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银河补习班》的真诚打动了我

(轻微剧透,其实我感觉这个片子结局是显而易见的,关键在于演绎。)

真诚。

这是我观影过程中的最大体会。

银河补习班讲的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主题也很简单:父爱与成长。影片以马飞的视角回顾了其从一个垫底生到成为宇航员的成长历程,其中马浩明,即马飞的父亲给予了支柱性的启迪与教导。

故事本身可以说并不陌生,甚至略有老套,主题的拔高也不过围绕着到底何为真正成功的教育以及个人价值如何实现。

但难得的是,观影过程中我并没有为能猜到故事结局而感到时间漫长,也没有感觉主旨的升华僵硬教化;相反,在长达两个半小时左右的观影过程中,我抹了不少次眼泪,也有数次开怀的大笑,我身边也不时传来抽拉纸张声,与在某些时刻不约而同的笑声。我想,这可以说是:有笑有泪了。

我认为银河补习班的成功在于其极高的完成度,它把一个极其普通甚至略带狗血的故事讲好了,讲进了观众的心里。

即使结局很容易猜到,我仍被马飞在太空的一举一动牵动着神经;即使漫天飞舞试卷、课本的情形并不多见甚至夸张,我仍为阎主任唏嘘甚至动容;即使马浩明有些时候的举动,看起来过于完美或鸡汤,我仍然在心中为这个角色鼓掌,也默默点头,无比认同。

所以,我认为这部影片是演员成就了剧本。

是演员们的真挚演绎让角色鲜活,接地气(这里的接地气并不是近来被滥用的抽象的接地气,而是真的接地气)。

无论是两个小演员、白宇、邓超、任素汐还是其他配角,他们的表演都撑起了各自的角色,而角色的生命力使得本不出彩的剧本拥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因此尽管影片也有个别台词过于煽情、文学化的瑕疵,但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影片中有几个片段让我记忆深刻:

一个是马浩明为了不让马飞迟到,遭到小混混毒打后,又被邻居发现自己住在原单位的房子,受到众人指责时情绪的爆发。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转折点,也是马浩明前期始终积极心态形象的第一次崩溃。

也是此处,成人与少年的挣扎彻底交织、袒露。

“你看,爸爸也活得不容易。”我想这是马浩明那时的潜台词。

而后,他说出声的是:“永不认输。”

这里我真的非常感动,看似打鸡血的台词并不惹人反感是因为前面剧情充分的铺垫,以及人物形象成功的树立。

当马浩明这个有追求、坚韧又耿直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立起来之后,台词就有了根基、有了逻辑,让人感觉是这个人能说出来的话。

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成年马飞与马浩明在航天基地的对话,马飞并未完全的成熟以及那种怕父亲看穿的小心翼翼被白宇诠释得非常完整,马浩明由欣慰到疑惑再到失落、无奈的情绪转变也被邓超完全地表现出来。使得那场戏非常揪心。

最后,我还想谈谈对主题本身的共鸣。

记得在我刚刚高考结束后的暑假,我去做过教育机构的地推,就是在商场逃避保安,发问卷传单,推销课程。

有一次,当我拿着问卷和笔,跟着一位中年男子进入饮品店,契而不舍地追问他正在读高中的女儿需不需要补课时,他问我是在哪个高中读书,成绩如何,考入了什么大学。

我如实回答后,他笑了笑,说:“如果我女儿补了课,考入不错的大学,然后像你一样出来做推销课程,你觉得好吗?”

尽管他说得并不那么正确,我也不过高中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地推工作,但它确实引起了我的反思。

长达十几年的教育,终点究竟是什么呢?

就像片中台词所说:“清华北大不过是过程。人的梦想就像箭靶子,没有靶子,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贩卖焦虑式的推销课程,我很难再做下去(当然也有其他原因),其中有一条是因为本身就对这样的教育心存质疑。

尽管对于补习班、填鸭式教育等的反思已是老生常谈,但影片中呈现的问题仍唤起了我们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它没有提出新的问题,但它有效地激起了再思考,因为问题仍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但现实中,又有多少家长不会被“输在起跑线”这样的标语所震慑,不会为了跟上潮流为孩子门门课都报上辅导班,不会为了高考这样的“人生关键时刻”焦虑万分,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呢?

在成年人都越来越难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当下,孩子的自由选择权又有多少呢?

我认为我们应当反思。

最后的最后,分享两段我很喜欢的台词:

“期末考试不是他人生最为重要的时刻,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应该平均地分在每一周、每一天、每一秒。”

“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银河补习班》的真诚打动了我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