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ello伍柒捌 原文
《吐槽大会》带歪了中国脱口秀?
《吐槽大会》第三季归来之后,仅仅四期的播放量已经逼近10亿,即便凶猛的官方数据显示其已经远超前两季,但观众们明显感受到这个喜剧脱口秀节目变得温柔了许多,这也印证了笑果文化董事长叶烽昨天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的发言:这一季它更会成为主流价值的表达,首先它是主流价值。
“最近脱口秀圈的热点特别多”,北京脱口秀俱乐部演出总监田垄说。《吐槽大会》带火了脱口秀演出这一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喜剧方式,“上海笑果文化对脱口秀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其吸引了包括马思文等深圳脱口秀俱乐部的优秀编剧和表演者加盟,当时北京脱口秀俱乐部的演出一周也增加到2-3场。
成立于2010年的北京脱口秀俱乐部,是全国第三家专注于剧场脱口秀表演的组织,田垄的接受壹娱观察采访时,展示了北京脱口秀俱乐部演出的照片,其中不乏著名演员。“2015年,北京脱口秀俱乐部把当时中国几间俱乐部中优秀的演员请到北京。当时连做三天,池子就是在那场活动中被李诞发现的。”
然而,“美国人做作品,中国人却是在赚钱”,对比美国喜剧中心一年一度的原版《吐槽大会》不难发现,笑果文化打造的《吐槽大会》在中国现实语境的夹缝环境中求生存。而更重要的是,在笑果文化的脱口秀节目火热之外,还有无数热爱脱口秀的年轻人潜在水下。
主打年轻群体的综艺喜剧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喜剧节目如何实现年轻化”圆桌对话上,一手打造出《吐槽大会》的笑果文化CEO贺晓曦透露,笑果文化的终极方向是一个年轻人+喜剧+生活方式的公司,目前最重要的研发项目就是情景喜剧,这部分内容将会在明年有大突破。
一个脱口秀公司要转型成喜剧公司?贺晓曦把笑果文化立足的喜剧产业比喻成一棵树,而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和李诞等都是这棵树上的果子,这棵树的根茎决定了如何收割果实,所以他们的关注点不仅仅在于果实,更在于为树施肥让树本身可以复制。
首席商业分析师李湘在《2018中国年轻态喜剧受众消费洞察大数据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里至少有4万个年轻态喜剧的受众有开始尝试学习脱口秀的表演,有600人都有登台表演的经历,还有和笑果文化签约,成为了脱口秀演员以及编剧。
不管是线下脱口秀演出,还是在B站上的《故事王》等节目,笑果文化通过不断培养脱口秀喜剧新人来完成转型,围绕产业在做拓展人口,“我们之前行业的力量太薄弱了,没有足够好的人和足够多的内容供给给大家。”
出身上海东方卫视的笑果团队,在资本和资源方面有先天优势,《吐槽大会》一期8个明星和1个主咖,每季12期,三季超过270个明星,明星——流量——赞助的模式成功了。
CBNData的一份调查显示,近8成的城市居民有遭受压力的困扰,其中有70%的人都觉经常使用一些诸如看电视、睡觉这些轻松不动脑的方式纾缓压力。这正是喜剧综艺受欢迎的原因。
刚刚结束的“年轻态 新表达——年轻态节目的创新之路”圆桌会议上,笑果文化创始人、董事长叶烽谈提出年轻态喜剧的两个特点:追求个性和自我表达,和内容生产逐渐去中心化。
叶烽认为,喜剧一定是正能量的,《吐槽大会》是很典型的综艺喜剧,“用尽量自嘲自黑的解压方式来跟这个世界取得和解,大概这是幽默能够带给大家真正意义上的正能量。”
笑果文化制作的《吐槽大会》已播出三季,它让脱口秀这种表演形式大放异彩。张绍刚把它归结为对照类喜剧,观众会努力破解演员讲的梗,一旦成功破解便会获得快乐,这是一种拿演员和自己进行对照的情况。而“对于梗的深度,梗的有机程度,包括对这个脱口秀,或者这段表演的预感尺度的拿捏都变成了一门专业。”
但接梗也同样是演员最头疼的问题,张绍刚指出,庞博在一次线下表演时,面对700名观众同时接梗而惊惶失措。活跃的观众会提前把演员精心准备的梗说出来,这会使演员非常尴尬。但正是这样的博弈过程,丰富了演员的舞台经验与互动经验,产生了双向创作效果。
