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有时我们并不是选择善良,我们只是选择了人多的那一方

                                                                                    1

我在始发站上了公共汽车,人并不多,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一坐下来,原本提着的最后一口气也一下泄尽了。前一天晚上通宵赶工,今天更是一刻不停地汇报,总算是赶在下班前将所有工作都结束了。此刻,我感觉到灵魂出窍一般的疲惫,身体似乎还在微微发烧。

将头靠在窗上,随着车子的摇晃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不知过了几站路,我突然有种异样感觉。

睁开眼扭头一看,发现站在我旁边的一个浓眉大眼的男孩子快把脸贴到我的脸上,直勾勾的盯着我。他微蹙双眉,似乎在表达某种不满。

我侧了一下头,向他投去一个疑问的眼神,我实在累得连说话的劲都没有了。

他突然站直了身子,朗声说到:“叔叔,你为什么假装睡觉,不给我让座?”

他的声音一定大到全车人都听到了。

我感到脸上烧的厉害,不是因为身体不适,也不是因为感到羞愧,而是我心里一股怒火在燃烧。

我稍稍稳定了下情绪,平静的一字一句回答他:“第一,我没有坐到老弱病残孕专座,因此没有绝对的义务让座给你;第二,你在要求我让座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此刻身体不舒服而比你更加需要坐在这里?”

这次换到小男孩窘迫的一言不发了。

这时候车到站了,在不远处站着的小男孩的爷爷过来拉着他下了车,并且甩下一句:“这么大人了跟个孩子在这较真。”

我又何必跟一个孩子较真,以至感到愤怒呢?

毕竟他只是提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要求。

然而,问题并不在于他提了什么要求,而在于他摆出的一种姿态。

那是一种自以为站在道德的高处俯视别人,要求别人去行善的一种姿态。而一旦别人没有遵照他的意愿,他就会发出质问与指责。

                                                                                    2

比起小孩,我们成年人更喜欢摆出这种姿态,并且我们往往会采取更加激烈的行动。

丹麦电影《狩猎》,就讲了这么一件事。

离异男青年卢卡斯在一个小镇的幼儿园担任男幼师,他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镇上的男人们一起打猎,聚会,相处融洽,甚至还认识了新的女友。

但是幼儿园的一个女孩子克拉尔却将这一片和乐融融的景象打的粉碎。

不知什么原因,克拉尔对卢卡斯产生了一种超越小孩对大人的情愫。在遭到卢卡斯的拒绝之后,小女孩心生怨念,于是向幼儿园园长诬告卢卡斯给她看了一些“她不该看的东西”,并且对她做了一些“会伤害到她”的行为。

很快,这件事便通过幼儿园园长扩散了出去。

人们便开始冷落卢卡斯,像驱赶瘟神一样驱赶他,并且让警察逮捕了他。

然而因为证据不足,卢卡斯被无罪释放。

是的,证据不足,准确的说是没有任何证据,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小女孩的一面之词。

尽管如此,也足够了。

“孩子是不会撒谎的。”

人们如此坚信,就如同他们坚信自己是善良与正义的一方一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声讨卢卡斯的行列,就连卢卡斯的女朋友也开始怀疑卢卡斯真的对女孩做了什么下流的事情,往日那些一同把酒言欢的兄弟对他愤怒的指责,甚至拳脚相向。

既然法律无法制裁你,那就让我们这些“善良”的人自己主持“正义”吧。

人们砸碎卢卡斯家里的玻璃,杀害他的狗,并把尸体摆在他家门口。

直到最后,克拉尔良心发现,向父亲坦承,这一切只是她自己撒了一个谎。

于是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男人们再次和卢卡斯热情相拥,女友也和他言归于好,似乎一切太平,皆大欢喜。

可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在某天卢卡斯和大伙一同狩猎的时候,卢卡斯在茂密的森林里紧紧地盯着他的猎物,可是突然,一颗子弹从他头顶呼啸而过。他惊愕的转头,此时朝阳刚刚爬上山顶,将天空染成一片金黄,不远处的高坡上,一个人端着猎枪正瞄准着他。

这个镜头实在太震撼人心而又意味深长。

山坡,意味着道德的顶峰,背景里的朝阳,就像是无数人闪耀的良心汇聚在一起发出的光,绚烂夺目,然而在这绚烂的光之下的,是最深最暗的阴影,我们看不清他的样貌——他可以代表任何人——正将枪口对准一个无辜的人。

                                                                                    3

就是这么一部没有恢弘的场面制作,也没有高颜值的流量明星参演的电影,在豆瓣上获得了9.1分的高分,更是斩获多项电影大奖。

我想,这部电影胜在了真实,将人心与人性揭示的如此露骨。

电影里那群“善良”的小镇居民,就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围。

尤其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多少人化身“键盘侠”,躲在屏幕后面,全然不顾事情真相,人云亦云,抒发着自己的正义感,彰显自己的善良,无情的痛斥着他们以为的丑恶。

而这个时代的产物,就是我在公车上碰到的那个男孩子。

其实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并不懂得这世间的是非善恶,更不懂得为他人考量,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源于他们内心的需要。

因此才需要我们大人去引导孩子。

可我们大人拿什么引导孩子?

大多数时候,是常识、常情、常理。

什么是常识、常情、常理?

乃是被大多数人承认并奉行的准则,比如在公车上要给需要的乘客让座,比如要保护弱小。

可是常识、常情、常理就是善良与正义吗?

未必尽然,有时甚至相去甚远。

那么什么是善呢?

我不敢妄自对这个深奥的概念做出定义与解释,但是我信奉先哲教我们的四个字——上善若水。

我以为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是最大的善,应当如水一般自然和谐,既不强求于人,亦不强加于人。

二是行善之人,当如水之就下,从不将自己摆在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位置而去俯瞰他人。

我想,这也许才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也更应是我们自己该学会的一课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有时我们并不是选择善良,我们只是选择了人多的那一方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