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物理学家自首,“因为他逃不过自己内心的谴责”,电影中的哲思

 

这是一部经典影剧,精彩悬疑的同时,处处透漏着人生哲思。

原著 东野圭吾,导演 苏有朋。

剧中人物:数学老师-石泓,探案教授-唐川,单身母亲-陈婧。

作为一部悬疑推理片,与众不同的手法,逻辑严谨的推理,这是吸引人的基础。

而如果只有单纯的剧情,总会显得只有血肉而缺少灵魂,本剧又加入了人性的拷问,使影片升华,境界上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这也是我们觉得它的精彩之处。

所以,线索有二,一是剧情,一是人性。表面上的悬疑剧情是血是肉,穿插的对人性的反思是丰满了这部剧,是灵魂。

1  剧情铺垫

先说剧中细节,有些细节的设定仅是为了剧情铺垫,而有些则是为了突出人性,下面我们先看剧情铺垫这部分:

盲点题

第一次点出盲点题,是在石泓教书的课堂上课堂上,“盲点题是指,它看起来是几何问题,实际是函数问题”

当年小石泓和小唐川互相考答,石泓出的第一道题目,用连续的4条线连起9个点,这是盲点题设计

石泓为了完成对唐川的袭击,先假意要攻击陈婧的女儿,但实际目标是唐川,这也是盲点题设计

最终,习惯于,或者说自负于此手段的石泓,在对整个案件所布的局,也仍然采用的是盲点题设计。将警察的目标案发时间生生误导到另外一天。全剧呼应。

另外还有很多细节铺垫

石泓对唐川说“你还是那么的年轻”,这是铺垫。这不符合石泓的性格,唐川由此产生怀疑,这对案件方向的第一次矫正,也显出唐川的敏锐。

唐川和石泓一起来到陈婧的早餐店。当看到和陈婧很亲热的男人,镜子里的石泓露出嫉妒的表情,这使石泓有了一个犯案的动机,这是铺垫。感情这个事,确实难以遮掩

石泓每天来同样一家店,点同样的招牌套餐,日复一日,不曾改变,这是铺垫。习惯的力量。

石泓约唐川一起爬山,但却背了一个很大的包,明面上说是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所以习惯多准备一点,这是铺垫。后面再把包里的绳子露出来,给唐川增加心里压力

带唐川一起爬到小屋后,石泓拿了把斧子走向唐川,故意表现的有些变态,明明有柴却仍让唐川劈,这是心理暗示,为后续袭击唐川,把案件目标引向自己做铺垫。

除开这些,大量细节前后相呼应,少有冗余。整个剧下来,环环相扣,悬疑推理,精彩之极。相比较靠暴力画面造就的悬疑影视片,本剧显然更合我的口味。

不过,以上这些细节看明白了更好,没意识到或者没对上也不影响主线发展。

 2 人性和哲思

我们重点想谈的是影片的另一面,它所要诉说的人性。各个人物的对话,字里行间也透露着哲学。有哪些呢,我们一起看一下:

第1,唐川之前抓到了一位罪犯,是物理学家。物理学家当时说即使没被抓到,他也正准备来自首“因为他逃不过自己内心的谴责”

为什么逃不过内心的谴责?为什么会被内心谴责?内心的谴责比法律的约束还有效?什么样的人在犯错后才会遇到内心的谴责?内心是以什么标准什么规则出发来谴责?

我们认为这很有警醒意义。

法律的制度总是有限的集合,不能监管到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那在这之外,在没有被监督到,在没有力量能够惩处到的时候,我们难免产生投机之心,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走上不理智的道路。

因为没有制约,即使做了也无人知晓,更不会受到惩罚,但我们就能够选择放任吗?

剧中这里就提供了一个角度:在做出选择前,拷问自己事后是否会受到内心的谴责,以此为判断标准。如果这件事做了,即便没有其他外界的惩罚,但由于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道德认知,使得我们问心有愧,惴惴不安,要经受自己内心的谴责,这将是会是一辈子都消不掉的折磨,远比外界的惩罚,来的更为痛苦和难以承受。

所以,行事之前,拷问自己事后是否会受到内心的谴责。

第2,“他们就像无用的齿轮”

石泓带着唐川走过他平时上班的路,路上人形形色色,“他们就像无用的齿轮”。明面上说的是周围的不被关注的人,实际上也是在说他自己。

不被人关注,即使有一天消失了,也没有人会在意。

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唐川说只要我们找到了他的家人就可以做DNA鉴定,但石泓认定找到流浪者的家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也才有了后面的,当陈婧对石泓说这样的水果更甜,你好像每天都是这身衣服时石泓感受到了关注和关心,哽咽着说“从没有人和我说过这样的话”

像流浪者,或者石泓这样的人,我们身边不是没有。

平日里,我们的言论,甚至仅仅是不作为,对那些孤单的,敏感的人,就无意间造成了创伤。

所以,对于周围的缺少被关注的人,谨慎我们的言论,多给予关心和关注,一点温暖,可能就有大的改变

第3,“这些年,我好像就在爬山,朝着那个山顶一直在努力,可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后来我发现,我需要的不是爬上山顶,而是走下山”

不止数学界,各个行业,学不完的知识,解不完的问题,真正能走到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有几人?山顶总遥遥不可达,过分的执着便是执念,只会让你越来越紧张,一直奋斗在错误的人生目标上,直到精神崩溃。

所以,停下来,走出去,不纠结,不执念,乃是出路

第4,在想明白了石泓的犯罪过程后,唐川迷茫在了“如果揭开真相只会让人痛苦,那我一直在追求什么?”

唐川如果选择揭开真相,那给陈婧,给石泓,给陈婧的女儿,包括给唐川自己,给所有人带来的都只会是痛苦,有的人失去生命,有的人失去家庭,有的人失去友情。。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做?还要执拗的揭开真相吗?追求真相还有意义吗?

有意义。真相是怎样,那便是怎样,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是我们如何行事的最重要的判断准则,其他的,都不过只是干扰因素而已。不能因为干扰因素的存在,就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而承受事后的内心的谴责。

但说之易,行之难。我们试想一下场景,未来有一天,你需要做出一个选择,如果你坚持真相,就要失去友情,你会怎么做?能坚持真相吗?更甚至,维护真相=职位不保,维护真相=财产损失,维护真相=数年拼搏一场空,维护真相=身体受伤乃至失去生命。那个节点的你,是否仍能像唐川一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只有维护真相,是我们唯一要坚持的

但,我们可以选择在坚持真相的同时,多一些柔和,少一些无情。用另外的方式,使这个真相的维护,对他人,对自己,伤害最小。

@TestMates

本文修改于2019-07-19 

附思维路线图:

点击关注TestMates,看更多“有趣的内容,独到的观点,实用的方法”。

以下操作,都是对作者的鼓励:点赞、收藏、关注作者、转发本文分享到有需要的朋友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物理学家自首,“因为他逃不过自己内心的谴责”,电影中的哲思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