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系列最深入人心的恐怕是僵尸片 ,而僵尸片的鼻祖莫过于九叔 林正英
林正英的家境并不富裕,在小学后就辍学,改到春秋戏剧学校,并在十七岁时於邵氏担任特技演员与武术指导,因身型关系常当女演员替身,并於1982年凭《败家仔》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奖。
林正英以其殭尸道长的形象深入民心。其实他早在《人吓人》演道士一角,不过还是要到八五年的《殭尸先生》演的道士才开始令他建立其道士形象,自此也开始令人认为他是殭尸电影的重要元素。而他为人正直,也和影片里道士形象与实际性格相近可惜的是,林正英因患病终於1997年11月8日逝世,享年四十五岁,至今离开我们已20年。
林正英与李小龙
当时林正英在李小龙的电影里做武替,因为林正英很抗打,而李小龙的电影要求就是要拳拳到肉,所以难免会伤到那些武师。林正英那时候对李小龙的功夫不以为然,对李小龙说,你真的很厉害吗,我不相信,我试下踢我啊,就给了他两拳,李小龙就真的踢林正英,林正英轰的一下子被踢飞到后面去了。
在电影拍摄现场李小龙很怕把那些武替打伤,因为打伤的话就会影响到拍摄进度,但是林正英却不怕,于是站出来让李小龙来打,李小龙真的就拿林正英做试验了,没想到的是虽然一拳把林正英打倒了,可是林正英又爬起来站那里继续让李小龙来打,就这样李小龙看到这个人很有韧劲,所以之后的影片里面那些要实打的镜头时林正英都多次替身出现过但从没有漏脸! 后来导演来不来没关系,但是林正英没来,李小龙肯定会暂停拍摄工作,等林正英来了再开始。
李小龙去世后,林正英便开始接触僵尸片,并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当香港传统的茅山僵尸片由于被众多跟风之作反复模仿毫无创新,渐渐失去观众时,林正英为避免香港僵尸电影黔驴技穷,拍摄的此类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余,开始积极将西方吸血鬼及僵尸融入香港僵尸片中。
林正英在1989年自导自演的《一眉道人》便是其土洋结合的最佳范本,该片不仅将民间“养鬼”之说改成养小僵尸,道长与小僵尸居然情同父子、共同对敌。而大胆引出西洋吸血僵尸,来一场中西大战,影片最热闹新奇之处便是茅山术降不住西洋僵尸,一眉道人无奈之下用炸药爆破,却仍然不能奏效,最终竟是用泥沼困住西洋僵尸,方才大功告成。整部《一眉道人》搞笑刺激,茅山道长与基督教徒的“鸡同鸭讲”、茅山术与西方僵尸斗在一起的新奇效果令观众大感新奇。
林正英最经典的僵尸片可谓《僵尸先生》
这部由刘观伟导演的《僵尸先生》。当时在香港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种捉鬼打僵尸的道具招式虽然玄乎却很接地气,观众特别受用,票房也达到2千多万 该电影无论是剧情、演员、动作、配乐都是一流水准的,成功绝非偶然。林正英的茅山道长形象是最深入人心。后来的一个师傅两个徒弟外加清朝僵尸,就是僵尸电影的一种模式了。
由于《僵尸先生》太成功。一度拍到了五部(而最经典的前3部都是和刘观伟合作的),《僵尸先生》、《僵尸先生2:僵尸家族》、《僵尸先生3:灵幻先生》、《僵尸先生4:僵尸叔叔》(第四部不是林正英主演的,但有陈友和午马)以及《僵尸先生5:驱魔警察》。
九叔林正英的两个徒弟:一个是钱小豪,耍帅、功夫好、爱耍小聪明,功夫甚至不比他师傅差;另一个是许冠英,功夫差人又逊,主要是负责搞笑部分。
僵尸系列影片另一个吸引人的因素是那些道具,还记得纸、笔、墨、刀、剑(黄纸、红笔、黑墨、真刀、木剑)吗?那些黄符、桃木剑、糯米驱僵尸,僵尸的手慢慢地伸出棺材,请不要忘了请暂时停止呼吸。
20世纪90年代中期,僵尸题材虽然在香港大银幕上几近绝迹,却在电视上继续开展,这依然要归功于林正英对僵尸片的不离不弃。1995年至1997年,林正英与亚视合作的《僵尸道长》系列剧集,收视率非常理想,令他看到了体现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尸片还是大有市场的。谁知就在林正英欲再接再厉、准备接拍《僵尸道长》第三部时,却因病于1997年病逝。这位平时素来低调的老实人的死讯一公布,香港电影界皆惊,痛惜之余,不免哀叹香港自《僵尸先生》以来创立的只用土法特技及功夫杂技,便可营造惊人视觉效果且具有黑色喜剧风格的茅山僵尸片,在林正英仙逝后恐怕真的要失传了。
有必要再看一遍《僵尸先生》了。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忘记。九叔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