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哪吒和辛巴的pk,谁赢了?

哪吒和辛巴的pk,谁赢了?

最近的动画片挺博人眼球的,不管是来自国外而中规中矩的《狮子王》,还是出自本土却不同以往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收到了良好的口碑。暑期档竟然因为“辛巴”“哪吒”这些动画人物的强力PK而炒的火热,这种场面也是多年未曾见到过的。

趁着难得的假期,带着孩子重温自己儿时熟悉的动画片,这就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传承。而更让我惊奇的是,电影院里除了年幼的“小观众”之外,也有很多三四十岁的“小屁孩儿”,他们也和我一样,时不时热泪盈眶,时不时开怀大笑,心潮就这样一直澎湃着。

仔细想想,时光如水,一晃多年过去,为什么动画片总能带给每一代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回忆?其实电影本身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狮子王》的故事很简单,“辛巴”的复仇历程,让我们懂得了人不能被仇恨蒙蔽,更不能因懦弱而逃避,要学会勇敢面对现实、主动承担责任,而成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困苦和磨难,唯有保持“哈库那,玛塔塔”的良好心态,才能在“生命的轮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哪吒》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这位中国神话人物中少年派的杰出代表,外表虽显“另类”,但与“生即是魔”命运抗争的拼劲却是满满的,“叛逆”也许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它教会了我们“若命运不公,那就和它斗争到底!”人之初性本是善是恶,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勇于奋斗,做好自己。

哪吒和辛巴的PK,到底谁嬴了?两个不同的动画电影,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孩子的成长,父母或者家庭教育是关键!动画片对孩子来说是一笑而过的欢乐,对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更像是一堂教育课。自古英雄出少年,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超级英雄的潜质,当然也包括那些在我们身边,被无端扣上大帽子的“熊孩子”。这让我联想到,如今的很多人都在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改造”自己的孩子。为什么用改造这个词,是因为很多父母并不认可“天性”能够自然而然的促进孩子成长,反而会造成孩子自由散漫甚至叛逆,而这些在大人眼中都是绝对不允许的,在令行禁止和严防死守的过程中,“天性”中的率真、善良、无邪、求知欲、创造力被扼杀在摇篮中,本该开心玩的年纪,却为了所谓的“人生起跑线”累的上气不接下气。

那么,问题来了。人生的终点在哪?既然没有既定的终点,那么给孩子们设置起跑线又有何意义?不难发现,争夺起跑线的行为,其实并不是孩子本身的想法,而更多体现了家长对社会的焦虑。急于求成、相互攀比的思想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个家长既是受害者,也是迫害者,一边被这种拼娃的心理所控制不能自拔,一边因为害怕孩子还没比赛就输了就拼命“折磨”孩子。

就是在这种复杂、对立的矛盾心理中,孩子逐渐长大了,这样的学习培养、家庭教育、社会影响,不出问题是很难的,即使当前相安无事,以后还是会爆发更大的“火山”。所以说,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一厢情愿的。教育就像一个工程项目,这个项目绝不是搭个帐篷那么简单,而是一栋需要多年施工和维护的摩天大楼。万丈高楼平地起,孩子的教育也理应遵循人们成长的基本规律,智育德育两手抓、智商情商一起涨,这就需要不断凝聚社会、家长、学校等多方资源,逐渐把父母、老师、朋友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这样孩子才能健康的慢慢长大,家长也会收获其中的快乐。

少一些揠苗助长、多一些科学培养!

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顺其自然!

少一些束缚枷锁,多一些童真快乐!

各位“父母”以及未来将成为“父母”的同仁,共勉之。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哪吒和辛巴的pk,谁赢了?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