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25年再看《狮子王》,为什么很多大人都哭了?

作者 | 卢璐

来源 | 卢璐说 (公众号:lulu_blog)

今年夏天,最令人期待的电影已经上映了,那就是迪士尼的《狮子王》。

时隔24年再看《狮子王》,不一样,不仅仅是心情,连人都是不一样的。

迪士尼,好像一直都是欢乐单纯的,神气活现的米老鼠,美丽动人的白雪公主……情节简单,形象经典,深入人心。

然后迪士尼出了《狮子王》。美国先放映,一年之后,才在国内上映,1995年,我19岁,电影票20块一张,我是用了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和一闺蜜,一起去看了《狮子王》。

我还记得,走过飘着奶香的爆米花,挤着排队的,都是带女朋友来的男生。我们心照不宣地说:“我不爱吃爆米花。”然后我们大笑着掩饰心里泛出来,如涟漪一样的酸涩,心想总有一天,我要买最大的那桶爆米花。

可事实上,现在看电影,我也不买爆米花,因为我真的不爱吃玉米。

在人生中一些难言的时刻,我们都曾以为是钱的问题,可其实,往往并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从主观到客观的问题,改变自己看法的原因,往往不是钱,而是时间,在时间中慢慢成长。

每个人都是越活越久,越战越勇,越来越剔透,才终于看到了自己喜好和真实欲望。

作为迪士尼的骨灰级粉丝,我曾看过很多关于迪士尼发展史的文章,1989年至1999年,这十年被称为迪士尼的“文艺复兴”时期。

就从这时候,迪士尼的卡通,不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更是给大人看。每个看似成熟的大人,心底永远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无论在人前如何坚毅睿智,都需要一个柔软的角落来摆放童趣。

1994年的《狮子王》,可以说是迪士尼史上最严肃的作品之一。它脱去了迪士尼动画固有的糖衣与梦幻,开始构筑一个稍显成熟的世界。

轻松的喜剧元素和悠扬的配乐,甚至小辛巴可爱的样子,都没有掩饰住《狮子王》的内核——争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的那部戏剧:《哈姆雷特》。

可世上,有那么多关于谋杀与复仇的文学作品,为什么没有哪一部能够超越《哈姆雷特》?

是莎翁写得早,开创先河吗?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哈姆雷特》在悲剧的背景下,莎翁刻画的除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外,还有各自复杂的性格。

每个人,或者每一只狮子,都有自己的一生,有自己的悲喜、责任和恐惧。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的故事模式既符合人类历史发展,也符合人类本性。

24年前,我们看《狮子王》,看到木法沙的离去,黯然神伤,辛巴绝望的痛呼“不”,仿佛一个榔头重重地砸在心上。那时,我看到的是亲情,因为身在异国他乡。

现在,我已为人母,反而忽略了亲情的因素,不再痴缠于父母对孩子的奉献。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孩子的出现,是小天使选择了你。

不再觉得自己多么伟大,也不再刻意歌颂母爱,那份羁绊,是对彼此生命负责的,应有的情感状态。

所以,这一次看《狮子王》,我看到的是成长。

小辛巴因为心智单纯,再加上他的叔叔刀疤的恶意引导,一直以为是自己害死了爸爸。

不像我们在国产剧中常看到的纠结,辛巴对这一巨大心理创痛,它用了所有的孩子都会用的第一选择,就是——遗忘。

它“碰到”了乐天派彭彭和丁满,事实上,这反映着辛巴自己的内心,他想要遗忘,就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面对刀疤的质问,辛巴的不知所措,他恐惧的要死,轻易就会被拉进那段苦不堪言的回忆中,他甚至不敢想,不敢提,不敢跟别人讲述,每次需要面对,都会心如刀割,几乎窒息。

请问一下,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面对挫折,不是想着解决问题,而是变成一只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

其实,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我们有太多无法自洽的时刻,无法释然的事情。

可是,扪心自问,你真的忘了吗?

