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就到了年中总结的时候。
今天Sir要公布的成绩,你可能猜不到——
2019上半年20佳电影,华语片占几强?
不是来自野鸡榜单。
而是专业网站Metacritic,这几乎是“权威”和“高品味”的代名词。
通过一个公式,将各大媒体专业影评人评分加权汇总,得出一个最终得分。
也就是说,它并非一家之言。
而是(海外)权威媒体对一部电影综合评价的反映。
2019,哪些电影上榜?
必须得诚实地说,不少连Sir都没看过。
Sir打算先收藏下这份片单,回头把课补上。
《女服务员》
Metascore:81
还记得《何以为家》中那个每天出门前,不断按压乳房给孩子储食挤奶的女工吗?
一样的底层。
一样的托着一个孩子。
不一样的——
《女服务员》枯燥的生活下,有情欲在暗潮汹涌。
她该如何平衡?
Sir隐约感到一只小鸡要破壳而出的冲动,那是一个女性发现自己的过程。
《民主的边缘》
Metascore:81
巴西纪录片。
导演佩特拉·科斯塔带我们以一个自省的角度,看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出好戏。
《好莱坞记者报》的约翰·笛福说它是:“一部令人心碎的编年史。”
民主的边缘,和民主的绝缘,哪个更令人心碎?
《影》
Metascore:81
演员有“替身”,将士有“影子”。
单凭这个噱头就知道:场面,足够好看。
张艺谋继《长城》之后,再次推出让外国观众目瞪口呆的武侠作品。
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观赏效果奖得主。
一场视觉盛宴,至于剧情……
只能说是“写意”了。
《我们》
Metascore:81
《逃出绝命镇》后的另一种恐怖隐喻。
电影中,隔绝真身和复制人的,是一层坚硬的地表。
而在美国,曾划分两种生活方式的,是一种叫“奴隶制”的制度。
将南方与北方隔绝成两个世界。
长期受压迫的傀儡,必将奋起反击,和真身争夺有“人权”的幸福世界。
但刀刃悬在“我们(Us)”之上,又有谁是幸存者?
《战中女人》
Metascore:81
一部有大爱的电影。
台版的译名更形象——《进击的大妈》。
只要内在有力量,全世界都是你的主场。
失意时可以看,足够打鸡血。
《胭脂红街吉他》
Metascore:81
繁华都市纽约的一隅,是属于吉他制作者的小世界。
Sir也有一把吉他。
琴箱上有一块瑕疵没有刻意修复,也正因此才看中它。
老人收集各种来源的废木,造琴。
谁又知道——
最了解这座城市风云变幻的,是站在CBD最高层那个人,还是街角不起眼的艺人?
《放松者》
Metascore:81
屎尿屁横飞。
但。
足够魔性,足够cult。
《摔跤手》
Metascore:81
摔跤有摔跤的规则,生存有生存的规则。
二者有无共通之处?
美国影评人肯尼斯·图兰说:“好的运动电影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而非只是游戏本身。”
《罪恶小城》
Metascore:83
罗杰·摩尔在《电影国》杂志上说:这是一部深度剖析“强奸”的电影。
一场性侵,被报道发酵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绝对意想不到。
《高材生》
Metascore:84
青春喜剧。
网友@Mathilda的评论很贴切:
“每一代青年都值得拥有一部令人愤慨煽动人心并且予之定义的喜剧电影。对上个年代青少年来说,这可能是《太坏了》,对上上个年代的青少年,则可能是《春天不是读书天》,而《高材生》则很有可能是这一代的那部电影。”
你可以在里面找到《老友记》的菲比。
重返青春,和姑娘们一起再疯一次,有何不可?
《旧金山的最后一个黑人》
Metascore:84
好电影必定是各种优秀元素的集合。
配乐、画面、对白……共同构成一个饱满的故事。
《旧金山的最后一个黑人》单摄影就是教科书级别。
A24出品。感受到那种feel没有?
以小见大,精雕细琢,不紧不慢。
不单属于一个社区,一个族群,更是属于所有人的故事。
《玩具总动员4》
Metascore:84
小时候觉得最好的朋友就是巴斯光年。
最好的女朋友是牧羊女。
最恐怖的事,莫过于被“主人”抛弃后,撞见长着婴儿头,毛手毛脚,眼皮耷拉着的大蜘蛛畸形玩具!
