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银河补习班》成为了暑期档电影被人讨论最多的一部。口碑则呈现明显的“冰雪两重天”,有人不屑一顾,有人感动落泪。
这个场景,倒是很巧合的印证了电影里,男孩马飞作文的桥段。他写最好的时光,用第三者的视角,讲述自己爸爸的那段让人遗憾的人生,通过历史坐标,反思生命的意义。
在电影中,马飞的作文得了零分,在第二次教师组共同评议中,有打高分也有打零分者,最后马飞的作文平均分在22分左右。
这也正好尴尬的吻合了《银河补习班》在豆瓣上6分左右的得分。从这个刚刚及格的得分能看出来,《银河补习班》有了神一般预见属性,自带预测功能。
尽管这部电影表面看起来,的确有一些很明显的硬伤。但它所透露出父与子之间的那种真诚与相互支持,依然赚足了我的眼泪。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爸爸是第一次当爸爸,儿子也是第一次当儿子。很多时候,人生是没有彩排的,谁知道在演出的过程中,父子之间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呢?
所以,我劝大家宽容一点。
想想看,生活里的亲子关系,我们也许都曾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狼狈,有的时候,生活可能比电影还荒诞。
似乎也会彼此真心的相爱,让这个世界上,互相原谅彼此最快的多半也只在父子、母子之间了。
02
我们常常习惯拿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看待别人的生活。
但凡突破了自己的逻辑,或者进入到自己的认知盲区,我们就会通过指责和抱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只为自己的认知保留了一圈安全壁垒。
其实生活往往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就像看《银河补习班》,必须得有一点想象力才能够理解,说教的背后,总是藏匿着一些真心话。只有摸到了那颗砰砰跳的心,我想才能get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人生价值。
我曾经参观过位于四川某地的监狱,听到过一位作为囚犯的高智商爸爸的表白,他曾是一个农村走出来的苦孩子,曾经穿不起鞋、吃不起饭。
最终是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阻断了代际贫困。他曾是一名科技精英,在一家大公司通过收入实现了财务自由。
在他人生风生水起的时候,还想通过做官“光宗耀祖”,结果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终没能抵制“在位及时捞钱”的贪欲,成为了阶下囚。
他在现场泪流满面地说,后悔自己的人生给儿子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儿子曾梦想成为一名飞上蓝天的军校飞行员,却可能因为他的缘故导致特殊的家庭环境,与这个心仪的职业无法相遇。
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爱人和孩子,悔不当初。
而在《银河补习班》里,父亲马皓文设计的大桥因为垮塌,替整个设计院背了黑锅,还在监狱里坐了几年牢。儿子马文看尽了父亲所受到的不公,也学会了如何自强与不服输,最终成为了自己梦想中的宇航员。
这个人生履历,似乎华丽的让人觉得太不真实。
很多人质疑,有犯罪前科的家庭,怎么能成为宇航员呢?万一情绪不稳定或者心理压力太大,出现问题怎么控制?
但如果理解,导演也许就是想用这种带些想象力的方式,给那些心怀梦想而家庭破碎不堪的孩子,依旧不要怕,勇敢坚毅的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我们都知道电影可以用艺术手法表达愿望,如果把什么类型的电影,都纯粹当成学术问题或者历史问题来鉴定,那就只能看到这部电影只能得零分的部分。
因为否定,错过了藏匿在零分背后那星星点点的闪光。某种程度来说,这部电影是很真实的。
我曾为一本《等爸爸来敲门》的儿童绘本撰写过导读,特别能体会父子被迫分离的那种苦痛。
故事里那个小男孩,曾经每晚都会经历爸爸敲门和他道“晚安”的幸福场景,可最终因为爸爸犯了错误去了监狱,而被迫中断这种幸福。
他在成长的路上缺了父亲的引领,错过了爸爸教他刮胡须、教他做人、教他好好生活的美好时光。
带着这种遗憾,这个孤独的小男孩最终成为了一名教育家,这个在该国的历史上还有所记录。
他把自己童年失去的爱,都给了无数渴望爱的孩子。
这种情感真的很复杂。《银河补习班》的处理,多少显得更诗意和更浪漫。
03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有的时候是补功课中的具体知识,有的又是拓展各种各样的兴趣及技能班。
而这部电影中,用了很多画面去勾勒,一个因背锅而坐牢的倒霉爸爸以及一个总被人称为缺心眼的儿子。
他们彼此经历过长久的分别,都有着对对方无比的想念。这对看似失败的笨拙父子,在“全宇宙最好”的银河补习班里,补足了爱与希望这一课。补足了面对现实而无奈时应该保持怎样的勇气。最重要的是,补上了活下去才是生命最大意义的人生补习课。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爸爸送儿子上学路上,突发奇想把儿子带到了郊外的草地上,让孩子实地感受远处的绿和近处的绿,用诗句表达的不同。
他鼓励儿子像他一样,去闻草地的清香。努力用通感的手法,让儿子感受到大自然真实之美,以此启发儿子写作,就要带着一份真情实感的初心。
可儿子使劲闻了后,倒是觉得有点臭,原来草地上,那会正好有一坨粪被儿子闻到了。这个搞笑的桥段看似荒诞,却也印证着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常想一二,记住不多却足够温暖的美好也就够了。
这也许就是生活的真相。
04
而这部电影中,很多看似对教育的夸张反思,也只不过是把生活中的个案,聚集在一部电影里。无限放大的效果,充满着荒诞的戏剧色彩。
我始终觉得,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在自己身处危险之中,能够竭尽全力救自己,除了是强烈的生存意愿,绝对离不开有颗强大的内心。
就像2008年地震时,电视新闻里,那个在地下被埋了几天的孩子,竭尽全力保持生命的迹象,那种超出大人的意志力,书写着生命的奇迹。
然而当他重见天日的那一刻,他依然会像一个孩子一样表达愿望:“我想喝可乐”。
而这部电影中的男孩马飞,保持着强大的生存愿望,想尽办法利用手边的一切,最终在洪水中逃过一劫。
仅仅是这种对生命全力以赴的状态,足够帮到所有观看这部电影的少年们。
了解生命的意义,激发强大的内在动力,马飞也从一个曾经人人嫌弃的垫底差生,成长为代表着国家荣誉的宇航员。
这样的人生,足够励志,足够点燃那些少年的内在驱动引擎。
看这样的电影,需要保持一点想象力和孩子的天真感,才能铺捉到藏匿在冰山下的那种浪漫,一种无比复杂而又真挚的父子情谊。
这也许才是《银河补习班》,值得我们每个为父母者,上次补习班,修一次“理解生命课”的学分意义吧。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3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豆瓣电影,感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