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从《月球旅行记》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电影发展史

说起关于太空的电影,几乎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好莱坞的热门题材。夜空中璀璨的繁星,曾经是多少人渴望已久的梦想彼岸,“飞向天空,浩瀚无垠!”

这句《玩具总动员》中巴斯光年的口头禅其实也可以作为早期太空题材电影所主要表达的人物故事和思想内核。

早期太空类型电影发展

1902年,由被誉为“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的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所拍摄的《月球旅行记》,作为第一部以登月为背景的电影,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和超越时代的视觉表达、蕴含深意的思想内核,使得电影在当时不仅取得了优异的商业票房成绩,更成为了科幻电影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放在当下来看,这部电影显然在特效和画面上已经落伍了,但这并不能影响它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它几乎成为了后世所有有关星际旅行、外星人等题材的电影灵感来源和思想启蒙。

甚至在去年大卖的《头号玩家》中,我们也能看到斯皮尔伯格对这部太空科幻电影开山之作的致敬。

太空幻梦的新时代

1966年开启的“星际迷航”系列影视剧是新时代太空题材电影发展的开端。

它超越时代和现实所构筑的太空奇幻世界观元素,更是成为了后世诸如《星球大战》、《异形》、《阿凡达》等一众在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电影故事核心和前提。

在整个“星际迷航”系列影视作品之中,对于现实世界的隐喻和现实思考随处可见,诸如星际联邦对联合国的描摹,星际联邦不可避免的与其他种族发生战争的历史与现实世界二战的缘由和结局出奇的一致。

以及系列作品中对于科学与人伦的探讨等等。这些联系现实与幻想的故事情节不仅为系列作品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生命力,同时更使得“星际迷航”在科幻影视题材电影发展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凭借一部《2001太空漫游》成功把太空题材的类型商业电影推向艺术电影类型发展。如果说上面提到的《月球旅行记》和《星际迷航》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很多脱离于现实世界科学原理的故事情节。那么,《2001太空漫游》应该说开了太空题材电影硬科幻表达的先河。

导演库布里克为了制作这部电影整整花费了四年的时间,电影的太空场景制作以几乎不可能的严苛标准完成了制作与拍摄,这样的打磨使得电影即便放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依旧不会显得违和而又过时。

电影的美学设计与科幻元素、人类发展高度融合,成为了诸如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以及詹姆斯·卡梅隆等一众好莱坞名导的科幻电影启蒙之作,同时也注定了其难以被超越的里程碑式意义和思想内核价值。

同类型,多方向的发展

1977年,一个怀揣电影梦想的加州小子拿着为数不多的电影制作经费,带着一帮同样怀揣电影梦想的电影人开创了美国“新时代的科幻史诗巨作”:“星球大战”系列。

这个系列电影相比以往的太空题材电影,它的最大成功之处莫过于对现实世界各国文化元素的巧用和集合。日本的武士精神、西部的牛仔文化、中国的儒道思想以及遍及世界的建筑风格汇总等等,与其说《星球大战》是美国的,倒不如说它是属于全世界的。

因而它才能够在今天吸引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影迷,这样一个科幻电影系列的发展,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美国文化所特有的开放、包容性。

在《异形》出名之前,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把科幻、太空与怪物这几个词联系到一块。然而,一部《异形》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1979年,在《异形》上映之前,连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或许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这部重口味,低成本B级片不仅能够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更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完善而丰富的电影系列。

它开辟了太空科幻的新方向:惊悚与恐怖。与其说电影中骇人的是长相怪异、充满神秘丑陋美感的异形,倒不如说电影中真正吓人的是那些与异形无异的充满野心的人类。它所投射和反照的其实是那些被吓得不轻的人类自己。

现在熟悉电影的观众,如果提到科幻喜剧和外星人大多第一个想到的是1997年开创的“黑衣人”系列,但是关于外星人与太空的科幻喜剧真正开山之作应该是1996年的那部《火星人玩转地球》。

电影的科幻元素和视觉效果与今天的《黑衣人4》相比显然已经不足为奇。可这并不代表电影在今天失去其的价值与意义。

电影中最大的看点,应该是“鬼才”导演蒂姆·波顿借助传统而又老套的外星人袭击地球故事,用哥特式喜剧的方式对现实世界中的政治制度与社会问题进行了个人的解读和描摹。

新世纪的太空史诗

《阿波罗13号》作为一部取材于真实故事的太空题材电影,它豪华的主演阵容(这个光看主演汤姆·汉克斯你就知道了),精彩而紧张的特效制作,以及出色的剧本让电影成为了1996年的奥斯卡一大热门电影之一,并最终获得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效奖以及另外九项提名。

近几年贴近真实场景的如《地心引力》、《火星救援》和《星际穿越》这些带有太空写实性质的电影得以诞生,与《阿波罗13号》的巨大成功是分不开的。

让我们把时间快进,迅速进入下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电影作品《阿凡达》。虽然当年《阿凡达》在奥斯卡上惜败于《拆弹部队》(有人调侃这是詹姆斯·卡梅隆败给了自己的前妻,《拆弹部队》的导演是卡梅隆的前妻),但是它在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时隔数年后便被人抛之脑后的《拆弹部队》所无法比拟的。大规模的动作捕捉技术运用、3D技术的实现、商业化大规模电影拍摄的模式……

