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我不是哪吒

40 年前的夏天,《哪吒闹海》横空出世。

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也是电影银幕上首次出现以哪吒为主角的动画作品。

哪吒,大概是中国神魔故事体系里,辨识度仅次于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了。

在《哪吒闹海》之前,以哪吒为原型的作品就已数不胜数,最早可追溯到 1927 年由大中国影片公司创始人顾无为拍摄的古装片《封神榜之哪吒闹海》。此后数年,哪吒一直是影视改编中的「热门 IP 」,仅香港导演叶一声就在 1948-1950 年连续拍了三部哪吒电影。

六十年代,神话传说被批判为「大毒草」,直到七十年代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重新捡起了哪吒的故事,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筹备,绘制了五六万张原画,终于创作出《哪吒闹海》,将哪吒形象再次拉入公众视野。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哪吒闹海》之于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价值都举足轻重。2014 年,为纪念《哪吒闹海》上映 35 周年,谷歌 Doodle 团队总负责人 Ryan 还亲自监督制作了一款纪念 logo 。

然而,我们今天必须要说的是,《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事实上与真正的哪吒相去甚远。而在某种程度上,因其太过经典,也影响了后世影视作品中的哪吒设定。直到 40 年后的这个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破土而出,才让我们想起那个已经被偏离太远的哪吒。

· 1 ·

哪吒,这是印度僧人根据梵文佛经音译的名字,最早出现于唐中后期,距今约 1200 年以前,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设定时间之后。

按佛经的说法,哪吒是佛教护法神,负责铲除人间邪恶,近似于「打手」。换句话说,在佛教中,哪吒的原始形象始终是凶神恶煞的,与可爱、儿童、英雄从来没什么联系。

直到明末,小说家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创造性地丰满了哪吒的人物形象。

这里的哪吒,是女娲娘娘座下护法童子灵珠子的转世投胎,被钦点为西周的伐纣先行官,个性从出生便有交代 —— 哪吒出生后,太乙真人找上门,说「此子生于丑时,正犯了一千七百杀戒。」

从 7 岁闹海开始,哪吒便屡屡闯祸,杀夜叉、抽敖丙龙筋、打老龙王、射杀石矶娘娘及弟子,是个货真价实的「熊孩子」。虽起初都是无心之举,还是连累到了父母。哪吒为让四海龙王不再迁怒于家人,便提剑去了自己的臂膊,并剖腹、刮肠、剔骨,还于父母,不累双亲。

然而,重生后哪吒的亲子关系发生了巨大转变。死后的哪吒托梦求母建庙,以令自身魂魄重生回人形。但父亲李靖认为哪吒是孽子,发现庙宇后将其烧毁。借莲花化身脱胎换骨的哪吒在太乙真人的指引下,脚踏风火轮,手提火尖枪,追杀李靖报仇,屡次不服管教。

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彻底断掉了哪吒与佛教的联系,但其性情暴虐、杀戮成性的特质都有保留。

《哪吒闹海》在片头便注明改编自《封神演义》,可事实上与后者塑造的哪吒形象几乎完全相反。

简单地说,这部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单纯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哪吒见义勇为,与龙王结下梁子,不忍看百姓受苦,悲愤自刎;太乙真人借莲花鲜藕使哪吒还魂,再世后的哪吒威力无边,大战四海龙王,为民除害。

导演王树忱曾亲自撰文解释如此改编的理由:希望故事逻辑更合情理,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要具有民族特色,又有浪漫主义色彩;要既保持神话色彩,又不宣扬消极思想。

本着这样的原则,创作团队去掉了原著中天命劫数、因果报应的设定,同时给龙王和哪吒都加了戏。比如,故事增加了哪吒孩子气的一面,突出他敢作敢当、善良可爱的性格,让观众产生同情,认可角色,感到哪吒死去可惜、复活有理。哪吒自刎时,在狂风暴雨中拾起剑,大喊「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曾令许多观众感动落泪。

此外,编剧还将龙王阵营当做天灾人祸的化身来刻画,希望观众痛恨反派角色,又弱化了哪吒与父亲李靖的矛盾,没有将父子关系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当李靖举剑欲杀哪吒时,哪吒叫了一声「爹爹」,父亲立刻手软下来。

· 2 ·

必须承认的是,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哪吒闹海》对原著的颠覆式改编的确让它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斩获数个奖项,成为第一部在戛纳参展的华语动画电影。

此后 40 年间,关于哪吒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哪吒的艺术形象大体上也都与《哪吒闹海》的塑造一致,正面、勇敢、不屈、活泼可爱。

对于大部分 90 后而言,《哪吒闹海》之后,关于哪吒最有影响力的动画作品,大概非《哪吒传奇》莫属。

这部 2003 年由央视出品的 52 集大型动画片将哪吒形象再次推向正能量高峰:小哪吒在女娲和伙伴们的帮助下,同石矶展开惊心动魄的斗争,闯过艰险难关,由一个不谙熟人世的顽童成长为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少年。

