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哪吒之魔童降世》:缺乏深度也不一定不好

哪吒的故事大家都十分熟悉,众人印象中的哪吒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

或是真人版奶娃子

还有真人版女娃子(请问哪吒是男是女?)

成人版也是这一款

甚至有萝莉壮汉版

然后,哪吒变成魔童就是这副样子

屠尽天下颜狗!

即便有心理准备,看到哪吒出现的前五分钟内,无数次想愤然走出电影院!

由于“魔童”的设定,让家喻户晓的故事中做出了颠覆的改变。

“颠覆”一词也成为这部动漫的主打卖点之一,灵珠子改为混元珠,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可以进行伐纣大业,匡扶社稷,走向封神。

魔丸只会降生妖魔,为祸人间,三年后被天雷摧毁。

意料之中哪吒是魔丸降生,而灵珠意料之外的变成了敖丙。

这个操作是不是很意外?原本屠龙少年和恶龙对调了,就为引出这部剧的主题: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的故事。

影片自7.13日大规模点映,到7.26日全国上映,短短一个小时票房过亿,豆瓣8.7。

“国漫之光”的口号还要喊多久?

自点映以来,不少观众喊着“国漫之光”,这样的论调自《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再到年初的《白蛇•缘起》,现在的《哪吒》,每一部都是国漫之光,可“国漫之光”的口号一直在喊。

国漫需要进步,而且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进步着,年初的《白蛇》在人物设计上偏欧美风格,影片细节也有失帧和跳帧发生,但整体更多加入了水墨元素得到一片好评。

《哪吒》在技术上,以外行人看来,画面的运用,人物的设计以及细节的把控,比《白蛇》还要好很多。

特别是细节上的处理还原度很高,比如给哪吒办三岁生日宴的远景,彩球彩带的滑落搭配,角色们的服装样式,从老百姓的穿着到主要人物的服装基本符合汉服的样式,颜色也不太出挑,李靖几乎是以深色系为主。

人物的形象设计摆脱了一贯的丹凤眼,更符合国人审美,而对敖丙的形象设计则是贴合了一般漫画的人物特点。

至于影片中关于山河社稷图里面的技术运用,相对比以唯美著称的《大鱼海棠》更显逼真。

让无数观众称赞的打斗场面相比《大圣归来》技术上的“稍显粗糙”,《哪吒》在画面上更加精致,配合震耳欲聋的配乐声效,3D效果更燃,也能够调动观众情绪。

作为时常看影视剧的观众而言,如今市场上大多数影视剧真人布景的效果和电脑动画特效做的远远不如一部动漫的效果,虽然是两个行业,但到底打了谁的脸?

《大圣归来》票房9.56亿,获奖无数;《大鱼海棠》票房5.56亿,获奖无数;《白蛇•缘起》票房4.4亿,获奖无数;《哪吒》截至目前票房超过10亿,最终票房已经超过《大圣》。

以一直低迷的国漫而言,或许《哪吒》会带来更多惊喜,可以看出国漫一直在进步,但国漫之光的路还远。

老瓶旧酒,内核却一直不变?

《哪吒》的故事核心“逆天改命”的成长,《大圣》的故事核心是“自我救赎”的成长。

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不信命,不认命”

如果说《大圣》让我们看到了东方的“超级英雄”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从失败中重拾信心,重燃斗志,冲破了自己的桎梏。

那么哪吒则完全是以“不认命”的方式来获得了别人的认可。

“不信,所谓命中注定!”

“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去它的鸟命!”

这样的口号喊起来爽吗?当然爽!燃吗?很燃!

那之后呢?

《大圣归来》让人心驰神往的不是那个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而是那个得到自我救赎后重新站起来的大圣,是江流儿和无数人心中的“盖世英雄”,因为大圣的背后代表着勇气。

《哪吒》的背后有这种勇气吗?自然是有的,但哪吒的勇气更体现在对抗命运,因命运不公而反叛它的勇气,只是反抗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哪吒因为是魔丸降世,众人对他抱有偏见和敌意,所以他在前期也变得调皮捣蛋戾气颇重,一面来自体内魔丸的影响,一面是对外界的自我保护,尽管他内心是极其渴望别人关心的孩子,也渴望被世人所认可,只是直到他对抗天雷,救了百姓,最后百姓才感激他并跪拜感谢。

这样的成长是没有问题的,既符合人们对英雄的期望,也符合如今主流价值的向导。

世界以恶对我,我又何必心存善意?

