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下周就要正式上映了。
147分钟,电影是真的长,马皓文(邓超演的爸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超前教育观念的父亲,在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现状之间的博弈,也是真的骗眼泪。
1.
电影的转折来的太快。
刚笑呵呵地看着马皓文接过火炬,让儿子在这一刻有了虚荣的快感,下一秒,大桥轰然倒塌,跟大桥一起倒下的,还有这位城市英雄的名声。背负了整个建筑局的黑锅,锒铛入狱,这一家人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等他7年后从狱中出来时,物是人非,一切都换了样子。
老婆改嫁了,儿子进了寄宿学校,成绩倒是非常稳定,班级最后一名非他莫属,但是性格捣蛋、叛逆,屡屡被教导主任劝退;原来5毛钱的牛肉面,现在涨价到了2块钱。
所以,一入狱出来可能世界都变了,入狱有风险,没事不要尝试。
2.
马天说,没想到和自己想念了7年的父亲的再次见面,是如此尴尬的场面。
7年后,再次见到儿子,是在儿子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被辞退。确实尴尬,而更尴尬的可能是邓超在全校人面前跟主任的赌约:如果期末考试,马天考到了年级前十名,就取消开除的处分。
疯狂!
不怪其他人说,我们也觉得疯狂吧,哪里来的自信。儿子当时内心肯定在想,我刚刚听到了什么?
3.
每天只弄懂0.1厘米的知识,只学习课本,练习册、试卷、练习题,统统扔掉;
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多看看周围,亲自感受,比如,闻闻青草的香气,可别错闻成了牛粪;
作业不用做,想玩电脑的话就进去玩吧,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做什么做什么。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脑要一直思考,不能停下来。
银河般闪耀的马式教育轰轰烈烈登场。这个父亲一直倡导的是,孩子有自己的思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是身边人说的就可以,就连长久以来被无数人认同感的观念也不行,孩子的人生在他自己手中。
虽然到现在,还是应试教育为主流教育,但是当时这个教育理念好像趋近了如今家长的教育理念,特别是那些想把孩子送出国的孩子爸妈。
无疑,在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博弈中,压力在所难免。
4.
教育上最多的就是来自教导主任的了,人如其名,阎主任对孩子们非常严厉,一直以来坚信压力式封闭教育的教导主任,培养出了学校第一个全省状元,以及后面无数个引以为豪的各种状元,在他看来,对于孩子来说,高考是人生唯一的转折点,没有什么比成绩更重要。
所以他也认为,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是耽误孩子的时间,是不够成熟、调皮捣蛋的学生,比如马天,也不应该影响其他人,应该劝退。
我们也不能完全说这种教育理念就是错,在那个年代,深知成绩对于小山村的孩子重要性,成绩高低是孩子能从山里走出去的唯一出路,一辈子以此为信条,也可以理解,
而在马皓文对抗传统教育的过程中,来自生活的压力似乎更大。
当初作为桥塌事故的主要责任人,马皓文出狱以后,没有收入、没有住所,而且人人喊打。儿子也不好过,因为有一个罪人爸爸,受尽同学排挤,和大孩子的欺负。
生活难吗?太难了。
只能偷偷住到以前的房子里,保证不能被别人发现;为了给儿子买一台电脑,不惜去卖血;有着设计师的头脑,却只能跟建筑工人找一样的活,还要抽空搬砖、收废品。
对于成年人来说,生活就没有容易二字。
5.
但还好我们有个超人爸爸,永不认输。
在儿子的教育上,用了一种超传统的理念,对于儿子取得任何一点小成就,就算是失败,也引以为豪,让儿子独立思考,如果不是这样,恐怕以后就没有这个宇航员儿子了。
还有一点就是,竭尽全力为儿子创造着更好的生活。
刚入狱时,不忍心告诉未谙事世的儿子这个真相,跟儿子说,“爸爸跟你做个游戏,我们现在开始同时回家,爸爸有一个大飞船,我们比比谁先回家。”
到儿子上学了,不顾家人、主任、所有人的反对,尽自己所有努力让儿子能够无忧无虑的成长,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像电影《美丽人生》中那个爸爸,进入了纳粹营,跟儿子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只要游戏闯关成功,就能得到一辆大坦克,用美丽的谎言守护着儿子纯洁的心灵。
在儿子心中,爸爸就是超人,无条件相信自己的爸爸,愿意向爸爸学习,成为更好的人,而且永远不认输。
6.
天下的父爱都一样。整个电影有很多泪点,但是整个片子不是沉重风,也经常能让你笑到喷爆米花,147分钟其实也挺快。
成长与坚持,博弈与现实。
怎么说呢,这个结局稍微有点过于完美和奇迹了点,但是还是值得一看。
爸爸是第一次当爸爸,虽然会犯很多错误,但爸爸是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