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说说职场那点儿事#
这是第007篇原创文章。
片名:《火星救援》
时间:2015年
地点:火星
人物:马克·沃特尼 (马特·达蒙 饰)
01 《火星救援》确实是一部有脑子的商业大片。
影片获得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
剧本有50页的内容都是有关NASA的细节,力求呈现出的宇航员形象和行动符合实情。
影片总共拍摄周期大约是70天,其中拍摄NASA细节的内容花了剧组21天时间。
对于科学的尊重与描刻,让电影在观众看来,没有一般科幻片那种遥不可及的观影感受,代入感更加真实。
火星科幻、宇航员“鲁滨逊”自救、节奏紧凑又不失诙谐的风格,把“海岛鲁滨逊”的故事搬到荒芜未知的火星上。一个传统故事结合上火星的科幻场景,成为了极具吸引力的噱头,是影片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充分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故事的逻辑性非常严密,不仅仅体现在各种科学活动与道具上,男主宇航员陷入绝境后的一系列举措,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最终被伙伴们营救成功,整个故事首尾相接,严丝合缝。
所以,无论从科学指导,亦或是故事的逻辑性设计,《火星救援》确实是一部有脑子的电影,经得起推敲,也引得人回味。
02 能活下来,是因为他做对了一件事。
男主马克被伙伴误以为已经死亡后,意外苏醒,却已身负重伤,伙伴也已天地两隔。这是让人崩溃的处境。
我们看看他做了些什么?
第一段:生存方案
自我疗伤-记录日志-确认食物存量-评估生存几率-搜集周边资源-形成生存方案-落地实施-方案失败-改进方案继续推进-基本生存得以确保
第二段:求援方案
评估通讯工具-寻找废弃的火星车-找到16进制信号方案-发出信号-等待-成功-改善沟通效率-协调地球资源-生成救援方案-实施
第三段:成功救援
周密部署-赶往备用飞船-飞船升空-原定方案失败-用宇航服内外气压差生成动力,冒险和伙伴会和-成功
为了自救,他做了很多事,唯一没做的事,就是情绪奔溃后的放弃。
2003年,《士兵突击》火遍大江南北。精彩的故事,出彩的表演,固然是这部电视剧成功的推手,其实更重要的是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内核激起了观众的极大共鸣。
职场中,天天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起伏不定的业绩、难以管控的分歧、跌跌不休的市场环境……
每一个问题,都是千头万绪,更何况是在一个复杂的组织中,问题又何止一个?怎么办?
社会节奏太快了,日益严重的快餐式文化看似提高了生活效率,实则使人养成了“吃现成”的习惯。“现成”习惯的背后,是思维行动的惰性一天天地滋生,大到我们淡忘了行动的力量,陷入集体和个体的情绪焦虑中,不能自拔。
解决之道,首先要学会面对问题,主动而不情绪化,整合身边所有能调动的资源。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在认真面前,起先看似不利的因素,都会变成推动进展的动力。
面对,才有可能成功。放弃,只会带来失败。
做正确的事,你永远都不会错。
干,就完了。
03 置于死地而后生,沉重不是唯一的乐章。
本是一部揪心的片子,却让男主演绎得诙谐有趣。
男主已然身处死地,不知能否后生。即便面对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也要随时找点乐子,听着唯一的一首摇滚乐,不时合着节奏摆动身体,还不时自言自语地“嘲讽”一下伙伴。
生活是个压力场,职场又是压力场的主场。
找到适合自己的压力缓冲排解方式,对职场人来说,看似小事,实则至关重要。个中意味,不言自明。
每个人都有压力的切身体会,压力的第一传导对象就是情绪。
职场压力多带来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直接会导致身体某些激素的变化,从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所以,压力虽说能带来动力,但我们只要动力,不要“梅拉多宁”。
研究表明,“多巴胺”和“内啡肽”是冲抵“梅拉多宁”负面影响的两类激素。
这两种激素又被称为“快乐激素”,快乐激素有多种生成方式。
促进生成快乐激素的最简单方式就是,笑声与运动。
我们应该学着像男主那样。
面对困难时,试着淡定与积极。
身处逆境后,学会歌声与微笑。
那么,你终将是职场中的NO.1。
–珍爱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简书 禾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