比起动画本身,传唱度更高的主题曲《少年英雄小哪吒》更是直接表明了主创团队对哪吒形象的定位: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英雄小哪吒。

除此之外,电视剧中的哪吒形象也屡见不鲜,从 86 版《西游记》中的哪吒到 2001 年 TVB 版《封神榜》中陈浩民扮演的哪吒,再到 2006 年的吴磊版哪吒(《封神榜之凤鸣岐山》)、2009 年的宋祖儿版哪吒(《宝莲灯前传》),都让人印象深刻。

可是,十几年后,当年看小哪吒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我们还应该满足于一个简单美好的英雄哪吒形象吗?哪吒形象原本的精神内核究竟是什么?

· 3 ·

这一次,《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出(以下简称《魔童》),许多人初见这个画着烟熏妆、牙齿尖锐、吊儿郎当的哪吒,便觉得与记忆中活泼可爱的哪吒形象相差甚远,大呼「哪吒形象被颠覆了」。

其实不然。实际上,这一次的哪吒比以往作品中的都更贴近原著,人物性格也终于不再是黑白分明的了。

许子东老师曾在《圆桌派》节目中提到,区别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作品里有没有「坏人」。只要作品中有明显的反派,它就是一个通俗剧。好的作品中,不应该把人物角色设定为一半好人一半坏人,而应该在每个人身上都看到一半好一半坏。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作为灵珠子转世,命里便有「一千七百杀戒」,但也有保周灭商的使命,这本身就体现出哪吒复杂的个性。《魔童》中的哪吒错变为魔珠转世,出身备受争议。这便是《魔童》的可贵之处,其故事改编使人物亦正亦邪,让观众看到哪吒因叛逆、顽劣的天性而常常惹祸的一面,也描绘出他因从小被敌视和唾骂而自己筑起的高墙,他的敏感与玩世不恭都真诚地得以展现。

不仅哪吒的性格具有两面性,敖丙也是如此。《魔童》中的敖丙作为灵珠转世,身手不凡,彬彬有礼,但他肩负龙族重振的重任,「妖」的身世令他在情感与使命之间挣扎。他珍视和哪吒建立的友谊,也不愿辜负父亲的重托;他为了完成使命选择过毁灭整个陈塘关,也在最终的危机时刻与哪吒并肩而战。

但《魔童》的改编也有与原作不同的地方。说起哪吒,另一个常被大家提及的情节大概就是「自刎」了。这种反叛精神常被作为一个意象使用,在诸多领域都有体现,如痛仰乐队便将哪吒视为某种精神符号。

痛仰乐队早期的专辑封面与宣传海报中都有哪吒出现,后来,哪吒自刎的形象也就慢慢成为乐队的 logo 。

叛逆,玩世不恭,无所畏惧,最终自刎而死,以莲花化身复活,脱胎换骨,摆脱束缚,哪吒当之无愧地被许多人称为「摇滚精神的代言人」。

在《封神演义》原作中,哪吒更有反抗父权的一面。从出生起,李靖就对哪吒不甚喜爱,二人冲突不断,哪吒以莲花化身重生后还与父亲对抗。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讲述伦理孤独时曾谈到哪吒,当莲花成为他新的身体,他才能背叛他的父亲,所谓「割肉还父、割骨还母」并不是孝道,而是一种背叛,是在父权母权压制下的孤独感。

「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原罪,是一辈子还不了的亏欠,就是欠他骨肉,欠他血脉, 所以当小说描述到哪吒割肉还父、割骨还母时,会带给读者那么大的震撼。可是,这个角色在过去饱受争议,大家不敢讨论他,因为在『百善孝为先』的前提之下,他是一个孤独的出走者。

但在《魔童》中,这一点被完全修改掉了。哪吒和李靖的关系变成了「父慈子孝」的设定,而这也令许多评论表示哪吒故事从某种角度来看丧失了深度。在生日宴上终于知道自己魔丸身世的他感到被孤立、被欺骗,与父母怒目相对,但看起来却更像一种青春期少年常有的叛逆和顶撞。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热爱魔童哪吒,因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哪吒形象,是突破更是回归。我们相信,这会是继《哪吒闹海》之后,时隔 40 年,又一个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划时代哪吒形象。

我们想象着这样一个场景,如果有一处哪吒形象档案馆,当魔童哪吒抬头看向他的前辈们时,会不会觉得自己如此格格不入:「我怎么和他们不太一样?」

毫无疑问,这是「哪吒的夏天」。

为表达对哪吒的喜爱,我们选择了过去 40 年间 10 个各有特色的哪吒形象,经过全部重新设计、手绘后制成了一套卡片(如上图),并特别设计了一款哪吒金属徽章,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来看看~

哪吒金属烤漆徽章套装 | 附赠 10 张哪吒人物形象手绘小卡 – 参考线文化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我不是哪吒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