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轮船招商局的没落:一场晚清典型的官进民退

(3)官进民退:1884年招商局国有化

朝廷“官督”层面的政策支持,与经验丰富的“商办”经理人之间的通力合作,是招商局迅速打开局面,跻身中外大轮船公司之列的主要原因。

但1883年的上海金融风潮,以及次年春清军在中法战争中的失利,逆转了招商局稳健的上升趋势。

导致逆转的最严重的冲击,来自人事调整。

主持局务的徐润,之前挪用招商局资本16万余两在上海从事房地产生意,金融风潮下地价大跌,徐润无力偿还挪用款项。李鸿章适时将亲信盛宣怀插入招商局,委以督察重任。入局后,盛宣怀迅速查出徐润的挪用情状,逼迫其将自己的股票和房地产抵押给招商局,然后将其扫地出门。唐廷枢不久后也在排挤中完全脱离了招商局。

到1885年,招商局的“商办”色彩已不复存在。

盛宣怀的入主,迅速将招商局引向了“官办”——虽然并未更改“官督商办”四字方针,但盛同时又直接宣布:招商局此后,一切事务,包括用人、财务等等,全由督办总理,而督办的任免则须经北洋大臣批准,各地分公司的总办、各条船的买办,则由督办任免。换言之,保留“官督商办”的文字,是为了安抚公司内部的人心;而经营大权,实已偷梁换柱,全归官方。

李鸿章在1883年这样的关键时刻启用盛宣怀,排挤掉徐润和唐廷枢,是有原因的。

早在金融风潮之前,徐、唐二人就已多次提出,招商局运营已经走上正轨,须保证其运营的独立性。应尽量避免官方的干预。换言之,徐、唐二人希望国有资本从招商局中退出。

这是李鸿章所不能容忍的。

盛宣怀的新方案出台后,在招商局股东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朝廷任命的督办总理公司一切事务,等同于剥夺了民商股东在公司中的发言权,作为出资人,他们完全失去了过问公司事务的权利。各地方分公司“总办”,原本由股东们推荐,如今全归督办任免,也必然导致这些分公司负责人只对盛宣怀一人负责,而不再对公司股东们的利益负责。

1884年,由此成了招商局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

从这一年开始,民间商业资本大幅退出。1883年,是招商局资本总额的最高峰,达533.4637万两白银,此后一路锐减,至1890年,资本总额折半,已仅余275.0559万两。

在招商局一路颓行的同时,盛宣怀在公司内部编制了一套完全以自己为核心的垂直控制网,最终形成了招商局股票“盛股独多”的局面。招商局由“商办”转向“官办”的同时,也变成了盛宣怀个人的“独裁帝国”。

自此,轮船招商局沦为了向朝廷报效的工具。

从1884年到1911年,27年间,轮船招商局和另一“官督商办”企业电报局,共为政府报销白银350余万两,占了两企业股本总额的六成。到民国初年,轮船招商局已亏损2000万两白银之巨。

曾积极入股招商局的郑观应,后来曾如此感叹: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正如曾国藩当年所关心的,并非王永盛和他的沙船船工们如何维持生计,而是这些人会否给帝国的稳定带来破坏,李鸿章同样也不关心招商局民间资本的命运,这位帝国中流砥柱所关心的,是招商局的利润,如何尽可能多地收入国库和他的北洋私库。

所以,最后,他把自己变成了遥控招商局的“太上皇”,而把盛宣怀扶植成了直接管理招商局的“儿皇帝”。

轮船招商局的命运不是特例。事实上,几乎所有晚清有民营资本进入的洋务企业,如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津沪电报局……等等,都经历了相似的命运。

而就在盛宣怀大刀阔斧对招商局做国有化改造的同时,日本明治政府将其最大的国有轮船企业长崎造船所,以惊人低价转让给了岩崎弥太郎。它后来的名字,叫做“三菱”。

图:招商局息摺

(参考资料:《招商局史·近代部分》,张后铨/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轮船招商局》,曹凯风/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轮船招商局与三菱·日本邮船会社的比较研究》,朱荫贵/著,东方出版社/出版等。)

1 2 3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轮船招商局的没落:一场晚清典型的官进民退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