这些成就通通都被一部《阿凡达》包下,即便放到今天大片云集的时代,也是很难想象的。

在《阿凡达》续集迟迟没有上映的今天,时间已然十一年之久,它所创造的全球票房记录直到《复仇者联盟4》的上映才被打破。说到这里,对于谣传明后年上映的《阿凡达》续集更加有了期待。

逼近现实的太空巨作

前不久凭借《罗马》斩获奥斯卡大奖的阿方索·卡隆当年凭借一部《地心引力》获奖无数,虽然最终未能夺得奥斯卡奖,但仍然使得他得以成功跻身于好莱坞名导之列。

《地心引力》以一个女性航天员的视角向银幕前的观众们展现了地球的恢弘壮阔,展示了颗蓝色星球的壮丽山河,浩瀚星空的唯美璀璨,从内心深处激发了人们对于地球家园的热爱,和对未来何去何从的思索。

影片最终的结局,当历经千辛万苦的女航天员如返璞归真般走出汪洋之际,电影发出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最终思考,更启示了银幕前的观众们对自身认识的哲学讨论。

詹姆斯·卡梅隆如是评价道:“我觉得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太空题材的影片。这种电影,我很久没有看到了。阿方索和布洛克联手送上了一部讲述在零重力空间内一个女人为自己的生命而抗争的故事。这个故事毫无做作的痕迹。”

相比起《地心引力》的严肃与恢宏,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稍显轻松与愉悦。

故事讲述了不久的将来,NASA派出的一队航天员在执行登陆火星任务的过程之中,因为突发事故把一名宇航员意外遗弃在了荒茫凄凉的火星之上。

为了生存和自救,这名宇航员开始了一番属于自己的火星之旅。制作巨型“SOS”标识、种土豆、合成淡水……

这些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具有一定科学原理的故事情节在无形之中也为观众们进行了一定的科普和启示。

男主人公在无尽的绝望之中,依旧鼓起勇气面对现实与生活的情节,也不禁让人对生活和困境有所感悟。这大概就是科幻作品的一个现实意义之所在吧。

《星际穿越》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继“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盗梦空间》之后的又一部史诗巨作,在尝试了超级英雄题材、梦境解析之后,诺兰首次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太空。

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而活?当面临必将到来的结局之时,我们是否有能拥有足够多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影片中最令人深思的,还是其在理性的科学思维之下,贯穿整部电影的是细腻而动人的深情。

​人类的情感最终成为了影片中人类完成自我救赎最为关键的一环。执著不止的科学追寻、探索最终却是通过感性的思维加以推动的,这样的故事安排像极了现代版的创世神话,也点明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一点:情感表达。

幻想的荣耀与现实的残酷

《登月第一人》作为“高司令”自《爱乐之城》之后的又一次冲奥之作,影片保持了较高的制作水准和特效水平,演员的演技也称得上是十分到位。

但是影片主题思想对太空探索的反思和深忧,使得电影相比以往太空题材电影多了一层现实意义上的批判。

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表达也让电影不仅未能获得奥斯卡奖,更对这些年深受非议而被迫停滞多年,才刚刚有所发展的美国太空事业又一次被拉到了舆论的中心:我们到底该不该进行太空探索,如果为了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是要付出不惜牺牲生命的代价,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抉择?

此片同时也是首次把“阿波罗计划”中,阿姆斯特朗登月前后的内心心路历程以及相关人物对于登月计划的态度进行银幕重现。如果说当年的《阿波罗13号》为人们塑造出了无惧危机的太空英雄,那么在《登月第一人》中,我们看到只是作为一个普通飞行员的阿姆斯特朗。

他面对独自一人的孤寂和黑暗、死亡的恐惧,和我们一样也会动摇和畏缩。而在家庭与工作间所必须做出的的抉择,也让他没有办法同时作为公众眼中的太空勇士和做孩子眼中的好爸爸。而太空探索所带来的巨大花费,也并不是所有民众都认同的,有人游行,有人反对,更会有人示威……

精神、工作,家庭各方面带来的巨大压力也同样会让这个说出“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名言的铁血男儿身处濒临崩溃的边缘。

相比一味的赞美,《登月第一人》中如同纪录片般的拍摄手法,以“反英雄主义”的叙事风格,客观冷静地使电影近乎真实的为世人展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在世人面前无比英勇的英雄,又或许只是一个在现实无奈中被裹挟进国家荣誉绑架中的小人物。

太空题材的电影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细数了。通过上文中提到的不同时代太空题材电影,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时代是如何变迁,即便“太空竞赛”已然随着“冷战”结束而宣告终结,但是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渴望却始终未曾终结。

因为它是人类征服未知的目标,是无数梦想的源泉。

如今的太空已然成为了影视改编、游戏作品以及玩具手办的热门主题,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太空题材电影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也相信中国从《流浪地球》之后,将会开启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篇章。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从《月球旅行记》到《流浪地球》,百年太空科幻电影发展史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