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银河补习班》 观后感

对邓超不是特别有感觉,大概是因为不是很喜欢《奔跑吧,兄弟》,加上看过一部他导的电影也不喜欢,所以对《银河补习班》也没有抱着非看不可的心思。

听几个朋友反馈说片子不错,看他们谈论的时候还有点小激动,就有了看的念头。一到周五就想放松一下,其实最近一直是放松状态,昨晚就和丫头把片子给看了。

7:35的场,吃完晚饭才在手机上订的票,收拾完厨房就急急出发了。时间有点赶,老公电瓶车一拖二,他去加班。一家三口挤在一辆小车上,是我们仨靠的最近的时候。

坐在了昏暗影院的座位上,还有4分钟开场,我有些犯困。和丫头开玩笑,如果电影让我睡着了,那就不是一部好电影。结果我全片一点没睡意,但回去的路上我就又困了。

影片讲的是父子情、学校教育、个人成长的话题。最吸引我的应该是片子里的90年代初的那个调调。

影片的背景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始。火炬接力的场面,一下子把我拉回到08年的奥运会火炬接力现场。那时丫头四岁,由我们抱着挤在路两旁的人群中,在段家坝那里等待着火炬手经过。

90年我应该还在上高中,加上住宿,对于北京申办亚运会,参与度就没那么高了。这也侧面反映了应试教育的悲哀。国家这么大件事,作为中学生,也没机会参与。

后面还有97年香港回归。宣布香港回归那天我看电视直播了。记得那天我加班来着,下班经过一个小吃店,进去要了碗面条,边吃边就在小店里看的直播。

98年洪水。在我之前打工的那家广告公司,有个小伙是复原军人,他当时就在部队参加过抗洪抢险,立了二等功的。他后来辞职回去竞争他们村的村长了。

片中还穿插了大量老道具,以及毛阿敏、张国荣、陈明等充满回忆的歌曲,像《走四方》《快乐老家》等。我也算是跟着影片回了趟自己的年青时期。

接下来谈谈影片里的孩子教育。

电影里对于孩子学习上的具体辅导,画面并不多,但对孩子正面的影响还是有的。

马飞在学校倍受打击后,回家跟爸爸哭诉:“爸爸,我不是不努力,可我真的不想上学了,太难了,我还是去卖煎饼吧”。

但当儿子看到满脸伤痕的爸爸并没有被生活给打倒,他也默默写下了:“爸爸:我也要和你一样,永远,不认输。”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父母随波逐流,孩子就学到了得过且过;父母积极向上,孩子就学会了锐意进取;父母笑看世事,孩子就学会了乐观豁达。

“上清华北大,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影片中马皓文对孩子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现在的学校和家长,都太过强调考一个好大学的重要,似乎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

孩子们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脑海里只有读书和考试。因为只是应付这两样,差不多就已经耗费了他们所有的体力。关于自己真正的兴趣,和以后想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考虑的很少。

一是没时间想,再一个他们也没这意识,但这非常重要。需要我们当家长的去引导、启发孩子。只有孩子真的看到了自己以后想成为的样子,他才会有发自内心想学习的动力。

很多孩子,通过12年的苦读,终于如愿以偿的考进入了大学。在大学的四年逃课、游戏,浑浑噩噩,荒废了最美好的大学时光。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想明白或培养出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对自己的职业也完全没个规划和想法。

说来惭愧,我这个快奔五的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也从来没啥规划。从小没人告诉我职业是需要规划的。在我的意识里,工作就是用来养家糊口的。

原以为现在的公司可以混到退休的,结果现在看来是不行了。至此才发现,我身上缺少一种到哪都能活好的能力,现在有点摸瞎。

现在的社会,早已进入了飞速发展时代,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也就35年。我们公司成立了20几年,这与我是一件兴事还是一个陷阱呢?

当代人只有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适应和享受这种不确定性,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学习,必须是一个人一生的习惯。

对于一个在校的孩子,学习的方法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想说,我比较喜欢任素汐的表演,虽然她长的不好看。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银河补习班》 观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