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学习,跟不上中苏关系
刚刚爱上苏联的中国人民很难预料到,随着斯大林时代的结束,中苏关系开始转向另一个方向。
1956年2月25日,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突然发表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以及对他的迷信。毛泽东评价此举是「揭了盖子,捅了篓子」,对赫鲁晓夫没有通知兄弟党就改弦更张不满。
● 苏共二十大上的赫鲁晓夫
4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开始讲述《论十大关系》,略微修正学习苏联的态度:「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对于斯大林,他的评判也与苏联不同:「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到1958年,中国展开「大跃进」运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苏联经验反而显得保守落后了。这让友好协会的干部非常棘手,若不宣传苏联,自己就毫无存在感;若多宣传苏联,又显得轻视中国「大跃进」成就,可能犯政治错误。
对这一问题,中共中央给他们的指示是「不可不搞,但又不可多搞」,虽是宣传苏联,展示中国建设成果的内容也得过半。原来从苏联送来的那些图片、电影,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中国人民的审美世界从此走上土味之路。
然而,在中苏关系转冷的时期,普通民众毫无知觉,反而以为他们的老大哥变得更可爱了。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对中国诸多援助项目都落到了实处。尤其在他第一次访华后,不仅给予中国5亿2千万卢布长期贷款,派遣大量专家来华,还从旅顺军港撤军,将原中苏合营的石油和航空公司股份交还中国,令中国群众大为感动,纷纷传说看到了真正的友谊。
● 旅顺市文化馆举行欢送苏军回国大会
「大跃进」开始后,苏联在政治问题上不再靠得住,中苏友好宣传也转向以无关政治的科学技术为重点。中国市民借此了解到洲际导弹、人造卫星等苏联确实做到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反倒比以往的口号宣讲更能增强他们对苏联的好感。
1958年,赫鲁晓夫第二次访华,本是毛泽东为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问题向苏联大使尤金大发雷霆的一个结果,不明就里的民众却欢呼雀跃,以为苏联终于摆脱大国主义的傲慢,平等地尊重中国。
● 1959年,尴尬的赫鲁晓夫第三次访华
直到两三年以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失策。
不过,大众的政治迟钝对他们并无多少害处,反倒是小部分精英太过敏锐,反而惹祸上身。
1957年大鸣大放期间,一些知识分子以为中苏关系已经改变,可以放肆批评。
一时之间,领土问题、苏军曾经的恶行都被他们旧事重提,连1952年院系调整也被某些高校教师批为「盲目照搬苏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龙云更是再次怀念帝国主义:「中国借苏联的债要还,不如美国慷慨大方。」
反右派斗争接踵而至,这些言论都成了他们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革命的现行证据。
其中,一位北京的工程师大鸣大放时表示「其实苏联专家不一定都是好人」,被打为右派,逐出北京到东北工作。1965年,经过思想改造,他痛改前非地承认「其实苏联专家中也有不少好人」,终于被打为「反革命」下放青海改造。
参考资料
余敏玲 《学习苏联:中共宣传与民间回应》
朱靖华 《建国初期党转变民众疑苏亲美情绪工作研究》
姜超 《上海中苏友好宣传教育运动研究 1949-1965》
大连市史志办公室 《苏联红军在旅大》
沈志华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