割肉刮骨,牺牲性命的那份担当没有?
2.慎用的善意谎言
可爱的父亲,告诉哪扎他生来就是降妖除魔的,是灵珠转世。哪扎的气势立马一变,开始认真学习山河卷的法术,有了揭开别人被蒙蔽双眼的力量,也急于求得世人的认可。人仰马翻的抓住大夜叉,差点火烧了整个村庄。
可爱的父亲第二次的谎言在于生辰宴,说百姓已经承认他是个大英雄,非常愿意参加他的生辰宴。背着身子的哪扎一脸漠然,等家人走了,那掩饰不住的喜悦立马跃在脸上,一脸兴奋的邀请龙三参加。
父亲每一次急智的谎言,都是哪扎从黯然走向自信快乐的开始。
还记得尹建莉在《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讲述她鼓励自己的孩子学习数学的故事,明明数学老师并不没有鼓励的言语,尹告诉孩子,老师说她很特别,一定会有进步,结果,孩子在数学方面重新拾起了信心。
两位父母善意的谎言鼓励,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予了让孩子重新看待自己的机会。这样可以推动孩子进步成长的谎话,可以考虑。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绕个弯在绕回来,目标不偏离即可。
可是,隐瞒毕竟是有风险的,比如哪扎得知部分真相之后的暴走,差点一言成魔。即使是满怀爱意的谎话,依然是谎话,掌握不住听者的反映和性格的,还是慎用。孩子容易意气用事,又悔不过当初。
在言语上恰到好处的寸劲,拿捏不好,伤人伤己。
3.爱你就像爱生命
托塔李天王不再是那个大义灭亲的天王,是个真正暖人心的父亲。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先有人性。母子亲情,父子同源,何种大义能割舍断裂。除非这个孩子你从未养过,从未投注过感情。
哪扎总是不出生,个性的将军母亲费劲心力,可是最终怀抱着是魔丸转世的孩子,所有人都要将他就地正法,道义说服不了浓浓的亲情,“得子如此”,多么无奈和感伤的一句话,父母决定一力担着了,无论能走多远,那是他们的孩子。
母亲总是匆忙而去,斩妖除魔,连陪孩子踢毽子的时间都没有,仅仅把他一个人关在结界之内,让人忍不住想,何必当初呢?
闯了祸事,也免不了责罚,害怕更大的祸事,何必当初呢?
关起来的孩子就会有幸福?得不到世人认同的孩子就会有幸福,何必当初呢?
如果没有放映猪猪,我们可能永远会站在哪扎的立场和他痛恨命运的不公,替他惋惜生命的短暂。
原来母亲的匆忙,是为娃积功德,想续命;
原来父亲的天门一跪,已经有了换命的打算;
原来他的生辰宴,是舍了总兵的脸面,求着人来的……
被浓浓敌意包围着的哪扎,其实深厚的爱意无时无刻伴着他,尽管爱的来源稀少,只有父母和师傅,却是父母全部心甘情愿地倾尽所有……
天地之间,我们谁还能找到像爱生命一样地爱着你的其他人?
父爱如山,母爱无边,做得到的,愿意做到的,就养个娃吧。
否则,魔丸入魔更容易,养成大圣,没有倾尽心力,哪有那么容易。
文章开头娃的问题,没想好怎么回答,只好描述着说他的朋友一开始想淹没哪扎的家园,所以哪扎和他打了一架,后来又和好了。不知道4岁的小娃是什么感觉,会思考朋友间的打架该如何处理吗?
至于眼泪,回首享受过的和正在享受到的无怨付出,忍不住地下落。拍拍娃娃的头,妈妈迷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