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6岁的初中生,“因一时冲动”强奸了一个17岁的少女小花,并导致女孩得上了性病。
后面的操作,却让人大跌眼镜。
“办案检茬官将双方的父母叫到一起,给双方拉家常、讲政策、讲法律,希望双方能平心静气下来。双方父母在劝导下终于冰释前嫌。”
我一个法盲不禁要问:强奸属于重罪刑案,还能冰释前嫌?
接着,强奸者的母亲赔偿了受害女孩8万块钱,检茬院将小赵的强制措施由逮捕变为取保候审,使其重返学校上课。
强奸犯的妈妈开心地给检茬院送去了锦旗。
文章的结尾还拔高了一下主题:“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检察机关任重而道远。”
检茬官,若您的出发点是保护未成年人,但是双方都未成年,只保护强奸犯,不保护受害人,是个什么骚操作?
你以为这团稀泥和完了,皆大欢喜了吗?
你大意了。
还有更骚的操作!
鲁山检茬院在今年3月发布的喜报中称,“选送的李某某故意杀人案入选全省未检十大精品案件。”
该案是因为校园霸凌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
鲁山检茬院再次使出了和稀泥三板斧:
安排凶手李某与家人进行亲情会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积极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将逮捕变为取保候审,
联系教育部门,将杀人者李某转入另一所高中就读。
喜报中骄傲地写道:“为避免司法办案耽误当事人的学业,协调人民法院将开庭时间安排在暑期。”
最终故意杀人罪,以判三缓三结束。
整个案件的画风如下:
“我……我杀了个人”
“知道了,别耽误学习。”
这样的判决,在未成年人群体里起了一个怎样的恶性示范?
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了,强奸女同学8万/人,杀人判三年缓三年(不收监),转个学就OK了。
“你看他杀人了强奸了照样没事”
“杀人了强奸了可以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嘛!”
注:我想去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查询该案的细节,但是从时间线上意外发现,该县捡茬院的近一年案件及文书已经在昨晚删除,大量不起诉的刑事案件也被删除。
高铁霸座F4红了。
他们分别是坐着轮椅的孙博士、酷爱靠窗位的周女士、年轻人就该让座的某大妈、买二等座非要坐特等座的眼镜哥。
视频里,座霸们舌灿莲花,列车员们笨嘴拙舌,毫无还击之力。
无赖们的屁股始终牢牢黏着座位,乘警们不见踪迹,列车员直到下车了都没有劝说成功。
于是有座位号的守法百姓只能委屈地在餐车或其他座位将就。
事情的走向总是相似,视频被传到网上,民怨沸腾,人人都被激起平日被无赖占便宜的回忆。
但占座又不是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事,高铁部门象征性地把座霸们罚款200元,禁止购票180天。
现在一直老老实实买票的人们又知道了这种骚操作:
没有座位的时候,只要霸着别人的座位,200元/人。
只要你不要脸的意志足够坚定,买二等座的票,就可以坐特等座。京沪商务座1700多,二等座500多,赚大发了。
事情最滑稽的地方在于,那个买了二等座偏要坐特等座的眼镜哥,最后投诉列车长拍摄他的视频侵犯了隐私,列车长被铁路部门辞退。
现在知道了为什么那些乘务员只敢唠叨,却不敢真的去得罪座霸了。
如果法律和规则失去了约束力,永远是和稀泥的执法方式,老实人是注定要被欺负的,流氓才能好处占尽,谁愿意去当这个倒霉催的老实人?
到了国外,这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作派,失效了。
洛杉矶的一个18岁姑娘把脚放在座位上,违反了地铁乘坐条例,乘警劝说无效后,直接把她拖出车厢,逮捕了她。
戴上手铐之后,她之前的振振有词才终于变成了摊上大事的害怕。
去瑞典蹭房的曾先生一家,警察见沟通无效,二话不说直接把人抬起来就走。
结果一家子戏精在街头开始表演,老太太挥舞着双臂大喊救命啊,儿子在女警官还没靠近他的时候,就一个假摔倒在地上,开始喊“杀人了”。
在国内,演员诞生到这个份上,谁不怕?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劝劝店主免费给他们开间房道个歉好了。
瑞典警察不怕事,直接按规定把他们扔到有地铁站的林郊公墓,瑞典式执法大快人心。
中国的无赖们,还是要多出国门走走的好,中国惯着你,不代表全世界都能惯着你。
家务事、政务事,中国式和稀泥的姿势都非常魔幻。
一个浙江的唐女士,老公婚后不务正业,花她打工的辛苦钱,掏空了她的积蓄。
她生孩子当天,老公关机,生下孩子后,还在月子里,因为发生了矛盾,老公打掉了唐女士三颗牙齿,并将刚出生的女儿从二楼窗口扔了出去,幸好被大女儿接住,才未酿成惨剧。
看到前面,你以为老公要去坐牢了吧?
呵呵。
新闻总是神转折:经记者调解劝说,男方答应会好好过日子。
不帮助女性主张权益,反而再次把她往火坑里推了一把。这种杀人未遂+家暴的渣男,调解劝说的人,究竟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在和稀泥?
另一个西安的杨女士,11年前在商场买了两双皮鞋,皮鞋没穿过。因为家中急需用钱,想要把两双鞋都退掉,商家不同意。
于是她找到了工商部门帮忙。
工商部门的执法人员考虑到其实际生活情况,和商家沟通,本着“帮贫扶弱,特事特办”的原则,向杨女士退还了1356元货款。
嗯,不如说是逼着商家向杨女士捐献了1356元,毕竟11年前的皮鞋,再放放都能当古董卖了。
惊讶不惊讶?
大家之所以对和稀泥这件事,这么有共鸣,是因为我们的一生中被他人和过无数回稀泥。
自己受了伤害,这叫“一个巴掌拍不响。”
事情对错分明,这叫“哎呀都没错,只是立场不一样”。
对方全责,却要“各打五十大板”
你只想厘清事实,却被教育“认真你就输了”
你我之间,家庭之间,公私之间,法度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事越来越多,边界感越来越模糊。
好人吃了亏,坏人没报应,看上去一团和气,波澜不惊,但是心底下藏着的都是对不公不义的怨气,像个大沼气池,孙博士曾先生这样的烟屁股一扔进去,每个人都瞬间气炸了。
中国的社会文化里奉行中庸之道。
但中庸的意思绝不是不分对错,两面讨好。
中,恰恰是不偏不倚,坚持中正。
而如今流毒于世的和稀泥,反而是孔子最厌恶的“乡愿”。
《围炉夜话》里说:“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
本该铁肩担道义的有关部门,变成了懒政不作为;
本该伸张的正义和公平,变成了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本该受到惩罚的违法者,反而逍遥自在毫无敬畏;
和稀泥,意味着没有边界没有规则,意味着良民在这样的世界里注定头破血流,意味着无赖在这样的世界里一定会如鱼得水。
如果法律不能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什么才是?
难道要靠“举头三尺有神明”吗?
我害怕看到那一天,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