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如果给不了爱,就请不要生||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何以为家》击中了多少父母?

“我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这句话出自电影《何以为家》的开场,法庭上从一个12岁小男孩的口中说出。

这个孩子是不是因为在街上和小混混们一样因为打架斗殴而被送进了少年监狱?这个孩子的思想不健康吧?怎么会有正常人会想到起诉自己的亲生父母??

在刚看到电影开篇时这些偏见或是疑问可能都会出现。不过一切定论都为时过早,这部电影只需要你认真的从头看到尾,所有的困惑都会由此揭开。

先别急着对这个小男孩做任何偏见式的评论。做出评论前,请先了解一下小男孩的生活。

今年4月29号在国内院线上映的外国电影,背景是黎巴嫩、叙利亚的难民和一些没有合法身份的移民穷困的生活。

电影片名原为《迦百农》,非演员出身出身的小演员,出演了这部第91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动容之作,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

遍地可见的垃圾、坑坑洼洼的街道、破旧的房屋、杂乱的不像样子的家具,这是影片也是影片之外难民们真实的生存环境,战争留下的创伤让这一地区的人们生活的非常艰难。不过这部电影并非表达的是战乱,而是生与养的关系。

电影中的难民主要有两个群体,其中难民一族的代表人物是大约12岁的赞恩(zain),非法移民的代表人物是单亲妈妈拉希尔。

赞恩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几乎能组成一个足球队。因为家庭贫困赞恩没有任何身份证件,甚至他的父母都不知道他确切的出生日期,赞恩,没有生日,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几岁了。没有读过书,每天的生活就是用小小的身躯不停的在外面工作,拉煤气罐、卖果汁如此等等。

父母对他平日里打骂不断,几乎看不到关爱,甚至当他离开家很多天之后再回家的时候,迎接他的是难听的辱骂一顿暴打。

家里有还在喝奶的娃娃,一家人生活在破旧、蜗居的空间里,没有足够的食物。赞恩和小他一岁的妹妹萨哈关系最好,而父母却把只有11岁刚开始来月经的萨哈嫁给了一个30多岁的男人,一个杂货商。

11岁年纪的小姑娘,根本不知道结婚代表着什么。

然而用他父母的话说,这样萨哈还能有饭吃,有地方住,看起来是百分之百的为萨哈好。萨哈的死活拒绝不起作用,赞恩的拼力阻止也无济于事。至此,和妹妹萨哈失联。三个月后,妹妹萨哈怀孕意外死亡。

赞恩在妹妹萨哈被强行带走之后离开了家,这是他遇到拉希尔的开始,白人赞恩是叙利亚人,黑人拉希尔是埃塞俄比亚人,生活同样困苦。拉希尔不是正式的移民,没有能够在这个国家生存的有效证件,工作的证件靠伪造。

她的经历是每月会寄给妈妈一笔钱,而她自己却始终攒不够办理非法证件的1500美元。拉希尔是在陷入恋爱之后生了孩子约纳斯,而恋人离开之后她只能独自艰难的养活孩子,她的孩子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拉希尔带赞恩回到自己的住处,不用再带着孩子上班的拉希尔把照顾约纳斯的任务交给了赞恩。随后,拉希尔因为非法移民被拘留,死毫不知情的赞恩开始独立做事照顾约纳斯,处处带上小小的约纳斯给他找奶粉。

把赞恩送进监狱的事情是在他知晓妹妹萨哈死亡后,爱妹心切的赞恩拿起刀像萨哈的新婚丈夫复仇。而此时赞恩的妈妈,又有了身孕。

在未成年监狱的赞恩偶然间看到了一则关于“儿童不公”现象的新闻,于是,他通过电话与电视节目进行了联系,通过电视直播,赞恩表示:“我想起诉父母。”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的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滚,你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我住在这里的地域,我像一堆腐烂的肉。”

“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做好人,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你怀的孩子会像我一样”。(赞恩对母亲说的话)

“我希望他们别再生了”,赞恩对法官说。

这些是赞恩在电视直播和对法官说的话,是影片最有分量的语言。

正好应对影片的开场剧情,在结构上实现收尾呼应。

以上就是影片的主要内容,电影剧情不难理解,你只需要看下去就是了。

导演在开篇抛出了一个很好的引子:为什么会有人想要起诉给了他生命的人呢?何况这还只是个只有12岁的孩子?