只是,作为观众之一,更想看到的是一种“纵千夫所指,仍横眉冷对”的勇气。可惜,从编剧到导演,都没有将哪吒背后的成长做一点深层挖掘。

无论是大圣还是哪吒,千百年来被许多人当作盖世英雄,他们的背后正是有这种反叛精神,当他们成长,成熟后,这种傲视一切的反叛精神似乎少了,于是变成了斗战胜佛和三坛海会大神,不少人会觉得这样做是在回归传统,过于现实。

或许大圣和哪吒从来没有变,变得是这些听着故事成长的人。

抛开传统设定就少了故事深度?

《哪吒》上映后,听到不少评论,其中不乏觉得少了最能体现哪吒反叛性格的情节“剔骨还父,削肉还母”就缺乏了故事的深度。

就《哪吒》的改编而言,完全可以不要这样的情节,在“剔骨还父,削肉还母”中,哪吒才是最悲哀的那个人,他用最惨烈决绝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划清界限,可是重生后依然经历封神,走上了既定的命运,那这般惨烈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此次在《哪吒》的改编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把人当人”,没有无缘无故的讨厌,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护。

百姓们因为看到哪吒一出生就魔性大发,四处喷火伤人,所以对他避之不及,最后当他扛下天雷,救了百姓才相信他心中有善念。

这符合普通人类对善恶的基本评判,你拥有伤害我们的力量,而且对我们造成了明显威胁,你就是恶;你有力量伤害我们,但你却用这种力量保护我们,你就是善。

在故事中改变最大的自然是李靖,作为哪吒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他在别的版本中似乎一直是以“反派父亲”的形象示人,帮助哪吒成为英雄。

可在所有关于哪吒的传说故事中,这个父亲的形象却没有一个完备的行事逻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此仇视?可能只是为了哪吒的成长路上有一个坏人的角色吧。

庆幸的是,这一次的改编,让李靖做了一次正常的丈夫和父亲该做的事情。

他依然沉默寡言,但他对妻子温柔,对儿子体贴;他依旧对哪吒严厉,但他为哪吒扛下了所有人的指责,以一个父亲的姿态不愿儿子受伤又希望他能成才。

甚至在最初,为了救儿子宁愿以命换命,这是以往所有故事版本中从未有过的。

哪吒最终被父母付出的爱所感动,保持了理智也有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至少父母从未想过放弃他。

我们所期待的盖世英雄,原来只是一个缺爱的孩子,以前也是一位悲情的英雄,但去掉悲情,他就不是英雄吗?

一部吃相好看的商业电影,就没有缺点?

《哪吒》尽管在目前看来是一部口碑和票房双赢的商业电影,它也成功融入了不少商业元素,而且难得的吃相没有那么难看。

不过,它依然有商业电影的一些缺点。

比如影片中,喜剧痕迹太重,包袱抖的太频繁,恰恰这些包袱有一些显得“穿越感”太浓厚,它只作为一部“合家欢”的电影固然没问题,观众到电影院就是图个乐呵。

不过出现在一部传统故事改编的影片中,密度太大也可以说破坏了故事的结构,最主要的感受就是当观众沉浸在故事里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包袱会让人抽离。

当然,这也可以算是一次创新,但也有不少故事中包袱做的又响又好的。

还有先前说过剧本立意没有深挖,这点在敖丙身上也有体现,敖丙身为肩负龙族兴衰的使命,居然只被哪吒一句“逆天改命”就放弃了自己的家族使命,人物转变太突兀。

显得整个人物内化不够,成长生硬,故事线条不够流畅。

而剧本整个着重点放在哪吒和敖丙的人设友(基)情(情)上面,从一开始的灵珠和魔丸设定,再到“调皮捣蛋”熊孩子和“温润如玉”好少年的人设,“友情之路”安排的明明白白,以至于后面的突兀转变也变成了“理所当然”。

这些对于如今大多数市场观众既讨巧又赚钱,事实证明“藕饼”CP火了,哪吒数来宝一样单押的段子也火了。

好在彩蛋部分将整个剧情圆了回来,又承接了《封神》的主脉络。

这些都是在讨好观众和市场,只是希望在讨好的路上不单单只专注于讨好。

总的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从技术到剧情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因故事,市场和电影时长有些缺点,期待此后陆续出品的《封神》系列,至少相对于它的特效配音及市场上大多数影片而言,它值得贡献电影票。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哪吒之魔童降世》:缺乏深度也不一定不好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