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轰然崩塌只在一瞬间,清朝末年二三事

图:英军搭梯子翻进皇城,京城百姓在帮助。

明清两朝,距离我们今天,也无非就是数百年。今天的我们,除了剪了辫子,脱去了长褂,其实和前朝的人的思想,差别不是很大。

所以每当读到明清两朝的历史,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今晚咱们来聊聊满清末年的几个小故事,回忆一些往事。

说到大清,其实我们每个中国人在今天回想起它,都是五味杂陈。

它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从国运上来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算是长寿的王朝了。

清朝的十个皇帝,从总体上来说,比明朝的十二帝要好得多,大体上都能做到勤政爱民。

在清朝的中前期,康雍干盛世的富足,比起今时今日的中国,也不遑多让。

我们今日国土的960万平方公里面积,绝大多数来自于清朝1300万平方公里的遗留。

从这一点上上说,我们对清朝应当满怀感激,因为有了足够的疆域,才有华夏民族未来伟大复兴的资本。

那么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为什么会在一瞬间轰然倒塌了呢,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只用一纸退位诏书,就让它飞灰湮灭了。咱们来看几个小故事。

一、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署后不久,一个名叫堀口九万一的日本外交官来到湖北沙市,依照条约为即将开设的领事馆选择地址。

清朝时期,沙市属于荆州府,这个外交官是个中国通,非常熟悉中国的三国历史。

所以他尽管是战胜国代表,但到了这块曾经诞生过诸葛亮、关羽的英雄地,多少还是有点朝圣的心情。

但是,这名日本外交官很快得知了一个令他无比骇异的事实:他在与沙市的清朝官员交谈时,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刚刚结束的中日甲午战争,更勿论了解大清已经打败仗了!

堀口傲慢的心态又恢复了:现在这个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三国时期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中国!

一个国家的公民,如果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漠不关心,它的前途令人堪忧。

二、甲午战争前,清政府一直禁止私人创办新式企业。甲午战争中大清惨败,由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投资。

因此也不便继续禁止民间设厂,此后,民间私人企业才逐渐发展起来。

清政府虽然制定了种种政策、法规,成立了有关机构以奖励、发展私营工商业,但其内部实际上一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反对私营企业。所以满清当局的这种心态也为日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当时民间资本由于政策的开放,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满清政府看到民间企业那么赚钱,就起了歹心,硬要进行“企业官办”,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公私合营”。

例如将四川的民营企业“川汉铁路公司”收归国有,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满清政府沾沾自喜,殊不知,他们的行为,透支了一个国家政府的信用,看似抢了不少钱,实际上他们把火药桶点燃了。

三、“中国人出于自保意识,任由贫病之人死在街头,任由落水的儿童溺死河中,哪怕距离几尺远的船也不会过来搭救。

也许还有一个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很贫穷,他们自己也活在苦难之中,他们见过太多的苦难,体验过太多的苦难,对苦难已经麻木不仁了。” 

各位朋友看到这一段话,是不是认为它出自当今某位作家,对于当今社会的一段描写。

实际上,这段话出自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一位叫阿瑟·贾德森·布朗的美国人之手。

他于1901到1909年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写下了很多社会调查笔记,其中就有以上段落的描写。

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今日再看,是否感觉时光似乎凝滞了,好像并没有前行。

麻木、漠不关心、骨子中的贪婪、没有稳定的经济政策和制度,那是清朝末年留给人们的回忆。

但是似乎这些令大清帝国轰然倒塌的林林总总,并没有在灵魂深处警醒后人,历史不是故事,不是往事,它是一种告诫与呼唤……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轰然崩塌只在一瞬间,清朝末年二三事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