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邓超、俞白眉联合执导,邓超领衔白宇、任素汐、王西、孙浠伦、李建义、梁超、魏尊等主演的讲述父子情的暑期档电影《银河补习班》,在经历了主创们近一个月的全国巡回路演(即各地区首映活动,观影结束后会有明星主创到场与观众交流的活动),以及上周双休日下午一线城市以外地区的大规模之后,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反馈。我本人也在6月21日的南京路演场提前观看了该片,并在现场听主创邓超、俞白眉等一行6人分享了创作故事,深受感动。
然而该片持续数日的大规模点映也饱受质疑,有的观众直言:”天天点映,干嘛不直接提档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抛开电影内容本身,来谈一谈《银河补习班》电影以外的那些事儿。
今年暑期档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一些影片撤档,而留在暑期档能够顺利上映的影片也会针对这些突发状况进行档期的战略性调整。在我6月21日观看《银河补习班》时,它宣传的档期还是在7月26日(周五)。然而一周后的6月28日,片方宣布提档7月18日(周四)上映。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前面《少年的你》、《八佰》撤档,《扫毒2:天地对决》提档到7月5日,这样7月19日这个周五的档期就空了出来。再加上彼时《速度与激情外传》中国内地尚未定档(现在已定档8月23日),其在北美的档期是8月2日,如果如今年多数好莱坞大片一样在中国同步或提前上映,那么势必对《银河补习班》有较大冲击。所以提档确实是个规避风险的稳妥之举。
为何提档至周四上映?一般的电影都会选择在周五开画,旧年因为国内影院有”周二半价日”的传统,所以也会有部分电影在周二开画。现在因为网络购票的兴起,周二半价已不复存在,而且影片口碑传播越来越迅速,如果不是对影片质量有足够信心,很少有影片会选择在周间提前开画。《银河补习班》敢于直接把档期定在周四,说明对影片质量和口碑有底气,这底气自然与路演的观众反馈有关。当然,当时《小小的愿望》还未撤档,也定在7月18日上映。保持同日上映,或许也有避免对手抢跑的考虑。
然而,《银河补习班》的野心不止于此。7月13日和14日(周六周日),该电影选择在周末下午的高峰时段(14点至18点)在全国除一线以外的城市进行大规模点映。这还不算完,7月15日至17日的晚间黄金时间(18点至21点),《银河补习班》继续在进行大规模点映,并把点映范围扩大至全国。也正是这样的举动引起了争议,连续多日持续占据黄金场的大规模点映是否破坏了市场秩序?
其实点映行为,由来已久。曾几何时,点映对应的关键词是”小范围”、”限时”、”场次少”。到后来,点映的规模似乎不再设限,既有寥寥几场几十场卡在固定时间点开场的限量点映,也有持续几小时甚至数日的场次上万的大规模点映。但主要目的一般只有两个:一个是借点映场观众进行口碑传播;另一个就是通过点映场的人气给影院信心,来拉动正式上映时的排片。
《银河补习班》的点映之所以会引起争议,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其点映时间覆盖了比其提前一周上映影片的大部分观影高峰时段:周六周日的下午和周一至周三的晚间黄金时间。一般来说,工作日的白天和晚上9点以后以及周末的早晨都不是观影的黄金时间。所以留给前一周影片独占的有效放映时间只有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如果《银河补习班》直接定档7月12日或13日,那么原本在该档期的影片可以根据这一情况自行选择是否更换档期撤出竞争,但临近上映忽然来了个持续多日的点映,等于在对手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强行抢占了排片空间。这样的行为被认为在竞争的透明性上造成了不公平。
而另一方面,《银河补习班》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上映天数。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上映周期为30天(但是否排片则是影院自己决定,所以许多影片放不到30天就因为没有影院给排片而实际下映了),片方若想在30天后继续上映需要申请延期。一般的片子也就是点映一两天,而《银河补习班》直接从前一周周末点映到正式上映,无形中多了5天档期(虽然不是24小时上映,却也占据了重要时段),相当于不用申请延期就自动有了35天的档期,这样的行为也会认为在档期长短方面造成了不公平。
其实2018年,《我不是药神》也曾因为连续数日的大规模点映引发争议。然而影片本身的超高口碑和引发的社会讨论很快就淹没了关于其点映行为的争议。此次《银河补习班》虽然口碑和点映的市场表现也算上佳,但目前比起《我不是药神》仍有较大差距,关于点映的争议也更多的显露了出来。
就我个人而言,希望无论怎样,不要影响观众对于电影内容本身的判断。若是因市场行为而被迁怒到电影本身,那片方就真的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