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大社交平台都被《哪吒之魔童降世》刷屏,这部国产动画电影可谓口碑炸裂,票房更是逆天,截至发稿,票房已近30亿大关,强势进入内地票房总榜前十,也是榜单中唯一一部动画电影。
在朋友无限安利之下,笔者也去观看了这部神作。看完唤起了我的童年记忆——《哪吒闹海》。于是笔者在网上重新回顾了这部上映于1979年的哪吒动画,今天笔者就从相距整整40年的两部电影里的人物形象中,来试图剖析一下两代人的生活环境及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一、 哪吒
首先当然是主角哪吒,79年版的哪吒正义凛然,能力高强,是陈塘关的孩子王,帮受欺负的小伙伴出头。70年代的孩子,基本都以“散养”为主,父母也基本没有孩子早期教育的认知,于是邻里的孩子便自然形成一个圈子,像哪吒那样的孩子王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而19年版的哪吒内心孤独,希望融入周围的圈子,渴望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就像现在的孩子,周围各种高楼大厦将他们从空间隔离开,数不胜数的培训班将他们从时间上隔离开,所以孩子无法很好地走进对方的内心,彼此间充满着彼此的不熟悉,不理解。不难让人感受两代孩子的成长环境的差异。
二、 敖丙
79年版的敖丙就是孩子圈里的坏小孩,霸凌者,是一个单纯的反派角色,仗着其父龙王天神的身份捕捉童男童女,于是被哪吒抽筋剔骨。
19年版的敖丙人物设计有血有肉,与哪吒性格相对,内心柔软却背负着家族的使命,是一个内心压抑的标准好学生。电影主线也不再是正派与反派之间非黑即白的矛盾,而是人物内心的自我矛盾,最后敖丙与哪吒内心的自我矛盾化解,共同抵抗天雷咒的情节,导演用了无比炫酷的特效,加上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让人血脉喷张。
三、 哪吒父母李靖殷十娘
79年版的李靖对外胆小怯懦,对所谓天神龙王唯唯诺诺,为讨龙王宽恕不惜与自己的亲骨肉哪吒拔刀相向,对内却无时不刻想彰显一家之主的威严,“你这个逆子”“还不快向天神认罪”等台词无不体现李靖这种人物性格。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男孩子普遍与自己的父亲关系不好,就是这种成长环境导致的。而殷十娘在79年版的动画里根本没有一个镜头,连一开始怀胎三年六月产子的情节,都是从一个下人的嘴里一言带过。与其说是一个人物,不如说是一个工具,只是承担把哪吒带来世上这个责任。可想当年与现在的男女观念存在巨大的差异。
19年版的李靖殷十娘夫妻,被导演按照今天的标准,打造成一对完美的父母。李靖伟岸而有担当,帮孩子解决一切困难,竭力解释村民关于哪吒的误解,挨家挨户求村民参加哪吒的生辰宴,甚至打算牺牲自己替哪吒承受天雷咒,在哪吒不知情的情况下默默地付出。而殷十娘定位是一个整天忙于斩妖除魔的女强人,但也尽量抽时间陪哪吒成长,唯一所愿就是哪吒能在天劫降临前的短短几年里开心的生活,斩妖除魔也是为了尽量化解村民对哪吒的排斥。总之19版的李靖父母就是当代父母的典范。
四、 太乙真人
79年版的太乙真人是一个见识渊博,气质凛然的师者形象,教哪吒法术,赐哪吒混天绫乾坤圈火尖枪风火轮,更是支持哪吒惩恶扬善的行为,其教育方式与哪吒父亲李靖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形象刻画上来看,那个年代的老师是受人尊重的,传道受业解惑的师道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深深刻在人们心中。
反观19年版的太乙真人的定位,可以说是电影里的一个丑角,哪吒从没尊重过这个所谓的老师,傲慢不屑的一句“你能教我什么?”,充分反映了在今天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获取便利性极度提升的教育生活中,学生的视野以及知识可能已经超过了老师,让当今的师道尊严荡然无存,而与业绩挂钩的教学制度也让老师只能靠取悦学生为生。
最后笔者想谈一下19版哪吒电影里的一个细节,就是乾坤圈,笔者认为电影里的乾坤圈是一个隐喻,代表了约束人性的社会规则,无疑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讲究个性,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的约束让人觉得难受,而当真的失去规则的底线,我们得到的可能不是自由,而是迷失甚至是灾难,最后哪吒将乾坤圈从脖子摘下套在手上,比喻守住规则底线,接受规则,这样便能很好地适应和利用规则,发挥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一个孩子真正的成长。
以上就是笔者对两版哪吒的理解,你心中的哪吒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