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稿、洗书(罗振宇)、套心理模板(ayawawa咪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写文章收益成本比太低,一个小时憋几百字,也写不出什么价值,如果没独家爆料,大多会沦为口水文。
原创的没有太高商业价值,抄袭的商业价值很大,这是媒体行业的一个现实。
除了写小说,功能写作都没啥前途。专业技术(生产力),文学社科,抽象知识,这三类书最有价值。
无论是公关、广告、知识付费,要么瓜小如豆,要么利薄如纸。一个媒体公司在跟投资方讲故事的时候,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我们不是媒体”。
而对媒体形态有所冲击的公司,大部分一开始都有知识产权问题。比如说五年前全网抓取的今日头条,比如说十年前靠翻译起家的各种垂直博客,还有今天数以万计的自媒体搬运工。
上周量子云闯关 A 股,50个小编运营上千个微信公众号,证监会发出问询函就问了知识产权的问题。这周腾讯投资差评,让几个腾讯的老朋友,三表、keso,冯大辉揪住不放,骂得不能自理,最后 pony 表态有可能协商退股。
腾讯投差评,看中的肯定不是媒体内容,是内容带电商的尝试。在阿里巴巴的大本营杭州,投了一家跨界做电商的公司,腾出尝到过甜头啊。拼多多已经小半个京东了。
谁不想再投出来一个拼多多啊!徐小平老师因为没有投到拼多多坐立不安,后来才知道黄铮和郭去疾有过节,绝对不见任何兰亭集市的投资方,这才心里好受了一点,“此乃天亡我楚,非战之罪”。
Pony 还讲了,这个 case 其实高层不知道。这没什么意外的,Topic 基金投3000万人民币,本来就不应该让他们知道。以下克上,这可能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腾讯会面临的问题。最优秀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向腾讯聚集了,年轻人要建功立业,无论是内部做产品还是外部投资,都要地盘、赛道、开火权。
不给,效率低,慢慢年轻人的热血就消磨掉了,公司逆向淘汰,四平八稳的大白兔扎堆。给了,四处开火,外部影响口碑,内部两条路线也会互相贴大字报,今天腾讯没有梦想,明天狗日的腾讯。
差评的事情可以和立知的问题放在一起看,走势是完全一样的,产品经理/投资经理自主立项,动了腾讯老朋友的蛋糕,群情激愤,上达天听,收回成命。但是只要腾讯内部这个下克上的问题不解决,腾讯内部摩拳擦掌的年轻人嘴上说学习了价值观,心里埋下的种子无非是,有些事情只能干不能说。
姓社姓资不争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人家可是一家深圳的公司。
这件事情出了之后,杭州的媒体圈子其实和北京媒体圈子反应是不太一样的。杭州同行本来都在朋友圈里恭喜同行,讨个吉利。差评遭此横祸之后,又纷纷到创始人朋友圈下面留言,以示安慰。
一直以来,北京的媒体人其实是有点看不上浙江同行的。北京媒体人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张嘴不是“中国向何处去”,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浙江的同行比较讲究闷声发大财,报纸电视一打开都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斗鸡走马,恭喜发财。
所以财新办了十几年还不盈利,浙报靠投资几个游戏变成百亿集团。作品与检查等身的特稿记者们,加在一起身价也不如一个吴晓波。但是阿里巴巴要找优秀的媒体人做公关,在杭州本地是找不到几个的,只能北上南下。
内容和商品本来就是不同的逻辑。内容的逻辑是好东西永远稀缺,商品的逻辑好东西是永远过剩。内容电商化听起来很美,但是并不好做,可能是北京媒体做商业化的标杆新世相,也想过做内容电商,目前看来还是一家广告公司。
自从进入这个行业以来,我听过太多怎么以内容为切入点,迅速复制,做大做强的商业计划。光是要做“中国彭博社”的故事,我就听过两位数的版本,其中三个还是我的前东家。
我不相信这样的故事,其实中国已经有自己的彭博了,那就是新华社。人家深入全国所有县以上行政单位,一个内参写得好,上达天听,多少前记者跻身省部级领导,扎扎实实影响到了经济的运行和政府的决策。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能让媒体人站着把钱挣了的事情已经是我们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剩下可以交给商业系统的活,体面的不能挣钱,挣钱的不体面。
舒立大姐当年跟财经分家出来单干,一开始很需要流量,写了劲爆的文章,给老沉写邮件,说文章即将下线,请速转载。这两年财新的文章也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了,500多块的财新通,上千元的数据 plus 把钱收了起来,又给新浪下律师函要杜绝转载。
不变的是,一波又一波的财新记者真没怎么涨过工资。舒立大姐一直认为,每个月五六千在北京就能维持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