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在这个「不义联盟+守望者」世界中,超级英雄还是超级威胁?

英雄往事:人性的神和寻求治愈的人

这当然是一个「超级英雄」的时代。

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中,「超级英雄」俨然成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最大代名词——漫威电影宇宙席卷了近十年的大批票房,《复仇者联盟4》拿下了影史票房冠军,钢铁侠、美国队长、蜘蛛侠、雷神,花花绿绿的外套和装备。漫威式电影的狂潮还带来了任何题材转喜剧的台词风格,即使是在风格最为沉重的《无限战争》和《终极之战》中,也少不了蚁人、肥宅雷神带来的笑声。

他们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他们拥有令人仰慕的美德。他们甚至拥有逗你发笑的本事。

自漫画史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于1938年诞生已经过去近一个世纪。在这个过程中,「超级英雄」的形象不断在「义警」「都市传说」「现代神明」「心理疾病患者」中来回跳转,英雄、反英雄的主题不断变化。映射在他们身上的是现实社会文明的不断跃迁——

人们将对外在世界的恐惧、对完美无瑕的公正法理的渴求、对洞察万物绝不犯错的审判者的期望,变成了那一个个「伟光正」的超级英雄形象。

他们中,出身为人的在成为神。出身为神的在寻找人性。

每出一次新故事就要死一次父母,用执念对抗城市里的各种疯狂的「蝙蝠侠」,从普通校园青年变成超能力者,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蜘蛛侠」,从无良武器商,到以凡人之躯戴上无限手套牺牲自己的「钢铁侠」等等,是前者。

从外星降临却被地球人抚养大,近乎无敌的「超人」、从天堂岛而来希腊神灵的后裔「神奇女侠」、奥丁之子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是后者。

「超级英雄」的故事,有的美好如同童话,有的扭曲如地狱。这或深、或浅的变化,其实就取决于作者所看重的是人性或神性,人性之希望又或是本性之恶——这时候,设定于现实社会中的超级英雄故事,就往往是在披着超能力、侦探故事故事的表皮表达一些别的东西,故事的主角也变成了社会泥沼中的英雄、童年创伤的反激者、陷入凡间的神明。

同时,人们对于这种人间造神的怀疑——也就是「英雄们仍然是人」这一事实所产生的人性弱点怀疑,就变成了那些带有黑暗色彩的「反英雄」形象。

如果英雄们不具备那些道德上的准绳,他们剩下的就是不可控制的强大力量,这其实也是大多数「超级英雄」故事中反派的来源,但更夸张一点去想,如果他们没有明目张胆地戴上反派的帽子毁灭世界,而是以英雄的外皮生存于社会之中,又会如何呢?这大概,就是美剧《黑袍纠察队》所在的世界。

讽刺的

“附带伤害”

《黑袍纠察队》是7月底上线亚马逊的一部超级英雄题材美剧。这部剧的标签有很多,18+的分级意味着极为冲击眼球的血腥场面和露骨台词,展现了一个讽刺意味极强的超级英雄世界。

(以下文字有剧透,介意的读者可以跳过)

剧情一开始,一对年轻的情侣正站在马路牙子边卿卿我我,畅谈美好的未来——转瞬间,一个以超高速奔跑过来的英雄“火车头”就把女朋友撞成了肉泥,而这位英雄声称自己正在追逐银行劫匪,停不下来。

“火车头”所处的超级七人组像极了漫威DC中的超级英雄组织,主要英雄的设定有许多著名漫画人物的影子:领袖“祖国人”,其能力基本与超人相似,飞天遁地,刀枪不入,眼射激光;梅芙女王从造型看就和神奇女侠基本相似;“火车头”是个弱化版的闪电侠;神秘的“玄色”一生忍者功夫,扔飞镖,全身遮得严严实实;还有能与海洋生物交流的“深海”,自然就是海王的翻版了。

虽然能力设定与DC著名英雄相似,但这群人却属于一家商业公司的“项目”,他们有周边、有电影、拍摄各种广告、宣传片。但在他们阳光、正义的外表下,却是一个个丧失童年的心理变态、暴露狂、诱奸犯、瘾君子……

而那些被他们的“附带伤害”所波及的普通人,就组成了试图曝光这些黑暗面的反抗力量。

《黑袍纠察队》的设定显然与现实有关:商业公司掌控的超级英雄团队,每一个人都有精细的人设和剧本故事,做任何事要考虑到粉丝支持率,而暗地里,他们都各有各的问题。

「产品」与超级英雄

“祖国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与超人相似的角色往往带有相当大的两面性——因为其近乎无敌的能力对人类来说是极为不稳定的风险,说到底,超人是英雄时,并不一定能每次都解救世界,但一旦成了敌人无所顾忌后,会可怕百倍。

正统故事中的超人设定是美国乡村长大的阳光大男孩。也只有这样,他的童话故事才会不至于太过阴暗。扎克·施耐德版本的《钢铁之躯》和《正义黎明》却试图讨论其中可能导向黑暗的部分,从而塑造出了一个银幕上最为心事重重的超人形象来。按照扎克版本的DC宇宙发展,超人很可能因为挚爱路易斯的变故而黑化,走向漫画《不义联盟》的剧情。但在扎导退出后,这种走向很可能不会出现了。

《正义黎明》梦境中的反派超人

“祖国人”相比超人,其最大不同在于童年成长的环境——他没有完整的家庭,而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童年。剧中有个细节,“祖国人”在一次节目中介绍虚假的童年故事,却因为在床上看到一块毯子而暴怒,后来我们发现,幼年的“祖国人”常常将一块毯子拿在身边。

相应的知识是:英国儿科医生唐纳德·温尼科特将这些被孩童所依恋的小物件定义为「过渡性客体」,一般它们都有这样的共同点:柔软温暖,可以移动,它们的作用是替代母亲给予孩童温暖和安全感。这也解释了“祖国人”为何与女上司之间有那样的感情——童年亲人缺失导致的心理扭曲。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没有理想化英雄主义的超人类。他们被种种外在因素所苦,欲望或权力,无暇顾及「超级英雄」本该有的样子——而站在他们背后甚至之上的,却是资本、商业,他们是一个个「产品」。

片中沃特公司最后要攻克的是军工产业,这自然会受到国会的坚决阻挠。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沃特公司和他的英雄们无所不用其极,最后的做法甚至是用药物制造出超级反派——只有沃特公司的「产品」才能回击。

《黑袍纠察队》里最大的戏剧冲突就是超人类们作为「产品」、「人」或者「英雄」的角色变化。他们带给普通人的伤害,催生出的主角小队没有什么超能力,却是实打实的“复仇者联盟”。

显然,《黑袍纠察队》是完完全全与主流「超级英雄」画风相反的作品。他的气质更像那部著名的《守望者》,血腥暴戾,但《黑袍纠察队》不如《守望者》深沉,所诞生的背景也不一样。

《守望者》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对于核战争随时可能毁灭人类阴云笼罩的恐惧,具象化成为曼哈顿博士这样近乎神明的角色,历史的“可能性”推导在《守望者》中占了许多笔墨。而《黑袍纠察队》出生于这个超级英雄文化最为流行、商业化开发最为彻底的时期,它所涉及的,多还是在黄暴的画面下对行业的反讽,在一个很好的设定点上,讲述一个足够跌宕起伏的故事。

《黑袍纠察队》第一季最后埋下了重大伏笔,整体剧情的发展也更扑簌迷离。主角“屠夫”与“祖国人”的恩怨变成了浮云,那么他们的愤怒,又该向谁发呢?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在这个「不义联盟+守望者」世界中,超级英雄还是超级威胁?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