相比《吐槽大会》的明星助力,张绍刚更喜欢《脱口秀大会》,因为它更接近脱口秀的本质。同样是没有明星的原因,也使得《脱口秀大会》难度更大,对演员要求更高。张绍刚认为“对生活的敏感和准确的表达,在脱口秀上的生命力更旺盛”。
“优秀的喜剧节目形态一定是简约的,一句话能够说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节目模式创新研发专家冷淞认为,《脱口秀大会》回到了喜剧的初心,之后需要的是循环上升的过程,从生活段子开始,再到评人、评事,最后会结合喜剧表演,甚至上升成为电影。
青年人永远需要喜剧,脱口秀这种单口喜剧更是生活中随处可以使用的形式,它甚至可以瞬间让一个人就变性感,冷淞认为:青年跟喜剧的嫁接会让你有情商智商贱商,而且年轻态的喜剧你自己掌握了一套幽默手段,它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吐槽大会》进行到第三季,《奇葩说》、《晓说》等语言类节目纷纷被贯以脱口秀标签时,那些电视荧幕之外的脱口秀年轻人依然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
立足剧场的脱口秀
位于光华路Soho地下一层的开放办公空间中,田垄正在展示北脱举办的演出照片,其中一张以著名表演技术家,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为中心,包括Des Beshop(毕瀚生)、大山、Tony Chou等人的合影。
这张照片出自2014年的夏天,当时北脱还是一家立足于剧场脱口秀的俱乐部,这场在东宫影剧院组织的大型脱口秀演出,观众多达500人。在当时,很难找到出其右者。
今天,当你想看一场脱口秀演出时,有了更多的选择:石老板的北京单立人喜剧公司、宋启瑜的北京喜剧中心、Tony Chou北京幽默小区,以及笑果旗下的噗哧文化等,脱口秀厂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几乎每一场演出,都会控制在50-80人之间。
田垄认为大剧场演出的效果很好,但距离观众太远了,“脱口秀这种东西本来就不适合在大剧场,除非你做成了Chris Rock”,包括上海共舞台在内,北脱举行过很多场大型演出,但田垄仍然觉得内地脱口秀演员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演出的能力。
这位来自甘肃兰州的西北汉子,曾任游本昌艺术团副团长,出演话剧《弘一大师——最后之胜利》的第一反派西岗茂泰。5年114场,田垄的梦想一直是在舞台表演。“不论脱口秀还是话剧,只要能见到观众,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
在师从游本昌之前,田垄就开始表演脱口秀了。以口吃特色出名的脱口秀演员宋启瑜是他的引路人,而当时的光头主持人西江月,则带给他人生的转折。
当时的田垄刚刚加入北漂队伍,由于接不到戏,正在考虑离开北京,受到宋启瑜邀请,他试演了两场北脱举办的开放麦演出。随后北脱创始人西江月又邀请他参加一个月后的繁星艺术村商演。
田垄有了继续留在北京的理由,也因此接到了新的片约,拍摄新片时,又被一位师哥介绍给游本昌,成了他的入门弟子。田垄进入了双线工作的快车道。
一个月后的繁星村,田垄作为团队中唯一一个了解舞台的人,担起所有舞台调度事宜,也因此北脱有了一个新的部门:演出部,田垄成了部长,部门员工人数:1人。
在这个圈子中,经常有人开玩笑说全中国脱口秀主持人中,只有2个半优秀的,一个是Tony Chou一个是田垄,剩下半个是张绍刚。“开放麦一周7、8场,我一人的段子最多15分钟,剩下60分钟就在台上跟观众尬聊,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采访当天,巧遇北脱的一场过稿会,两位近来在小剧场疯狂迅速窜红的演员也来到这个开放办公空间。田垄的助理指着一位叫汪德发的小伙子,称他是“现场之王”。汪德发听到这个称赞,也露出了害羞的表情,旋即便展现出他作为脱口秀演员的才能,现场讲起段子。
“好像是星期天,在三里屯自己走着,对面一男一女,那女的看着我:‘哎,你是那个,是那个脱口秀!’”一直平静讲述的汪德发,此时不经意地开始模仿女性的表情和动作。“三里屯,你想想那么多人,我当时就惊了,之前也没有遇到过”,讲到这里,他又摆出正经模样继续:“我只能说:‘是的你好。’她说:‘哎呀,我有看过你演出!’我还能说啥?我说:‘谢谢,走了,再见’。我当时心里想太diao了!”
