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算是21世纪10年代以来较少有的不以怀旧为噱头的青春片,因此这部电影不会太友善地为年轻人服务,甚至一旦你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你可能会感到不适。
电影从初中少女李玩的自言自语开始,说的是关于平行宇宙的幻想。当李玩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已经在学校办公室,老师旁敲侧击,父亲手段强硬,将她所报名参加的兴趣小组从天文小组硬生生改成英语小组。至此父女之间的拉锯战拉开序幕。
如果这时候跳到影片结尾,会看到一个把刘海梳起来,举止端庄,面带微笑,只敢在人后哭泣的李玩,与片头耷拉着刘海,喜怒形于色的李玩判若两人。
可以想见,中间这一段,讲述的就是李玩转变的过程,通常我们称之为“成长”。成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孩子的世界是单一标准的,而成人的世界却有着双重甚至更多的标准。比如父亲发现李玩喝酒时,会暴跳如雷,直接砸碎了酒瓶。但当李玩陪父亲去和领导吃饭时,又让她跟领导喝酒。
父亲前后不一的举动,犹如两个平行宇宙中的人。李玩一开始抱怨没有平行宇宙,因为她还处于单一标准的阶段,无法理解大人的内心世界。
李玩所处的环境里,只有李玩是认死理的。堂姐李堂交了男朋友,李玩张口就问李堂“你爱他吗?”却反被李堂笑话她老气,随后李堂转用“喜欢”来形容自己对男友高放的感觉,潜台词似乎是高放存在被更换的可能性。
高放和李堂是同类,并且之后他果然把喜欢的对象从李堂更换成李玩。但李玩厌恶这种随意更换的标准,因此拒绝了高放的亲吻。
讽刺的是,电影开头,高放在纹身店刺了李堂的名字在手臂上,纹身原本是一种难以更改的东西,但片尾高放向李玩表白失败后,镜头给了高放一个背影,这时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后颈上刺了李玩的名字,在他的世界里,刺青也是可以随意变换的。
李玩从一开始拒绝这些东西,到最后自己也慢慢变成了这种人。父亲和李玩斗气之后买了一只狗送给她,她从一开始拒绝,到最后跟这只名为爱因斯坦的狗成为亲密伙伴。后来家人弄丢了爱因斯坦,买了一只新的狗来欺骗她,她大闹一场,结果经历过父亲一顿暴打之后,也开始屈服。
李玩学会用笑脸迎接一切,包括同父异母的弟弟的庆生会,饭局上需要逢场作戏的叔叔阿姨们,甚至叔叔为她准备的红烧狗肉(个人认为这段有些刻意)都欣然接受。
最后,李玩对着寻狗启示默默哭泣,她在向爱因斯坦告别的同时,也向那个坚持单一标准的自己告别。
《狗十三》基本上对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伪善”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有意思的是,观众不会站在同一标准去看待这个问题。熟悉成人规则的人,看到最后会觉得李玩是真懂事了。仍远离成人规则的人,会认为结局是个悲剧。而那些不得不改变原则适应成人世界,却又怀念遵循内心原则的自己的人,看完会不寒而栗。
《狗十三》虽然还未能称得上神作,但它创造了一个平行宇宙,让观众在另一个世界里面发现自己,并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这正是电影的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