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巴里摩尔,我抹干看完电影后脸上残留的泪渍,小心翼翼的打开百度,检索到了她的名字。我终于要记住她了,三刷《与男孩同车》后都没有行动的事情,终于,《Miss you already》给了我再一次记住一个人的冲动。
想来,第一次的冲动是位作家,我亲爱的堇年。那时候我约莫十四岁?记不得了,只知道那天跟着姨妈去别人家搓麻将,那户人家家里有位很会读书的小姐姐,然后她们把我和表弟硬生生的塞到了姐姐的书房里。我表弟打开了电脑,我瞥到了书柜角落里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翻阅:“青春无你,何以为青春;黄昏无霞,何以为黄昏。”至此,我开始迷上此书,同时,也爱上了七堇年。
第二次的冲动是位民谣音乐人,陈粒。快五年了吧,我高中时代MP3里的常驻嘉宾。说来惭愧,我爱听的,都是她小众时候的一些歌曲,循环往复,陪伴了我高三日子里的每一次辗转。
时隔好久,这一次冲动,是为了德鲁,从《与男孩同车》到《miss you already》,不得不说,她真的给人一种自信而温和的感觉。
她说:“生活的有趣还在于,你昨日最大的痛楚,极可能会造就你明日的最大力量。”
我想谈一谈《miss you already》,女孩、闺蜜、癌症、试管……构成了这部电影的一生。细腻的视角、丰富的人物塑造以及恰到好处的情节安排,大概是让我为之动容的原因。
米莉确诊为癌症后需要接受治疗,她和丈夫通过动画的形式向两个孩子解释一切;米莉病情恶化需要去疗养院,她的儿子安静的躺在行李箱里想打包跟着米莉一块儿去;甚至,连死亡她们也会耐心的跟孩子解释,并且好好道别……西式教育里真的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纪伯伦先生所说: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日子乱七八糟,闺蜜天荒地老。”
观影时,我一直在预想、担心剧情的下一步发展。比如:杰西在约克夏悬崖上和比莉争吵时不会坠崖而亡或是堕胎吧?比莉会在赶去见证杰西生育的路途中就去世了吗?杰戈不会在钻油时遇难吧?
所幸,故事的发展都没有预想的可怕,这也是温情所在吧,那是最完美的结局了。
正如豆瓣上的那句评论:庆幸的是,我真的陪了你一辈子,是你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