呵呵,怎么可能呢。那些疼,那些刺,那些令人痛到昏厥的往事,你不会忘的,忘不掉的,永远卡在心里。

所谓的成年人,大概就是将掩耳盗铃的能力发挥至炉火纯青,淡然自若地装作无事发生。

如果一切装着装着,就能弄假成真,那这个世界会简单很多,也会美好很多。可事实上,伪装所导致的,往往是走投无路。只有解决问题,最终才能直面自己的内心。

“总会过去的”,是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可问题就是,我们根本过不去,而且,那道过不去的坎儿,其实就是自己。

所以,当辛巴远离家园,“乐不思蜀”地长大,观众被彭彭和丁满逗得大笑,我却一阵阵地心酸,我终于明白,那些快乐是没有温度的,他的心中只有孤独。

辛巴不会也不敢提及爸爸,而是把“爸爸”称为“某个人”,它告诉彭彭和丁满:“曾经有个人对我说,天上的星星就是死去的国王,他们会在天上指引着你……”。

辛巴的话,换来的是彭彭和丁满的嘲笑,因为这只是骗小孩子的说辞。

但那一颗颗亮亮的星星,是辛巴和爸爸,曾经最快乐的时光,最默契的联结。在他假装忘记的岁月里,他不能够,或者说不愿意,也不敢,与天上的父亲对话。

后来,辛巴在木法沙的鼓励和娜娜的支持下,夺回属于他的领土和主权,他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直面内心最深的阴霾,对着所有人,勇敢地说出:“是我害死了爸爸……”

虽然这不是事实,也不是《狮子王》的高潮点,周围观众都异常期待接下来的打斗情节,但我却停在这一刻久久回味,体内有热流在奔窜。

直面痛苦,是稀释并解决痛苦的第一步。

遗忘是没用的,从来都没用。它永远在那里,永永远远都在那里,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面对伤害,当我们真的可以云淡风轻时,就意味着我们正在好起来,不再躲避,敢于正视。那些你曾以为过不去的,终有一天,能够笑着说出来。

其实,家庭并不是庇护所。甚至,在很多时候,它是第二个战场。父母并不是可依靠的港湾,相反,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才是家里的中流砥柱。

人到中年,想松口气都显得不负责任、想退缩显得软弱、想痛苦显得矫情。我们最终,丧失了表达的能力,甚至,连表达的欲望都丧失了。

可是,不该是这样的。问题不解决,它永远都是心里的坎。真的要缩头缩脑,抱着那几毛钱一斤都没人买的痛过一辈子吗?

所以,亲爱的,我想告诉你,有包袱不要紧,但不要只看到包袱。不是痛苦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痛苦。

你知道怎么做可以减少甚至不再痛苦,但你没有勇气——没有勇气面对、没有勇气解决,只能当个缩头乌龟,害怕自己的生活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于是活在日复一日的埋怨与压抑里。

你要勇敢、要争取崭新的生活,要对自己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永远往前看,因为,人生的路很长很长,频频回头的人,是走不远的。

在整部《狮子王》中,我非常喜欢这一段:

Simba:And we’ll always be together, right?

Mufasa:Simba,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that my father told me. Look at the stars, the great kings of the past look down on us from those stars.

Simba:Really?

Mufasa:Yes. So whenever you feel alone, just remember, that those kings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guide you. And so will I.

英文中的“死亡”,也有很多表达,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就是“Your star has set.”

有人活到75岁,却永远的死在了25岁;有人把人生玩出30000种活法,有人把同一天复制了30000遍。所以,成长和痛苦带来的,应该是“成果”,而不是“后果”。

记住,我们只能活这一次,唯一不辜负自己人生的方式,就是每天都在成长。

卢璐: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作家,新书《和谁走过万水千山》,正在热卖。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痕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25年再看《狮子王》,为什么很多大人都哭了?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