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只有像哪吒一样硬核才能对抗偏见吗

《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说是今夏最受关注的动画电影。顶着黑眼圈,口中唱着“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的哪吒俘获了众多的观众。

看完电影我十分喜爱哪吒这一角色,同时也为他感到心疼,他所承受的实在太多——因为偏见。

01

偏见,一直离你很近

因为是魔丸降世,哪吒一出生众人就不想让他活下来。为了百姓着想,父母只好把他关在家里。

幼小的哪吒走在街上,人们害怕地立即躲开,不让自己的孩子靠近他。被孤立、被误解,久而久之,哪吒把孩童的那一面藏了起来,给自己定了一个“我是小妖怪”的人设,小心翼翼的活在人们的偏见之中。

偏见无处不在,还有无数影视剧都曾表现过偏见。印度电影《流浪者》里就呈现了“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的命题。

今年3月上映的美国电影《绿皮书》里,钢琴家唐受上流社会推崇,就连总统都曾邀请他到白宫演奏。

唐执意接受去南方巡演的邀请,目的是希望化解南部对黑人的偏见,可这一路上他自己就不断遭受着异样的眼光和非人的待遇,在酒吧受到非难,不能用主人的卫生间,不能在酒店大厅就餐等。

每个人都有可能遭受偏见。偏见可大可小,小到能不能吃辣这样的生活小事,大可上升到种族偏见、东西方差异等。

我们经常一不小心就被贴上了标签,这也是偏见的一种,城管、码农、高富帅、屌丝青年、油腻中年、二次元、直男、绿茶婊、花臂大哥等。标签一旦被贴上,就很难撕下。

“我能确保正直,却不能保证没有偏见”,即使像歌德这样擅长思辨、论证的思想家也难以做到无偏见。

02

人人反对偏见

可人人都有偏见

偏见的产生,源于我们的未知。对未知的恐惧,促使我们制定捷径以快速认识陌生人事物。

对于人,是将人分类归纳为一个个不同的群体,再总结出这个群体的特征,这的确非常利于我们快速地认识他人。久而久之,这种不易改变的简单而笼统的评价逐渐固化、标签化,形成刻板印象,偏见由此产生。

对群体的划分依据往往是地域、年龄、性别这些固化因素,但人是复杂的,人的家庭因素、社会交往、人生际遇,都会对个人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很少被考虑。我们将群体特质不加区分地用在个体上,以此来认识一个人,有时一个个体所带的异质,又将之认为是其所在群体的共同特质。

都说湖南人能吃辣,所以见到一个湖南人,我们就默认他特能吃辣。一些河南人偷了井盖,从此但凡听到一个人是河南的,我们就立即起了戒心。这些偏见是在向概率屈服。

一个群体的特质无论总结得多精确具体,它的准确率都不可能达到100%,即适用于每一个人。假设这个概率可高达80%,那仍有20%是需要加以区分的。但是我们往往就只看到这80%。偏见往往就是因为我们懒于再考虑那20%。

再有一部分人的偏见,可能囿于视野和生活实践范围上的局限,被局部所蒙蔽,认不清全局。

我们不想让自己受到偏见,却又对他人产生偏见。可见,变成偏见的奴隶多么容易!

03

只有自己足够强大

才能对抗偏见之恶吗

《哪吒》里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搬动它!

电影本身是想否定这句话。电影的结尾,哪吒拯救了陈塘关,和敖丙一起对抗天劫,两人的肉身都毁掉了,但魂魄还在。这也换来了陈塘关所有百姓对他们由偏见变成了敬意。

这是哪吒、敖丙通过抗争,通过巨大的代价换来的。

面对偏见之恶,像哪吒这样能够做到逆天改命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反而,一些人会像电影中的申公豹一样走上魔道,有的选择无视,一些人自暴自弃,逐渐变成卑微的弱势群体。

无论怎样,偏见一旦产生,我们好像只能改变自己?好像只有像哪吒这样足够有能力,自主意识足够强大的人,才能够破除偏见?

如果我们仅寄希望通过哪吒这样的超级英雄来对抗偏见,那偏见将会任意肆虐。每一个人,都应该勇敢地面对偏见,给予回击。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表明我们的态度。

虽然一个人、一次不足以去除偏见,但是至少先需要有人站出来,有一有二才有三,才能聚少成多,撼动偏见。

对抗偏见之恶,还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如果每个人在看待一个人、一件事的时候,能多点理性的分析,多点耐心去鉴别,那偏见就不会产生。如果每个人都能对他人少一点偏见,那也就相当于减少了自己遭受偏见的概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更多内容可关注同名gongZHONG号!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只有像哪吒一样硬核才能对抗偏见吗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