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绿皮书中的音乐能量

    电影《绿皮书》是关于种族歧视的走心之作,也是音乐题材电影的佳作,讲述的是托尼和古典钢琴音乐家唐的故事。一白一黑,穿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种族歧视的重灾区,受着不公待遇。在他们碰撞的人生中,钢琴演奏饱含感情,暗流涌动,音乐的力量贯穿整部影片,一路的愤怒与悲愤最终都化作了温柔的声音,打动人心。

    在影片中,音乐完整的融入电影的情节与情绪之中,而非只是作为陪衬。从影片的细节来看,利用多种音乐,构成声画统一的相互关系。当作为黑人的雪利在商店想试衣服,遭到商店老板的拒绝时,唐愤怒的转身离去,并在托尼无奈的转身走到门口时,激烈的音乐由弱变强逐渐响起,转到雪利弹钢琴的画面,镜头一步步的向前逼近,一阵急风骤雨般的音流汹涌而至,音符的节奏无法控制,压抑的愤怒无法克制,最终踏入高潮,以强有力的重击而结束。这段音乐与情绪的表现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是唐的自我发泄,开始转变的推动力与爆发点。同时,这种无源声音向有源声音的转变,更加凸显了愤懑的情绪。

    再者,钢琴的乐符是表现情绪的手段,也是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这段旅途有笑,也有伤。可贵的是唐在路上一直行走与坚持。当唐眼含委屈的吼出我不够黑人,不够白人,不够男人,那我是什么时,他细腻的,脆弱的情感再也无法隐藏,雨水充斥在昏暗的夜里,滴滴打在唐的心里,他在大声控诉这不堪的境地,这也影摄出他孤独的隐忍,寻求认同感与直面的勇气。这一声声嘶吼,使托尼一时无法释怀,音乐淡淡响起,久久不停,是在和托尼一起倾听唐的内心世界,感受他敏感的神经。此时,晕黄的灯光,也在刻意营造悲伤又温柔的氛围。音乐与环境音,画面相契合,宣泄出影片暗藏的情感,渴望的尊严与平等。此外,《绿皮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寻找自我和自我成长的电影,这部电影恰恰是抓住了种族问题中的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自我”。当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有勇气去追求真正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如果画面与音乐的融合给人以极度的舒适,而声音与画面若即若离,平行而走,往往也能表达更多的内容。《绿皮书》的故事徜徉在连绵的公路上,城市里,浸泡在音乐里。蓝色的老式汽车行驶在漫漫银灰长路,落叶纷飞,褪去嫩绿,妻子和朋友高谈阔论丈夫的书信。而他们穿梭,演出在一个又一个城市,相互敞开心扉,似一对欢喜冤家。音乐轻柔而欢乐畅快,却饱含温情的力量。多个独立的画面与音乐配合,构成和谐的整体,打破画面时空局限,在叙述推进剧情的同时,让音乐散发出更迷人的魅力。这种令人愉悦的感觉,是他们在维护捍卫自己的权利以及对于别人歧视眼光的戏虐。影片给人温暖、美好的希望和力量,引人思考与向善。

    导演在《绿皮书》中运用了超过十五种音乐,每一个音乐的呈现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形式与意义。每一次雪利在台上台下的不同待遇,都成为他出现在小酒馆的契机。在那里,他第一次用别的品牌的钢琴演奏,第一次给大多数黑人演奏,一首技艺精湛的古典肖邦钢琴乐是他演奏古典乐的心愿,一首原汁原味的爵士乐是他融入黑人,被其接纳,体现劳动者与精英平等地位的曲调,横亘在他们之间的篱笆消失了,这点燃了影片的的高潮,音乐的符号在这时被摧毁,本身就没有国界,地位之分。这样的和解也不单单是人物角色的和解,更是代表平等权利的旅途并不遥远。

总之,电影将音乐很好的融合,让他散发更大的魅力去打破歧视这一主题的严肃与刻板。电影作为现代艺术游走在历史的创伤,斑驳的记忆之间去折射人性的骚动,而音乐以温情,激昂的音符一次次的敲击人的心灵深处,带以温情或震撼。这部公路文艺片,借助钢琴的美妙旋律,打开了唐和托尼的心灵之窗,冲破隔阂,有面对的问题勇气,唯有抗争,才能赢得真正的尊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绿皮书中的音乐能量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