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25年后,《狮子王》初心不再

1989年至1999年是迪士尼动画向现实主义和严肃主义靠拢的十年,后来这一段动画创作的黄金时期被无数电影评论家称之为迪士尼的“文艺复兴”时期。

这一时期的迪士尼动画一改低幼化、梦幻化的创作风格,回归华特·迪士尼对动画创作的基本精神,即动画电影的受众不仅仅只是限于儿童,同样也应该成为成年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

1994年上映的《狮子王》是这一时期迪士尼动画电影发展的巅峰之作,影片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出人意料的票房奇迹,更在1995年的第67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夺得了最佳电影配乐以及最佳电影原创歌曲两项大奖。

《狮子王》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呢?

与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性与严肃性是密不可分的,剥开电影的动画喜剧外衣,丢弃电影中那些感人肺腑的歌曲,《狮子王》整部电影实质上是对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哈姆雷特》动物化、儿童化演绎。

虽然后来电影的主创团队一再宣称《狮子王》是迪士尼的原创剧本作品,但是电影故事人物与情节的发展可以明显看到《哈姆雷特》、《希腊神话》,乃至《圣经故事》元素的融合。

如果说当年莎翁的《哈姆雷特》戏剧在故事发展上还多有繁琐之处,那么到了迪士尼的这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版“王子复仇记”中,整个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架构明显是要略胜一筹的。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之中对于哈姆雷特为何要将复仇拖延的缘由,始终没有向观众们明确表明,而整个故事的发展也很难让许多观众们信服。

到了《狮子王》中,年幼的辛巴是由于受到刀疤叔叔的哄骗,处于内疚选择的自我放逐,这样简单的剧情转折相比《哈姆雷特》原作显得更加合情合理,也更易于观众们对剧情的理解和情感代入。

而辛巴幼年时所做出的自我放逐选择,同时也为他的独立成长与之后的自我觉醒做了良好的铺垫,这样的剧情安排使得辛巴这个角色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和丰满。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电影文化受到古典戏剧的影响颇深。很多时候一个英雄角色的诞生和成长往往离不开悲剧元素的助力。

​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超级英雄角色,蝙蝠侠是因为幼年痛丧双亲才下定决心成为一名以暴制暴的英雄,超人是由于父母牺牲自我才得以存活来到地球茁壮成长,超胆侠是由于父亲的惨死才自我觉醒成长为一名英雄。金刚狼、钢铁侠、美国队长等等几乎每一个英雄角色的背后都离不开悲剧元素的烘托。

悲剧创造英雄的思想,在好莱坞电影情节不断地被演绎,即便是在迪士尼的动画电影之中也至始至终不断出现。

早如1942年的《小鹿斑比》,正是斑比母亲的惨死才促成了斑比的现实成长。

1967年的《森林王子》男孩毛克利幼年时候失去双亲的经历才使得他拥有成为“狼孩”的现实前提。

1994年的《狮子王》如果不是辛巴亲眼目睹父亲的惨死,选择自我放逐,那么他最终也不能成长为“王子复仇记”的主人公。

之后是1999年的《人猿泰山》,以及近两年的《恐龙当家》、《奇幻森林》,同样的故事架构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沿用,却始终能够经久不衰,吸引无数的观众一次又一次充满好奇的走进电影院。

由此可见用悲剧创造英雄的理念是多么符合人们的主流思想价值观念和内在心理认知。

《狮子王》当年所取得的史无前例的成功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因此当前年突然传出将会大规模使用CG技术重制《狮子王》的消息时,在震惊和感慨之余,似乎也觉得迪士尼这样做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毕竟这个经典IP在搁置那么多年以后也是时候重见天日了。

所谓的拟真化CG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最早在电影中的应用是《指环王》中的咕噜一角,然后慢慢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好莱坞科幻大片中都能见到CG技术的应用。

对于用CG技术来塑造动物角色,这几年做的比较出色的有《霍比特人》中的恶龙史矛革,《猩球崛起》中以凯撒为首的一众猩猩,《银河护卫队》中的火箭浣熊,以及标志着迪士尼开启动画电影CG重制新时代的《奇幻森林》。