当我们随着电影走进这个处于12岁年纪的孩子的生活中时,发现这个小男孩被迫过早的在大人的世界里成熟。属于成年人生活的经历出现在一张稚嫩的脸上,即便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却能依靠自己一个人做成的滑板小车带上约纳斯,为与他无亲无故的小孩寻找食物。换做是成年世界里的大人,都未必能做得到这点。

赞恩的形象是一个有担当、重情重义、看重亲情的男孩子,这些词语虽然担当经常出现在对成年人的评价中,可是从他对妹妹的细心保护和对约纳斯的用心关爱中,我们不禁感到动容,小小的孩子甚至比成年人做得还要好。

由此,原本的种种猜疑转变成对自我的反省,对于他被送进监狱里任谁也找不出一丝可以指责他的话语。赞恩,已经担负的足够多了,一张稚嫩的脸,没有欢笑,却总会不经意的流露出深思与忧伤的神态。

电影的前半段没有背景音乐做烘托,真实的场景让它以纪录片的方式呈现在电影中。扮演赞恩的小演员,只是照着他生活的方式在荧幕上重释了一遍而已,因为,小演员的真实身份就是一名叙利亚难民。不需要像那些衣着光鲜亮丽的明星们那样假装扮演。

这也更让这部电影的表现方式趋向于纪录片,在世界范围的电影类型中不太多见。

叙利亚境内因为常年的内战导致难民不断,这是这部电影的背景大环境。不过,本片声讨的并不是叙利亚地区内战这个线索,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会存在的一个问题:一些父母只管生而无关爱的社会现状。

所以,对本片的理解不能局限于正常的家庭、正常的社会环境这个狭隘的范围内。

大部分人对于孩子起诉父母都会感到震惊吧。因为在我们传统的教育里,“感恩父母”才是主流的价值观。

可是如果没有经历过赞恩这个小男孩及以他为代表的家庭生活,那么谁也没有权利对他做批判和苛责。

赞恩代表的是一个世界区域内的缩影。

在我们现存的社会发展中,政府和家庭个体都主张优生优育,无论从社会这个大角度还是对家庭这个小环境,优生优育确实是有利于社会大和谐大发展的人力条件,特别是在我们国家表现的尤为明显。

不过,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生活贫困的区域,他们的家庭组成却并不是优生优育为主导,反而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如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几乎能排成一支足球队的家庭,而作为父母的,却无法供养给孩子足够多的食物。

按照马斯洛五大需求理论:排在第一位的生理需求(用在此处指生存)尚且无法满足,那么排在第二、三、四、五位的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根本就无从谈起。

这类穷困家庭的父母亲,他们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获取更多的食物上,因为食物才是他们生存的希望。而至于是否能带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给他们适度的关爱以及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些平常父母会放在重要位置的问题在极度困苦的家庭中通常是放在了最末位。

并不是这类父母不愿意给孩子提供这些,而是不能,无能为力、无法给与。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好比是你不能指望一头已经不能再产出牛奶的奶牛再为你提供牛奶。他们关心的重点是一家大小能活着。

生与养,被硬生生的分开了。

父母们如果只是因为一时冲动而生了孩子,却没有养育他们的能力,那这样的父母多多少少都是不太负责任的、自私的父母。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和完整的生命,决定生下他的那一刻,也就意外着他享有接受爱与被爱的权利。

然而,在一些父母的观念里,认为生下孩子,给了他生命对孩子就足够了,至于其他,孩子不应该有过多的要求。

诚然,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亲给予的,对生命本身我们需要足够的尊重,感恩父母并没有错。不过这些,是有前提的。那些生活在正常家庭环境下的孩子是可以做到的,而那些家庭环境不健全的家庭就该另当别论了。

如今,长大之后记恨父母的例子不在少数,如本片的赞恩就是如此。这不怪他,我想说,他的父母确实有错。对于家庭,对于父母,本片都是个很好的反思。

执导本片的导演是叙利亚女导演纳迪•拉巴基兼任本片的编剧,她说:“我相信电影能够改变世界”。

希望赞恩和他代表的孩子们能够早日拥有属于自己年纪的快乐和关爱。

想了解更多精彩的影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彼岸花漠,一起来交流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如果给不了爱,就请不要生||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何以为家》击中了多少父母?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