不,最恐怖的其实是——离别。
如网友@柴斯卡所说:《玩具总动员4》是皮克斯写给中年人的重启之书。
因为一次次分手后,再无依靠,不得不去寻找自己。
不怕,有胡迪在前头引路。
《过境情迷》
Metascore:84
德国流亡作家安娜西格斯(情欲大师)同名小说改编。
错乱时空下的爱情,克制而隐忍。
电影的高级感,有时就在于这一回眸的目光。
《江湖儿女》
Metascore:85
将贾樟柯的电影串联,打通为一个宇宙。
道理朴素,情深义重。
谁不想过得轰轰烈烈留下点痕迹,但谁又不是扯淡人生中的一抹炮灰。
《候鸟》
Metascore:85
美丽的女孩,在沙漠中翩翩起舞。
结果,竟引发了一场关于大麻的战争!
一部电影,走进哥伦比亚,了解这片土地上毒品交易和帮派斗争的历史。
《黑人母亲》
Metascore:86
16mm胶片的纪录片。
还原了一方土地上政治、人文和宗教的衰落。
导演西恩·贝克力荐。
《黛安》
Metascore:86
第71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特别提及奖。
雷锋一样的女人,把有限的生命都用于帮助别人,但内心,却不似外表慷慨、平和。
玛丽·凯·普莱斯演技爆表。
《大象席地而坐》
Metascore:86
胡波的处女作,也是最后一部作品。
硕果累累——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第55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第4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大奖。
就在《大象席地而坐》将如雷贯耳前,导演胡波以非常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无钱,无望。
这部长达4小时的电影里,他带我们去找一头满洲里的大象。
“满洲里有一只大象,他妈的就坐在那,有人捅它,或者喂它东西,它也不动。”
主演彭昱畅这张少年脸,是否让你想起《燃烧》里的刘亚仁?
孤独,无辜,无力。
悲哀就在于,我们不得不活在这种无力中。
悲哀更在于,无力有时源于我们给自己设的条条框框。
《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Metascore:86
混乱的美国70年代,流行音乐与政治息息相关。
歌声不仅是歌声,更是武器。
巡演不仅是巡演,更是运动。
虚实结合的一部纪录片,你将看到有迪伦本人出镜的幕前采访(粉丝有福了)。
但1975年至1976年的《奔雷秀》影视资料包含的东西太多,逻辑需要观众自己去寻找。
为了爱豆,还怕难吗?
《野梨树》
Metascore:86
入围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长满野梨树的乡下,年轻人纷纷外出寻找出路。
想法高于实际,胃和精神一样饥渴。
愤世嫉俗,想成就一番事业,却受制于乡下的环境,滥赌的父亲,愚昧的母亲。
夹缝中,长成了一棵棵歪歪扭扭的野梨树。
看来,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品尝着同一份苦涩。
《阿波罗11号》
Metascore:88
登月,人类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若你喜欢《登月第一人》,千万别错过《Apollo 11》。
激动人心的题材,人类的自豪感快要溢出屏幕。
《地球最后的夜晚》
Metascore:89
导演毕赣的第二部作品。
一个男人,寻找昔日恋人的故事。
Sir记得片场放映结束后的彩蛋,是毕赣送给在场男男女女一句祝福:“我只能帮你们到这了。”
电影的宣传手法引来巨大的争议,但它在影评人中的口碑却相当稳健。
许多年后,一个根本没听说过什么“一吻跨年”的年轻影迷,第一次打开这部电影。
他也许只会说,这是一杯醉人酒,一瓶迷幻药。
《纪念品:第一部分》
Metascore:92
尽管片名,打开方式都不太友好。
个人向传记故事、杜拉斯式创作、英伦复古小品……这些都显得门槛太高。
其实不然。
那些普世的情感,被发挥到极致——
白富美女孩迷上渣男后,被傻傻地操控,如毒藤在皮下蔓延般的自毁,命运如抛物线般坠落。
2小时,对每一个在红尘中趟过浑水的人来说,都是一次痛苦又畅快淋漓的复盘和自省。
爱情的盲目劲儿过后,敢不敢一起品尝下残存的恶心?
BTW,主演是蒂尔达·斯文顿母女(现实中也是母女)。
这份片单,算不上大众。
但足够将我们对电影的审美抬高一个档次。
它诉说着宏大的东西往往细碎无聊。
但电影的魔力就在此——
你懂它的时候,它便能将无聊的100多分钟,化为弹指一挥间。
并且用它对你灵魂的撞击告诉你:
你不再是2小时之前的你了。
回不去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