2016年的这部有着超高预算,大规模采用CG技术,并且由《钢铁侠》导演乔恩·费儒保驾护航的《奇幻森林》改编自1967年迪士尼自家动画作品《森林王子》。相比动画原作不成熟的平面动画制作,真人CG版的《奇幻森林》无论是从视效体验,还是从动作场景来看几乎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但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不在于CG技术的应用,而是在于它采用高度逼真CG技术的同时,仍然能够保持故事与现实的紧密关联,即电影故事的真实感。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主创团队不仅提高了电影的逼真度,同时也力求还原动物的真实习性,而男孩毛克利一角更为电影增添了一座连接梦幻与现实的桥梁。

所以,这部高度拟真化的,以CG人物为主要角色的电影最终没有在观众们心中产生类似于“恐怖谷”效应的观影反应,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绩。

然而,当我们把《奇幻森林》与《狮子王》两个故事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时就能发现二者间的内在差距,在《奇幻森林》中现实中敌对的物种依旧基本保持了敌对关系,猩猩该捶胸的照样捶胸,毒蛇该吐信子的还是照样吐杏子,群狼们依旧保持了群体协作的习性……

而到了《狮子王》中,我们却看到了高度逼真的狮子居然能够和一众食草动物其乐融融,狮子刀疤和鬣狗居然能够从敌对关系变为盟友……

这样的人物关系和故事场景在动画版电影中丝毫不会觉得有任何违和之处,但是放在如同《动物世界》纪录片一般高度逼真还原的CG场景中时,就显得十分僵硬和别扭。

这是新版《狮子王》最大的失败之处。

其次,就是新版电影的所采用的迪士尼歌剧片类型。本来高度逼真的一群狮子和一群不搭调的食草动物在一起已经很违和了,可偏偏主创方还偏要让这部电影和动画原作保持一个调子,采用歌剧形式。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真狮子一展歌喉,鬣狗群体歌舞升平……歌曲片段几乎占据了电影故事的所有篇幅。

相比之下,《奇幻森林》也的确有歌唱片段,也有一些夸张、拟人,但是却始终保持了故事的主线叙事,且不同动物的歌唱方式与现实动物习性也做了一定的融合,没有像《狮子王》这样从头到尾的过度使用歌剧。

影片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角色的脸盲。

在原作动画中,不同的角色,即便是同一种类也能通过不同的肤色与毛发风格形成较高的辨识度,可进行了高度逼真的CG技术处理之后,我们却看到了一众母狮子,一群鬣狗如果不通过声音对其进行辨识的话,根本难以将之与所扮演的角色一一对应。

这些缺陷使得《狮子王》在上映之初就不怎么受电影评论界的待见,并且还因为技术和剧情故事深受诟病,但是,电影也并非一无是处,壮丽绚烂的非洲草原、各式各样的动物族群以及充满致敬元素的场景使得这部电影在上映前后就深受一众80后、90后的关注。

对于他们而言,《狮子王》是他们永远无法磨灭的童年回忆,象征着一段美好回忆与快乐时光。

因此,即便电影上映后在北美市场和专业影评网站上的评论都不怎么受待见,《狮子王》却能在豆瓣和观影平台上保持了较为不错的评分与口碑,不断用情怀牌吸引着一波又一波已步入职场、为人父母的80后和90后走进电影院一睹真狮子的风采。

再有就是电影也并非完全是对1994年的那部动画版简单进行复刻,对待。很多场景转换、以及对人物成长转折的铺垫,在新版电影中显得更为充实而又丰满,这同时也使得原作89分钟的电影长度在新版电影中变成了118分钟。

对于原作的经典台词,新版电影也做了一定的沿用,比如片中老狮王木法沙对辛巴说的那一句饱含哲理的名句:“狮子死后变成了青草,羚羊吃青草,狮子再吃羚羊,这就是生命的循环往复。”

不管怎么说,2019年的这部《狮子王》不管好与坏终将会成为过去的历史,只希望未来迪士尼对待经典IP的改编和重新演绎上能够更加用心,更加谨慎。

即便现在的迪士尼在好莱坞一家独大,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为所欲为的进行圈钱与出卖情怀,一个电影公司如果失去不断奋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只顾着过往的辉煌,那么终究会被观众们抛弃。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25年后,《狮子王》初心不再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