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哪吒》制作很好,讲讲故事不足

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准确实越来越高,《哪吒》中画卷世界的展示是最精妙的,随心而动,美不胜收。不同于画中世界融入中国元素,在人物上,更多可见西方三维人物形象(尤其是面部)的痕迹。锥子脸的造型,简直是一场“没有最锥,只有更锥”的比拼,李夫人的脸都快赶上葫芦娃里的蛇妖了。

虽然制作为《哪吒》增添了无数光灿,但一部好电影的核心依然是剧本,是故事。在这一点上,《哪吒》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故事》的作者麦基曾写道:“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而生活是在时间中度过的。所以,电影是时间艺术,而不是造型艺术。”当然我们承认造型在电影中的重要性,视听语言都是电影的语言,但是时间性仍然是电影的重中之重。

《哪吒》中主要有两条感情线,一条是亲情线,一条是友谊线,李靖虽然没有与哪吒有过多的言语交流,但是他的父爱全部表现在了他为哪吒的奔波之中。相比之下,友谊线则空洞了很多,踢场毽子就早就了“唯一的朋友”友谊,并莫名愿陪对方共赴生死。

灵珠魔珠转世这一设定,是一个有意思的改编,天命与自由选择,所有的英雄都需要在这种挣扎中磨砺心智,从而长成。但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内心挣扎,才是难点。

作为灵珠的敖丙,出场即除魔卫道,灵珠关爱苍生之本性带来的影响,使他本能要去解救哪吒父母,只想与魔珠一战。然而,从不伤一人到毁灭整个陈塘镇,敖丙行为的突然改变,似乎就是瞬间之事,龙族自由竟远远大于百姓生死,他是如何说服自己的?难道就凭申公豹那几句挑衅之言?

哪吒天雷劫到来时,敖丙完全可以等到天雷灭魔珠后,毁陈塘关,向天庭邀功,他这次又为何放弃龙族之自由而去救哪吒?

“自由选择”这样的内核,是需要通过情节展现给观众的,而不是通过哪吒之口说一声就完事。哪吒看到父亲决定替死而幡然领悟亲人的爱,这完全是外界因素,如果他不能及时看到这些,他会何去何从?当死亡阴影即将笼罩到那些误会他的百姓时,他会作何选择?真正突破自己内心做出选择,才能使自己强大,不再畏惧他人言语。否则,如若“父亲替死”是一场设计,是一个幻境,那得知真相的哪吒会不会重归戾气怀抱?

故事和人物是相辅相成的,故事如果支撑不起人物的性格变化,那么人物反过来也不能有力地推动情节的合理进展。

另外一个问题是负面形象塑造无力,这个问题并不是《哪吒》特有的,而在影视中广泛存在。大量的阻力,都是源自小人的内心不平、因爱生恨。而反派除了各种使绊子,表达憎恨之情,似乎不再有别的情绪。

申公豹在这里明显是被定性为本性问题,所以师尊什么都不给他,可若是本性问题,又为何收他为徒,既已收为徒弟,又为何不进行疏导,避免弟子走入歧途?太乙真人是本性纯良、小毛病多的不靠谱仙人,而由小错铸成的大错,难道凭最后保下哪吒敖丙魂魄就可一笔勾销了吗?他们就像一个个功能性的NPC,没有自己的丰满人格,只是为了推动情节线发展。

至于不再诠释哪吒“剔骨还父,削肉换母”的老剧情,这倒完全没有问题。首先,哪吒的故事本来就流传多变,既有杀恶龙救百姓的,也有暴脾气抽龙筋的;龙一会是妖,一会是神;哪吒一会儿拯救苍生,一会儿是引火烧家。

其次,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群体,已经不能接受“孩子属于父母”这种观念。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损害”的说法,逐渐不再有立足之地(时尚发型需要折腾对吧),同时为人父母的责任问题,日益被强调。

“剔骨还父,削肉换母”为哪吒的悲剧性更增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不是他命运的决定性因素,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哪吒》显然在这部分情节的创造中仍缺乏火候。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哪吒》制作很好,讲讲故事不足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