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观《银河补习班》

        电影《银河补习班》结束已近21:30,整整两个半小时的观影带来的是一种迫切的思考。从内容而言,我想应该会引起很多褒贬不一的讨论。毕竟“教育”的话题始终是当下社会的热点,而比较直白的探讨目前的教育制度,触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作品一定也会引发各方唇枪舌战。

       就个人的观影感受而言,这部作品多少会有一些理想气质,但这并不妨碍它想要表达的主题。故事片不是纪录片,纠结当中某些情节的设置是否合理不是要旨,我更关注的是它想要表达的主旨究竟是什么。从此切入,创作者的意图是很明确的:它想要追问的是“究竟什么才是教育?”

       故事中的小男孩马飞的育成之路是体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综合结果,也是绝大部分中国孩子的成长模式。阎主任代表的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理念(纯应试教育路子),父亲马皓文代表的是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以终身发展为前提的教育培养方式);班主任高老师是挣扎在新旧理念之中的教师队伍新兴力量,马飞的母亲则是全力信服与支持传统教育的家长典型。学校是贯彻执行传统理念的专门机构,是普通家庭无法挑战与对抗的对象。即便如马皓文,在与学校代表的教育传统面前也无可奈何。于是片中出现了马飞在考试前从学校偷跑,跟父亲去看航天表演的情节。我觉得这段的安排似乎带点讽刺意味,说明孩子所面临的整体的社会化的教育环境是很难改变的。片中还有不少类似的情节,似乎都在暗示一种两难的处境。而这种两难,是摆在孩子、家长以及学校三方面前的难题,也就是对应试教育与应试制度的一种反思(不是单纯的抨击)。

      故此,孩子的教育难题最终就转嫁给了家长。因为真正差异化的教育只能在家庭里实现。这部分是带给我最多思考的地方。除去部分不尽责的家长不谈,剩余的家庭没有不重视孩子教育的。但家庭教育最核心的资本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能力。这二者,又以能力为首。马皓文类的家长之所以敢于挑战学校教育传统,是因为他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是有深刻感受和理解的,即他所信奉的教育理念来源于一种深厚的自信。片中另一条情节铺陈的线索是他所设计的城市大桥垮塌致其含冤入狱。出狱后他一边陪伴引导儿子成长,一边历尽生活的艰辛却始终不忿冤屈,不断申诉昭雪。其实这条线是非常好的设计,这当中就承载了他教育理念的根源。作为知识分子,他坚信“知识成就人生”。因此当儿子说考不好就去卖煎饼时他只是笑笑并不以为然。他把知识当成是人终身发展的基本材料,而找到一生的兴趣与挚爱,就会启动孩子的学习激情,这种持续燃烧的动力就必会引导他发展的火箭装上充足的燃料,朝着他的目标奋力飞行。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在学习道路上升级打怪,考验的是家长的实战能力。如果理念是战略,能力就是战术。孩子的问题很多,如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实在是一门大学问。一个没有水平的家长如何胜任得了孩子的军师呢?故此,又推导出另一个话题:即家长的自我成长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前提。反观马飞的母亲,她的教育眼界狭窄且短视:考不好试,就只有去当叫花子;上不了清北,就只有去买煎饼……不可否认,她是一个非常尽责的母亲,但遗憾的是她同时又是一个即没有宽广视野与没有教育能力的母亲。在真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何其多啊!

      马飞是幸运的,因为他有这样一个父亲。俗话常说人一生能遇到几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运,但我认为与之相比,能拥有具备开阔视野与教育能力的父母才是大幸。孩子生来自带各种禀赋却又纯白无暇,他们如何成长,如何发展,其底色都来源于家庭。为人母亲以来,这种感受常常挥之不去,更觉养育孩子真是如履薄冰。因强烈的责任感带来的也有不少焦虑与压力,难免求全责备,吹毛求疵之行,每每事后又愧悔不已。因为过于看重,就有失客观,做出些违背规律又损害情感的事来,徒增烦恼。仔细想来,大半也是因为距离一个合格的母亲所具备的能力还大有不足,故缺少那份岿然不动的自信底气。

      令我感喟的是,尽管如此,片中的马皓文并没有走上神坛,他在引领儿子成长的同时也经历着一个平凡小人物的悲屈人生,空有满腔理想与才干却不得舒展的寥落苦痛。这也启发我思考也许有的人活着的目的在于成就另一个人,譬如父母与孩子。又或许故事想表达的是:人生道路既阻且长,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去承受生活的拷问,就算头顶阴霾也依然能对他们的孩子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孩子,你看,多美啊~~.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观《银河补习班》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