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杭州疫情进入极限运行阶段

几天前,浙江成了全国唯二公开本地感染人数的地区。官方宣布全省每天新增的感染人数在100万左右,并预计这样的情况会持续一周,期间每天将会有200万左右的新增:

会在元旦前后达到高峰。

这个结果比一周前的估算时间,提早了半个月。

假设杭州的感染进程接近整个浙江省的均值,以人口占比来算,杭州当下的日增感染人数大约是:

18.3万。

对于杭州的群体感染规模,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说,整个杭州至少有七八成人感染,才能形成免疫屏障。

超过千万的杭州人,以单日平均20万的新增速度,需要两个月。更早之前,市疾控中心模型PPT上预估,杭州高峰期的单日新增只有6.7万。

很显然,病毒预判了专家们的预判。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会比模型更加具体真实。一个能够触达感染峰值最重要的指标:

藏在城市运力里。

这一阵,杭州人除了抢药抢抗原,还多了抢菜环节。盒马、叮咚、山姆等生鲜超市陷入运力短缺,很多人只能掐着点,拼手速下单买菜。实在拼不过手速,有的人干脆到超市囤货,一次性备齐。不少超市被抢空了。

500米不到的外卖配送距离,由于没有骑手接单,配送时间动辄一小时起步。

滨江高新软件园一家顺丰快递站点,本来有100多位快递员,阳性休息的就有80多位。剩下的快递员,看着堆到天花板的积压快递发愁。

杭州各个物流公司的转运点里,大部分积压近一周的快递。其中不少还是等着急用的退烧药。

这种物流长时间停滞的现象,在过去三年的杭州几乎没有遭遇过。

同样可以成为指标的,是杭州地铁的日客流量。

11月,杭州地铁的日均客流量在300万人次左右。在12月7日放开当天,流量也超过了310万人次。

放开一周后,杭州地铁的日均流量开始逐日降低。到第10天左右,地铁站已经没什么人了,坐在车厢能体验到包车的快乐。

在12月19日-22日这3天,日常出行的三百万人次中,有120多万人选择不坐地铁。统计下来,这个数字还在增长,最近一周,有220多万人放弃了地铁出行。

因为客流量持续下降,杭州地铁大幅度提高了列车间隔,早高峰需要等十分钟左右才能上车。

在本周周一,杭州地铁的客流量已经有了微弱的上升,有了120万人次。杭州的第一批阳康已经开始上班了。

另一方面,杭州不少医院的接诊人数进入平台期。邵逸夫医院在高峰时每天接诊超过千人,这两天回落到了600人左右。意味着,救治高峰成了杭州接下来即将面对的新考验。

在台州,过去两天的发热门诊接诊人数基本持平。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沈洁说,最艰难的重症高峰期将在10天后到来,会持续很长时间。

这个时间段,也可以作为杭州重症高峰的参考。

杭州目前为救治所做的准备,包括了不同级别医院在内的:

近1千张重症床位;近1千张ICU床位;8千名重症医护人员。

按照平台期,日增感染人数接近40万,万分之2.5的重症率来算,后续的救治过程中出现的重症病人,大约是:

单日新增100人。

杭州目前的床位准备,大概率是够用的。但对带病上阵的医护人员而言,仍是个艰难考验。譬如,之前提到的邵逸夫医院急诊部,很多医护人员是扛着高烧给大家看病的。

杭州的急救中心也在以全员无休的状态迎战,最近,120救护接警超过了3000次,900多趟的出车,是往年的3倍以上。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无法满足现在的出警需求,只能紧急招募急救支援的搬抬志愿者。

在城市角角落落里藏着的老人和孩子,患病后呼叫120同样需要面临数小时的等待。

22号那天晚上,有带病上工的救护车司机在14个小时的夜班里,连续出车了18趟。因为没有后备人员,发烧到了39度,一直头痛,一直扛着。他的同事含着泪说:

我们现在到了极限的极限了。

这一轮的抗疫里,社长做过数次预警。已经过去的第一波冲击里,普通人或许可以通过抢药等方式自救,缓解接诊压力。但接下来的重症冲击,压力全都落在了那些一线急救和医护人员的肩头上,由他们负重前行。

我们要尽可能的把希望留给真正有需求的人。


添加社长微信:zhuyingjun1024 
加入铁头公社浙江地区读者交流群

赞(0) 打赏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