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节点恰逢人入围城,感受到“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窘迫。再次重温《肖申克的救赎》,有了想要写点什么的欲望。
片中老布最后自杀的结局既让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片中的隐喻像极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钱钟书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不仅仅是婚姻,是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围城”,我们都在围城里挣扎,教育、政治、婚姻、工作。。。。。。明显的,潜移默化的。。。温水煮青蛙式的渐渐接受“被体制化”命运。像老布一样,无力逃离,甚至想要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下来的目的。自由何其可贵!被体制化之后,我们连追求自由的勇气都泯灭了!!!或许监狱中部分的人都是这样,在体制之内,习惯了管束,放弃自我救赎,就如我们每个人机械重复每日的生活,太过习以为常,忘记了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井口以外的天空。
而安迪是个异类。
他的出逃从一开始就是有计划地:悄无声息的得到工具,用画报、国际象棋掩人耳目,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挖掘,穿过令人作呕的排污管道,最终在一个雷雨之夜奔向自由。这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不仅仅要忍受时间漫长而冷酷,更重要的是生而无望的折磨。
《圣经》藏着一把鹤嘴锄,是一种完美的隐喻。让人不禁疑惑真正的自我救赎应该来自漏洞百出的世俗法律之下还是以一种惊世骇俗方式对抗?在典狱长谋杀了证人之前,安迪还是对法律抱有希望的,所以他会去找典狱长寻求帮助,而人性叵测—-典狱长不会容忍安迪重获自由,制度漏洞百出,安迪的这一行为促使证人被杀,脱罪无望的安迪选择了后者,或许这是他的备选方案,情势所迫这变成了他的唯一方案。毫无疑问选择后者需要巨大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这世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它每一寸的羽翼上都沾满自由的光辉。
虽然,影片的结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像所有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一样,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反派终会得到惩罚,主角在阳光下相拥。但是,生活却不是这样,没有具体的反派,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是自己的主角,最后我们在体制下接受命运的安排,没有happy ending!
最后引用那句烂大街的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我永不失去改变的勇气,成为想要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