讲述的过程不过半分钟,汪德发切换了3种语调和节奏,原本平淡无奇的事情,在他的口中变得精彩。
身边的吴豪调侃他为什么没要求粉丝合影,再转发个朋友圈?“这就是脱口秀演员现状,碰到粉丝求着合影发朋友圈。”李维东听了吴豪的话后感叹。
其实,国内脱口秀演员大多处于兼职状态。脱口秀表演面对的是高知人群,使得这种形式目前很难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而一、二线城市由于生活成本的压力,很多爱好者无法坚持,大多是当成兴趣玩,一旦演员遇到创作瓶颈就很容易放弃。仅有少量的脱口秀品牌公司的签约演员是全职工作。
但在汪德发看来,这似乎是他最需要的生活方式。“给你一个舞台一个麦克风去表达观点,我就觉得太爽了”。现场演出能得到观众的即时反馈,同时也会产生许多即兴创作的段子,“我就是把段子打磨好,开个专场,侃侃而谈聊2个小时,这样很好。”汪德发并不急于转型做线上,他希望先精通剧场脱口秀这一表演形式。
吴豪和汪德发是今年4月才加入北京脱口秀俱乐部的演员,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成为小剧场的明星。相比汪德发的顺利,吴豪却险些与脱口秀失之交臂。新人大会时,吴豪刻意调动现场气氛的表现,与登台之后讲砸的段子,让北脱的选拔者纷纷将他拒之门外。
“主要是遇到一个好老师,擅长发现”,吴豪的个性让田垄仿佛看到5年前的自己,“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他有自己,而不是泯灭成众人。”田垄正式加入北脱文化传媒公司后,便致力于新人的挖掘与培养。
“脱口秀演员要表演的是极致化的你自己。”这是脱口秀演员与话剧演员的区别,但多年话剧舞台的经验,让田垄抓住了脱口秀表演的核心:语言表演的三要素,即讲什么、怎么讲和为什么讲。即便面对“为什么没开设一个专门培训机构”的问题时,田垄和他的助理也能够用幽默的“打岔”表演,迅速化解。
“这门艺术,我个人认为离开剧场、离开舞台,离开观众就什么都不是”,田垄坚持剧场脱口秀的表演形式,他认为转型制作线上节目,虽然能够很好的推广脱口秀这种表演形式,但也容易过快地消耗演员创作热情。
“每周演出票卖的都不怎么样,我相信别的厂牌也是这样,对外我们都会宣称上座率100%,这里面我们送出去30张。”或许由于本身从事的话剧行业原因,田垄更倾向于艺术的表现,但在李维东看来,专注于剧场的变现,永远不是很好的出口。
李维东认为,脱口秀在中国还是太小众,并且也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和行业规则。行业还处在摸索阶段。“脱口秀帮助综艺成长,但形式比较单一”,北脱未来应该向开心麻花学习,把经过剧场检验的东西进行改编,搬到线上。“剧场卖60-80一张票,线上可能翻一番”。作为北脱作品中心总监的李维东,早已开始创作影视剧本。
但更多的还是困扰,无论是2017年推出的《CSM中国脱口秀职业大赛》(已下线),还是今年的《脱口秀创作大赛》,二者都没能产生太大的声量,爱奇艺副总裁耿聃浩也在思考如何让脱口秀与线上节目更好结合。
事实上,比起《吐槽大会》,张绍刚更喜欢《脱口秀大会》。他认为前者的重头明星是一个抓手,而后者则是带观众回归到脱口秀的本质,这或许也可以提供不一样的思路。
“我们也希望这样的节目能够越来越回到脱口秀最初有的样子,而不是被所谓的形态这个词绑架了。我说这个是意思指的是我为什么喜欢脱口秀大会,因为在脱口秀大会里面我们能够看到那么多年轻人的才华。”张绍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